分享

【西散原创 • 征文展示】陈广彬作品 | 颍州有个“味一品”

 梅雨墨香 2020-08-20

我和我的祖国

 “不忘初心使命,建设秀美颍州”主题征文展示(20)

认识“味一品”,与认识其他文友一样,是在一次文学活动上。

大约三年前的冬季的一天,有幸应邀参加颍州作协副主席王灵芝的新书发布会。发布会之前,灵芝副主席在颍州区二里井桥西河南沿的一家名叫集结号的小酒馆约我们小聚。小馆虽小,几道特色菜名气却颇不小。包间晚订一点儿,客满,十来人坐在了一个较为狭小的包间。菜特色特在哪里,有是有,如今已忆不及。聚餐的特色是怎么也忘不了的,一个字,真;还一个字,挤。几乎是,你夹完一筷头子菜,身往后倾,我再夹。再能记着的,就是这位“味一品”,那时称作东方的。见他胡子拉碴,便叫其东方兄。后来知他整小我四岁。其时也无甚太深的印象,只是知有此人。

再一次的相见,就是在灵芝的新书发布会了。几百平米的大厅,人挤得满满,进出都费劲。活动结束,就餐开始前,大伙纷纷找心仪之人合影留念。我正要与人拍照,只见打南边大厅门口方向,不急不慢,满脸红润,走来一人,笑眯眯的,原来是味一品。移船相近邀相见。于是,我们留下了一张光彩映人、形象饱满的合照。

以后的岁月,彼此各自忙碌,仅在一两次文学活动和颁奖会上方得一见。然而,神交却几乎天天不断。同在一个文学大微信群,几个小群也同在。我活跃,他比我更冒泡。我偶尔发发诗作,他几乎天天发,有时是两三首一条发。很快,我们视其为高产、丰产诗人。私下里,共同的文友灵芝更是开玩笑,称他是“下蛋的母鸡”。因他脸色总是那么红润,我虽一回也未如此叫出过口,心里也是接受了“下蛋的母鸡”这个雅号的。甚而想,他简直是“下蛋母鸡中的战斗鸡”!

不久,传说他在颍州的一个街角开了家豆杂面馆,取名“味一品”。作为地理南北分界线淮河北岸的家乡小城颍州,人们的饮食完全是北方面食为主的习惯。而这豆杂面,又是古颍州人最喜食的面类食品。他作为淮河沿岸的凤台人,辗转来到颍州,投颍州人所好开豆杂面馆,岂不是班门弄斧? 耳听为虚,我决定亲尝为实。

第一次品食味一品豆杂面条,是东方的主动盛邀。由于面馆并不临街,大有曲径通幽处之感。

东方将几碟凉菜备好在橙色塑料面方餐桌上。约人差不多到齐时,他则开始亲自下厨。不大的面馆里,登时热辣辣两重天地。前面,欢聚的诗人们或激昂阔论高谈,或沉默若有所思,或用目光仔细检索着配菜架上的食材、成品的为豆杂面相佐的各色小菜。后灶间,但见“味一品”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如作诗般,备、切、配,一样样,一行行、一首首,展示着自己的手艺,拿捏着自己的美食作品。

等东方做完最后一道羊杂汤,落座给他留的位子上时,热闹的小宴已开始。我们在他一再表示莫等他的催促下,已然开喝。此刻,他汗涔涔,面色愈发的红润。我们有人已心存谢意开始敬他酒,有人则为他挡酒,大家于是均劝他先吃点垫垫,以免空腹易醉。颍州人热情、豪爽、善良的品性尽显无遗,让本就火热的菜馆又多了一份温情。

作为东道主,东方一一敬酒,他也已知我们的话题。插话不多,语速不快,情绪克制,起伏不大。除了思维、诗觉,整个人节奏缓慢凝重。总是一口一口地细细品着店里特别加推的本地老牌子饮品——颍州佳酿。

话语间,我们得知,他真名张红卫,并非阜阳本地人,老家在淮南市凤台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参军分配至阜阳,成为一名消防战士。几年的军旅生涯,退伍后作为志愿兵,分配至阜阳一家单位。由于酷爱、擅于舞文弄字,负责文书、宣传。作为曾一度隶属过阜阳的凤台人,他居于颍州,热爱阜阳。曾以细腻、深情的笔能描绘颍州,留下深眷颍州的《颍州的春天》《颍州的夏天》《颍州的秋天》《颍州的冬天》等一系列散文佳构。终因无适俗之韵,于几年前,辞去原单位工作,自耕自食,与妻子一道开了这家味一品豆杂面馆。

此刻,已有人痛饮黄龙、壮怀激烈。酒劲儿加深,话题敞开,味一品情绪依然平稳,不疾不徐。问到他网名为何叫东方时,他扫了下我,言并非因他名字“红卫”中有个“红”字。乃因其崇尚东方朔之故。再问及店名的由来,他则微露得意的,还是一如既往的情绪平稳。

“你猜哩?”他吐着烟雾微笑道。

“豆杂面味道天下第一品呗!”

“金色小方饼味道天下第一品嘛!”

“自制剌菜、咸菜、泡菜、酱豆这些小菜味道天下第一品吗?”

“东方,张红卫人品、诗品,天下第一品!” ……

诗人们八仙过海,尽情发挥自己的诗情、文采。他只是眯眼、扬脸、笑听。

“你们谁说的都没错……”就在大伙为自己的答案得到主人颔首之际,他又慢言道: “我的名字叫红卫,儿子叫子毅,小孩妈叫浩平,一家人,名字各取一个字卫、毅、平,味一品……”

大家纷纷点赞之余,这才发现,原来,这一晚,只有男主人一人忙前忙后。正说间,身后店门外传来刹车声。抬头、扭身看,昏暗灯光与夜色交织处,一辆电动三轮停稳,下来一位身材干练的女人。车上载着贴有“特色豆杂面”字样的大大的保温桶。原来,味一品还有一大特色,女老板主外,男老板主内!

盛请女主人入席,微醺。上饭了,当然是豆杂面。味一品照例眯眼、扬脸、微笑。

“味道咋样哩?”自然又一通八仙过海。咸淡、色形、稀稠、面菜如何如何,大伙就像品诗。“挑挑毛病,我好改进!”他这样的话,淹没在我们由衷赞许的一片洁白泡沫中。

夜加深了,明天各自都有各自要忙的事情。我们彼此道着别。

明天,凌晨四时起,或许还要更早,在颍州的这个小城里,还会有一对来自淮河岸边的夫妻,重新开启新的如昨、日复一日的一天。

或许,我们称作味一品的红卫兄,趁着夜色正好,趁着小城不再喧嚣,还要在晦暗的灯光下烹炒着他的小诗,用他独特、个性、思辨的文字歌咏着颍州这个温情的小城。

很感谢小城给了我们与他结缘的机会。很多个日子来,味一品豆杂面馆已经成了很多颍州乃至全市文友闲来小酌、谈诗论文的场所。味一品,正成为颍州文人精神寄托的一个所在!

本文部分图片摄影:王十庆


作者简介:陈广彬,字谦君,号“啸晚斋主人”,又号“千山居士”,网名“文字彬彬”,1970年生,安徽阜阳人。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大学学历,任教于阜阳市第十五中学。阜阳市作协会员、理事。阜阳市颍州区作协秘书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