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子农:闲读朱复戡金石艺术

 法厉无边 2020-08-20
唐子农:闲读朱复戡金石艺术

【秋圃书社】

陈硕 题


留待后人扫落花

——闲读朱复戡金石艺术

许是出于是篆刻前的预设准备,抑或是晚年在镌刻时体能精力的所限,朱复戡老留下了许多的篆刻前印稿。而这些印稿,几乎与篆刻后印蜕,所差无几。由此,我们可以窥探出一个信息:朱复戡老属于偏重于篆的篆刻家、金石家。在刀刻的后期处理上,兴趣不大。这在文康兄所辑《朱复戡篆印墨迹》一书中的许多印稿与刻后印蜕两相参看,可得印证。

印稿墨跡的留存,可作为了解与研究前辈印家的创作过程的资料,颇为珍贵。古今印人中,印稿存世不多。其一方面是历来的印人只是将篆印视为治印中的一个过程,并不将其作为终极作品来对待。朱老却在遣兴中将印稿代替刻印,所以有时连石花斑驳也将其画出,也颇具用刀锲刻之感,如不经提示,不敢断定如此富于金石韵味之作,竟是柔毫书就。

唐子农:闲读朱复戡金石艺术

金石篆刻一道,即是篆与刻两个部分契合而成,而“先篆后刻”几乎是古今大多数印人所遵循的法则。另从商甲、周鼎、秦诏、汉碑等大量传世之作来看,大多也是先经书丹然后或锲刻或翻铸的。由此可见“篆”在篆刻艺术中至关重要,篆书水准之高下,直接影响而后锲刻之优劣。印至元代,“画贵有古意”的赵孟頫是一个文人书画家且涉于印事,因其画品高、同时精于书法,故由其书写的玉箸篆,付匠人锲刻后,颇为古雅可观,遂开启元朱文一派,流传后世。明代篆刻开拓者文彭及何震,于书法一道皆非凡手,何震更是高呼 :“六书不精义入神,而能驱刀如笔,吾不信也。”丁敬开西泠一派,以善用切刀称,然其印作高古朴实处,仍是精于篆法并与契合汉隶之古穆,故其印作“有笔兼有墨”。后继者徒事其切刀之法,渐而演变为“但见刀与石”及“一时风靡露刀锋”之恶道,究其原由之一即是不善于书。而关于刀法前人称有数十种,玄之又玄,其实大致不外乎冲与切两大法门。然如主体不究心于篆势,去表现本真之情感,每倾向于或巧饰惑世或搞怪为新,更侧重弄玄于刀法,难免导致产生名目繁多的虚名刀法,直至走火入魔。此习于明清印谱中比比皆是,此风延至当下亦然。明人赵宦光叹曰:“今人不会写篆书,如何有好印。”诚可为诫。然仅能精于“书篆”还不够,因篆中另分“书篆”与“印篆”二门。清人吴先声对仅以“书篆”入印者曾直指其弊:“朱文多用之,若作白文则太流动。”以书篆见长的邓石如、吴熙载所开的皖派,在其白文中多少存有过于圆转盘旋之习。故以印道还需兼通“书篆”与“印篆”,并让其二者互为参补。若此,方使严整规范的“印篆”不坠之于板滞,舒展流动的“书篆”不失之于妖艳。朱老的用心高明处,即在于兼融“书篆”与“印篆”。而平时闲来勾写的篆印,也每以纸代石、又运笔如刀,以“篆”的手法体现“刻”的韵味,拈一管柔毫,直入意在刀先、趣在篆时之境。

唐子农:闲读朱复戡金石艺术

与历史上所有的艺术大家一样,朱老的金石篆刻也有过几次重大的演变过程。

朱老出生于书香世家。幼承庭训,蒙师王秉兰,复师从张美翊。少年聪慧,尤好说文之学。曾得吴昌硕、康有为、章太炎等名宿指点。从其七岁时作的“石鼓”集联来看,已得篆法之正源。故其青年初期印风多为明清遗韵,尤以拟赵之谦、吴昌硕两家印最具神韵。

朱老中年印风为之一变,在取法上大多侧重三代周秦两汉,尤倾心于三代吉金、秦诏版文字。这些“印从书出”、“印外求印”的追本证源之举,在今天印人看来许是普遍,然处于以流派印为主的民国印坛,或许也是一种不易的高古自觉。此虽源出乾嘉之后金石碑学遗风。但作为印家真的要将金石碑刻,契入实处、结合自己实践得体,却实非易事。

朱老首先是在用刀上一别早岁侧重碑石风化斑驳感的吴昌硕印貌。改之以冲刀为主,也便表现三代吉金之古秀精密的之美,这一阶段印风幽古内敛,雍容精整。另外朱老有一个过人之处,即是极善于篆印,大小篆之结构变化,信手拈来。笔者自忆少年学印道上,于碑趣古朴处初有所得,然于布篆,总难游心。曾持仿钱叔盖“不露文章世已惊”一印求教,经朱老随手一改,妙趣顿生,便不是前面自家印蜕的那一回事了,同时朱老也指出了所原印“已”字与“己”之误。

唐子农:闲读朱复戡金石艺术

朱老篆刻结构之妙,即在于他在精熟于三代、先秦及两汉文字的前提下能够变通自如。所以说是既有来历,又复加创意增笔,尤喜复笔。其结体于奇逸古雅中不失停匀;其章法于揖让伸曲中复归于堂正。

晚年朱老的印作可谓进入了一个人书俱老、人印俱老的化境。这一时期的作品,正大宽舒中含苍浑老辣;又将吉金文字易圆势为方峻,篆势每如钟状。法度精严又多出己意,变化迭出而无谬讹。偶也尝试将青铜纹饰引入印中,因非主体故不赘叙。印中之篆每喜端置于正中,落落大度,一派庙堂庄严之相。

唐子农:闲读朱复戡金石艺术

“知正而言变,寻源方得流。”纵览明清至本世纪五百余年来的印坛,流派纷呈,名家辈出,可谓代有高手,佳作更是每见于诸家印谱之中。但能上溯三代,以大篆为主入印而能自成风格,为数甚少。朱老即是精于此道而卓然开风气者。其少年同门老友沙孟海先生赞其印曰;“峻茂变化,殆欲雄视一世。”及“当今书刻,尤以治古玺者,应推老兄第一,并非面誉。”则是对朱复戡先生篆刻,尤古玺一道成就的客观之评。

艺道即寂寞之道,在寂寞中蛰居泰山的朱复戡先生曾写下了如此诗句,以待来者以继古风:“忍将敝帚束高阁,留待后人扫落花。”

唐子农:闲读朱复戡金石艺术

唐子农于工作室

相遇心桥 摄


唐子农

1963年生于上海浦东。闲居荷风堂,种荷画荷,喜蓄藏汉魏碑拓,书刻浑拙古朴。


唐子农:闲读朱复戡金石艺术
唐子农:闲读朱复戡金石艺术

『 谢谢观赏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