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说家风·致良知篇】很多贪官是被父母一手送进监狱的,只因少年时期做了这件事...... (第79篇·总第2448篇)

 微国学 2020-08-20

文/张建云

《致良知·说家风》开讲第79天。

有时很卑劣地庆幸自己没有走仕途。不然,业已被纪检委兴师问罪、入狱掐监。每次到监狱讲课就会尽可能地感染犯人,因为我看到了与高墙擦肩而过的自己。

小时候我妈传授给我的教育是吃公家饭、开公家车、花公家钱,办自家事。这便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爹妈脸上有光之举了。不止我妈,我们村,很多村的价值观基本上都这样。人们津津乐道的说谁家孩子当官、赚钱,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坐小汽车回家,还有的部队干部带着警卫。更具体地说,在十八大之前,人们根本就不笑话贪污,将花公款、“能开票”看成逍遥的荣誉。

直到现在,我身边的部分朋友、朋友的朋友或者不是朋友,相继被调查、处分、锒铛入狱,我愈发清醒地知道,是这个时代挽救了我。之所以我安全如初,不是我不想贪,是因为我没有贪的机会。很多年前,尤其羡慕那些公司高管或某局局长、乡镇党委书记,因为他们可以有超出工资很多倍的汽车、别墅。用我妈的话就是“身不动,膀不摇,就发达了”。

客观地讲,我没有经历过“廉洁”教育,读了传统文化后才知道,人的快乐不是用享乐换取的,而是来自于洁身自爱和乐善好施。于是,便做出三个决定,一是教育我的孩子做一个廉洁之人;二是决定用尽可能苦行的方式,譬如吃的简单、穿得便宜、睡得低廉、不去高消费来冲抵以前那颗纵情的心;三是帮助更多人找回清净、纯洁、坦荡的心,完善美好、幸福的家。

我不能怨我的父母亲,因为他们太普通了,如黄河之水万千泥沙的一粒,没有选择,只能平庸;不懂选择,必须随波。

我不止一次地说,是传统文化洗礼和拯救了我,让我心如止水、淡泊修身、志向高远和身体力行。

一个家庭的家风决定着孩子的走向和未来,幸福或不幸、失败或成功、成为精英还是囚在阶下,坦荡高贵抑或狭隘卑贱。

家风里有一条主线,既是起跑线,又是风景线,还有可能是跳下悬崖的生命线——欲望。如果在家庭里从小到大都鼓励孩子欲望的升级,那么基本就是培养贪官的节奏了。

学习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上大学,上大学是为了有个好工作,有个好工作就能娶个好媳妇,日子混好了才能跻身上流社会,跻身上流社会才能活得风光......

这样的教育基本上是把孩子推向平庸或者引向火坑,这里面没有一句话,一个点说善良,说奉献,说公益。甚至还有的父母特变强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假公济私、损人利己。

每个人几乎都有成为贪污犯的可能,关键看小时候父母如何教育。

《二十四孝》有个“怀橘遗亲”的故事。说得是,三国时期吴国陆绩,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将两个橘子藏在怀中。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

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故事到此只是个故事,看故事之后大人的态度就是教育。据说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深表佩服。

这样的态度很麻烦:为了母亲就可以拿别人家东西吗?

不知道当时陆绩的父亲如何表态,更不知道把橘子拿回家母亲怎样对待。假如父母一致认为孩子很出色,很能干,就是培养贪官的节奏。

相比之下,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就是大义之举了。

青年的陶侃做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吏,曾经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坛糟鱼送给母亲。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糟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写了一封回信责备陶侃,信中写道: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官府的东西作为礼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

贪欲很像一条狗,它满身是泥的时候一不留神跑到屋里来,上蹿下跳,就是不出去。这个房间就是我们的心。此时间唯一要做的就是把这条狗赶出去。贪欲更像一只或几只苍蝇,在屋里乱飞,或者落在食物上,我们的做法有两个,一是将其打死,二是把开门把它哄出去。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注意贪欲的袭击,一个是关好门,不让如狗和苍蝇的贪欲进来,再是一旦进来赶紧动手将其清除或者驱赶。

有些领导干部的贪腐是父母一手培养的,从当下做起,与孩子一起清理贪欲吧!

今天解读的原文是《传习录·卷中·答陆源静书·第7节》:

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此作圣之功也。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非防于未蒙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舍此之外别无功矣!

张建云

作家、国学学者

全国妇联家庭建设专家智库成员

天津市青年家风研究院  院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