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张秋香作品 | 吴根越角品西塘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散文平台

莽莽撞撞闯入西塘,没有任何计划与攻略,只为了心心念念的向往,和一种莫名的前世今生的牵挂。

车抵西塘,已是黄昏时分。迎面一座高大的古色古香的牌楼上,“吴根越角”四字在暮色中依稀可辨,一下子就让你触摸到了千年吴越跳动的脉搏。

据查,西塘曾是历史上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相传吴国国相伍子胥兴修水利,引渠至此,史称胥塘,因吴侬软语“胥”同“西”,故得西塘。后居民沿河建屋,临河而市,便利的水运在唐宋时期逐渐形成了繁华的商贸,并延续至明清,至现代。虽久经沧桑,小镇却风貌依然,鲜活在江南的烟水晴岚里。

暮色渐浓,华灯初上。那星星点点依次亮起的灯笼,灵动的河流两岸,影影绰绰飞檐翘角古朴的民居,如一位风姿绰约温婉动人的女子,撩拨着人的心房。我自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掀起她神秘的面纱,好一睹芳容。

把行李拖进一家名为“云朵”沿街临河的客栈,房主扔给我们一串钥匙就走了,在西塘拥有一间独立的屋子是我不曾料到的惊喜。而当我爬上二楼的房间,在推开画窗的一刹那,才发现比拥有一间屋子更富有的,是拥有了整座西塘绚烂的夜景和苍茫天宇间一阙待满的月。

一条宽宽的河自窗下柔柔地流过,月影、灯光与河水交相辉映,绚丽多姿,流光溢彩。恍惚不辨何在天,何在水,何悬廊檐?“卿月花灯彻夜明,吟肩随处倚倾城”,想必此月此灯此景,应似明朝那个诗人邀友的夜晚吧。

而溶入西塘的夜色,仿若是又走近了一位婉约又现代的女子。鳞次栉比的商铺;酒吧一条街摇撼的音乐,弥漫的酒香,屋内迷离的灯光,飘忽的魅影,吸引着众多寻求释放的灵魂。

而我只迷醉于她温婉深厚的底蕴。西塘因水而灵秀,漫步在河溪交汇的岸边,听河水潺潺,沐河风沁凉,看长长串串的灯笼与水相连。你尽可信步闲逛每一条横街直巷,不必担心会被河流拦住去路,大大小小的石拱桥将东西南北岸连接贯穿。凭桥远眺,如诗如画,恍若桃源琼楼。

偶有渔船自远处悠悠而来,“吱呀”的摇橹声和船尾在风中摇曳的渔火,又自桥下渐行渐远,温馨而从容,仿佛听见历史的脚步正缓缓自身边而过。

众里寻她千百度,千年西塘,在今夜灯火阑珊处。

意犹未尽在初遇时的惊艳里,枕河而入恬静的梦乡。当最后一盏灯笼熄灭,晨曦微露,我便悄悄地下了楼去。西塘还在沉睡的梦中没有醒来,一切都是静悄悄。昨夜的绚烂仿佛是在虚幻的梦境,只有河水轻轻缓缓地流淌。岸边绿柳依依,又闻“吱呀”的摇橹声,有赶早往码头的乌篷船自身边溯河而去。慢慢徜徉在胥水岸边,如同行走在一幅立体淡雅的水墨画卷里。

临河的烟雨长廊,是西塘在所有古镇中最独特的景观。江南多雨,相传廊棚是明崇祯年间,一位乐于行善的老掌柜,为给路人遮阳挡雨而搭建的。后来沿街的商户们纷纷效仿,于是一条长长的紧密相连的护街廊棚,傍着小桥流水,出现在江南的烟雨中。

可怜这一陇长廊,一蓑烟雨,千古以来曾牵动多少游子的衷肠,凭添多少魂魄里那缕剪不断的乡愁。

不然那一阙阙的《梦江南》因何而发?

不然哪有“碧柳丝丝垂旧事,为谁摇落为谁眠“、“昔年旧宅今谁住,君过西塘与问人”的惆怅?

那一扇扇幽谧的木门内,又曾演绎多少痴怨的过往。不然何来“小院真情休莫问,岂与花事竟风流”的遗憾?

何来晏几道的“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的离愁。

慢行于绵延不绝的长廊,穿越着一家又一家幽长的弄堂,廊柱耸立如幽深的历史。跫音轻叩在苔痕淡绿的青石板上,心中竟溢满如朝圣般的虔诚与敬畏。历史已如江南易生易消的烟雨般飘渺,而我在时光的无涯中,在此时此际,在这样一个清悠美丽的清晨,恍若来践前世之约,独揽专享着这一刻的西塘。

窃喜我何其有幸。

而西塘,也会因我的有情和有觉而同幸吧。


作者简介:张秋香,笔名韵秋。安徽省宣城市人,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曾有作品发表于《中国散文》《宣城日报》《今日宣州》《宣城散文》及多家网络平台。爱美爱生活,爱用轻浅的文字表述深深的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