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说家风】父亲骄横是暴力,母亲娇惯是“软暴力”:孩子还有活路吗?

 微国学 2020-08-20

家风故事

家长变一念,孩子好十分。

请听:家风故事!

关注



树立家风,是每一个“想明白的人”刻不容缓的任务

文/张建云

《道德经》开讲47天。

1、

很多人都有过照合影的经历。前方照相的人说,睁大眼睛,睁大眼睛,别闭眼,别闭眼,笑一个,笑一个......

只要照出相一定有闭眼的。为什么?因为瞪眼睛时间太长,累了,照的时候正好眨眼休息。

实际,换个方法:请大家闭眼休息,我数一二三使劲睁眼......

保准会精神饱满、神气十足。

老子说:不自见,故明。

见,当作“现”讲。本意是表现。但总有人一表现就过火。小孩叫人来疯,大人叫现眼。老子的意思是,不要过于表现,才可以彰显自己。

《菜根谭》说:开先者,谢独早。

花开得早的必定先谢。小时候被过度开发,如同早春鲜花的盛开,长大了就会比晚开的早几天凋零。平庸和落后,有时来自于过早的优秀。

我家附近医院有个医学博士,不会与人沟通,不会照顾同事,不会临床治病,甚至开会的时候不会正常讲话,但却因为考试第一而被录取。

这就属于过早、过度开发。追溯其源,从幼儿园就是好孩子,考上地区实验小学,又考上试验初中,又上了试验高中,在试验高中里又上了实验班。一路过关斩将,用考试将同学们杀得“人仰马翻”。现在30几岁了,女孩几乎都不愿意与他交往。

没有家长愿意让孩子做一个高级的白痴,但从遍地开花的“补课”机构来看,大多人朝着高级白痴的方向心向往之,重蹈覆辙。

2、

老子又说:不自是,故彰。

自是,就是自以为是。意思是,不自以为是的人,才是明白的,清醒的。不然,就是糊涂的。

相当的家长都有自以为是的坏习惯,源自中国的“家长作风”。命令、无礼、骄横、语言暴力,对孩子形成心理伤害。更为麻烦的是,大多母亲又愿意宠爱和娇惯孩子,致使孩子心智嚣张而怯弱,卑劣而胆小。这也是一种暴力——软暴力。

我们发现,生长在这种家庭里的孩子几乎无路可走:父亲骄横,母亲娇惯。孩子基本上是父母手里的那块泥,被捏得奇形怪状,就是没有自己。找不到自我的人无法出人头地。

对于父母,几乎可以得出这样结论:自认为没有错的,错就大了;自认为有错的,错自然就少了。您错了吗?

3、

老子继续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伐,是夸耀之意。 矜,是自尊、自大的意思。不自我夸耀的人,才会得到大的功业;不妄自尊大的人,才可以基业长青。

谦虚可祛除傲慢。傲慢是一切祸端的根源。自古以来,古人深谙此道。皇上称呼自己为孤家、寡人。孤家,就是孤独之家,寡人就是寡德之人。翻译成现代汉语:我是孤独的人,我是个缺德的人。

这实则是一个虚怀若谷的高大。还如一些称呼:末将、末学、在下、鄙人、妾身、奴婢以及出家人对自己的称呼老衲、贫僧。都是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

人,只有把自己放低了,别人才会认为你是高人。经常高高在上,那么别人就准备把你踩在脚下了。

有个寓言。

两只大雁和一只青蛙成好朋友。秋天到了,大雁要南飞,三个朋友难分难舍。青蛙灵机一动,让两只大雁衔一根树枝,它用嘴衔在树枝中间,三朋友同时飞上了天。

地上众青蛙羡慕。有问,是谁这么聪明?

那只青蛙夸耀地说,是我!

话没说完,便从空中掉下。

请低调,别夸耀。否则,往下掉!

《管子·形势》云:伐矜(jn)好专,举事之祸也。

自我夸耀、喜好专断,是处事的祸患。假若我们的孩子是那只聪明的青蛙,听完这故事您可能就笑不出来了。

4、

老子在本章的最后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何为不争?

不自我夸耀,不妄自尊大,不自以为是,不故意表现。

做到这四点真是太帅了。没有人能与你相争。因为他们没机会,没资格与你争。

有的人被对方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激怒。你的水平就定格在那个人的水平上。

两君子不争,因双方懂得相让;一君子一小人也不争,因一方懂得相让。争者,两小人也,因谁都不懂得相让。

人与狗不争。胜了,人比狗强;败了,人不如狗;平手,与狗一样。

自古至今,让日子慢一点,长一点,曲折一点,谦虚一点,低调一点,柔和一点,是幸福生活的法宝,是事业成功的基石。真是大实话啊!

如此,才是一个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简简单单地人生。我们不虚此行。专一而终!

这就叫: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今天的原文是《道德经·第而十二章》: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张建云

著名作家、国学学者

天津市青年家风研究院 院长

微国学创始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