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 吴见知作品 | 种菜

 梅雨墨香 2020-08-20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在单位建新办公楼之前,我没有种过菜。

若硬要说种过菜,那还是幼年时,看到大人种菜我也学种过几次。

在房前屋后某个角落,找个有土的地方,向大人讨几粒南瓜种或黄瓜种、丝瓜种,有时是玉米种,埋进小坑里,浇点水。再像大人那样弄点粪来,有时不免把粪便弄到自己身上,导致一身异味,倒也不觉得脏,还满心欢喜。

为了防止像我一样调皮的小孩故意用脚踩幼苗,还在土上面盖上八角刺或有刺的杉树枝,然后用小石块或小树枝围成圈,以告示路过的人,这里我已下了种,种菜,不得踩踏。

于是乎,每天去探视一两次,滴水一两次,有时一天五六次。在满怀希望而又兴奋的不停探视中,还真有幼苗探出害羞的头来,嫩绿嫩绿的,幼苗的顶部甚至还带有种籽的壳,像是防暴的钢盔。这时内心溢满喜悦,得意到想要告诉全天下的人:我种的菜发芽了!我种的菜发芽了!

当然,最先被告之的是父母或玩伴。获得预期的赞扬后,得意便变成骄傲自豪,有点飘飘然。

为让幼苗沐浴充足的阳光,我把八角刺或杉树枝拿走,扔掉或加在围圈上。也有种下去石沉大海的。问父母是什么原因。父母就问我是怎么播的种、怎么浇的水,等等。我如实相告。父母就告诉我几种可能导致种籽不发芽的原因:水滴得过多,种籽被泡烂了;老鼠或鸟雀把种籽偷吃了;种籽本身不行,像寡鸡蛋(咸宁方言词,指的是不能孵出鸡仔的鸡蛋),发不了芽;种籽种得太深,也不发芽。

看到鲜嫩的幼苗,仿佛看到收获的果实。每天滴水或滴粪更勤了。有时还自作聪明,把要撒的小便憋着,直憋得脸通红,跑去撒在幼苗上。结果,没两天幼苗的叶就蔫了,黄了,不久就死了。问了大人才知道,原来对幼苗也是不能多浇水的,不能将浓浓的粪便特别是尿液直接洒到幼苗身上,要加一定量的水稀释,否则幼苗会被水渍死、粪便烧死。心里有点怪父母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这些,也不知道父母为什么没有告诉我这些技术和经验。或许是那时父母告诉我了,只是我根本没心思听,因此没有记住;或许是父母认为我太小,就是为了好玩,告诉我也没用,因此不必告诉我。总之,虽多次种菜,却没有一次成功,更别说吃到自己种的菜。有点忧伤,不过转眼就忘了。小孩忘掉这类不愉快总是很快的。当时纯粹是好玩。

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对种菜之类的游戏已不感兴趣,并且把这些种菜的经历扔进了记忆深处,直到一步步被妻子引到办公楼后面的菜地才被勾起。

单位的新办公楼选址在城区中心紧靠小山的地带,甚至有三分之一就是山坡,盖办公楼要不了那么多的地。女干部职工就在新办公楼后面闲置的山坡上开荒种菜。妻子作为单位职工家属,也跑去凑热闹。由于人太懒,同时认为家里就两三个人,吃不了多少菜,我一直不赞成妻子种菜。妻子也不理会我的意见,自己种自己的,也不叫我去帮她。既然如此,我对她种菜也就不闻不问。

一年下来,也能吃上几回妻子种的菜。说实话,妻子种的菜真的比从菜市场上买的菜好吃多了。见我夸她种的菜好吃,妻子就乘机说,你知道为什么自己种的菜要好吃些?因为市场卖的菜多半是反季节菜,是人工催熟的,生长时间不够,并且用了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而自己种的菜都是自然成熟的,生长期充足,另外没有用化肥农药,绝对有机。我嗯嗯着应付她。

其实她说的这些我都知道,我是农村出来的,哪能不清楚这些,何况我还在乡镇工作多年。现在菜场买来的菜很少能吃出幼时在乡下老家吃到的味道,总感觉味道不纯正,黄瓜没有黄瓜应有的清甜,辣椒只辣不香,丝瓜寡淡无味,苦瓜不苦或苦得不正。我还知道,她是在试图说服我支持她种菜,加入她的行列。

嘿嘿,我不上她的当。

她见我不置可否,接着说,现在菜价每天都在涨,菜薹昨天价钱是一块五今天一块八,连大白菜的价格都在涨,今天一块五一斤。种点菜一年也能节约几个钱。你不买菜,当然不知道一年吃菜也要花不少钱。其实菜价贵并且总是在涨价这个形势我是知道的。我更知道这是她在改变说服我的策略。我依然给她打马虎眼,不表明态度。

妻子只要一有机会就在耳边重复类似的话。而我呢,则装聋作哑、装傻。有时我也跟老婆算算经济账:开荒种菜,一天多少工钱;这些工钱能买多少菜,这些菜能吃多少天;再算上买种籽、饼肥、鸡屎粪的钱,自己种菜是亏本的买卖。妻子说,账不能这么算。不种菜你在玩,玩有工钱吗?何况只要种总有收获,另外还可以锻炼身体。说得有点道理。但我偏跟她扭着说,你这是在抢菜农的活。

一个双休日的下午,我看书看得眼睛发酸,正在眺望远方。“你去帮我提几桶水滴菜吧。”“好啊。”回答完那一刻,我发现不对劲,答话没过脑子,但后悔莫及,没办法只得跟着妻子来到菜地。

这是我第一次踏入办公楼(这时我们还未搬到新办公楼办公)后面的菜地。这里看那里瞧。菜地两亩左右面积。首先跳入眼帘的是正在开花的蚕豆、豌豆和早已开满了花变成观赏植物的红菜薹、白菜薹。豌豆的白花、菜薹的黄花和蚕豆的白色中间夹着两粒大黑斑的花像一大群娇美的小精灵,在一大片一大片绿色和紫红色当中摆好各自的姿势等着别人来给她们拍照。夹杂在蚕豆地、豌豆地、菜薹地中,几块整出不久的地里则是豇豆、黄瓜、辣椒、茄子、蕃茄、丝瓜、苦瓜、秋葵、土豆,不过都是些刚栽的秧苗。而紧挨树林的那几块地是大蒜、迟春苞、菠菜、芹菜、莴笋和已结籽的茼蒿。另外还有几块新整的地。有四五个同事在菜地里忙,有的在挖地,有的在浇水,有的在栽菜秧。这样的菜地很美,欣欣向荣,我喜欢。

“贵客!贵客呀!不容易!”“你是不是走错了。哈哈!”“我才不会走错呢,我是来视察我家菜地的。”“今天给他多派点活,让他好好锻炼锻炼。”“没事,不就是提水浇菜吗?累不到我。”“你认不认得什么是菜什么是草哦?”“告诉你们,我可是地道的农民出身。”揶揄、打趣、玩笑时谁也没有放下自己手中的活。

妻子指给我看,哪块地是我们家的,哪些需要滴水,一棵秧苗滴多少水。说完后,她去拔其中一块地的红菜薹。这几天晴得很好。我家的黄瓜、辣椒、茄子都是昨天才栽的,正需要浇水。连续浇两三天,秧苗的根就能和土壤融洽到一起,顺利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营养,就不会蔫不会死。我提着塑料桶到办公楼侧面消防用的下水道井取水。每一棵苗浇一瓢水。一瓢水大概有一两百毫升。看着水渗进土里,很快秧苗周围大碗大的一圈全湿润了,我好像听到秧苗小口小口喝水的嘶嘶声。妻子说,你不要把水倒得太快了,要让水慢慢渗进去。我说,知道,你以为我没种过菜,我只几岁时就种过。这个我可没吹牛哦。“你把菜种活了吗?”传来同事不怀好意的质疑。“我没有经验,可有教训呀。以前的教训就是现在的经验。”我不服输。我向他们讲起我儿童时期的种菜经历。当他们听到我撒尿浇菜时,差不多笑疯了,“亏你想得到!”

提两三桶水我就歇一会。几小块地的水浇完,并不觉得累。这时妻子已经把旁边两小块地的红菜薹拔完,正在挖地。我不好意思袖手旁观。我来挖吧,你歇会。她还真把锄头给了我。我向掌心吐了两口唾沫,高高地举起挖锄。等我把一块多地挖完整好,已差不多汗流夹背了。看不出啊,你地挖得挺好,整得平,土块敲得细,沟也整得直。妻子表扬我。挖地也得讲究美感。可是,当我回家后才发现手掌磨出了几个水泡。

这以后的双休日和搬到新办公楼上班后的下午下班时,妻子不时约我去菜地干活,而我多半干的是挖地之类的粗活,至于下肥、播种、栽秧苗、锄草这一类活,妻子一般不让我干,认为那是细活。

妻子吩咐我把菜地前面的那块没人要的贫瘠地发展为两小块菜地。那块地土壤板结得十分厉害,一锄下去只能挖两三寸深,而且薄薄的土皮下埋藏着大量的石块。没有窄口的板锄,用宽口的锄头挖起来很吃力。挖在石块上,有的像是挖在钢板上,手震得发麻,有的像是挖在木头上。挖起来的大小石块共有一二百斤重。假如这些石头是宝石就好了。这两块地的土肉太薄,我用蛇皮袋从别的地方运来一些土,和上饼肥铺上,改良土壤。后来,妻子在这两块地上栽上苏州青。这菜长得很好——有个同事甚至拔一棵栽在花盆里,放在办公桌上,当作花对待。其实蔬菜就是适合食用并且很好吃的花草。苏州青抽薹后长出的菜薹也别有味道,比菜薹长出的菜薹多几分清甜。

我喜欢挖红薯、挖花生。原先的一根红薯苗、一颗花生,在地下几个月便长出几个大红薯、一大串花生,似乎有点像女人十月怀胎,让我感到生命神奇。挖红薯有一丁点技术含量,最好使用两根齿的挖锄,而不是平口的锄头,挖的时候不要从红薯藤的根部下锄,而是从稍稍偏离根部的地方开挖。即使是这样,仍然不免有挖破红薯的现象发生。有时挖到出人意料的大个头红薯或奇形怪状的红薯时,我会特别高兴,扔下挖锄,拿出手机,把它拍发到微信群或朋友圈里,得瑟一下,果然引来一大群朋友的点赞和评论。可能由于土壤肥力不够,多数红薯个头不大,有的像人参,有的像柠檬。一年能挖大几十斤红薯,就这几小块地,应该算是丰收了。吃不了这么多,一半是送人了。

挖花生也只能用两根齿的挖锄。挖花生时最让我高兴的是能边挖边吃。我喜欢吃生花生,特别是刚挖出来的湿生花生,脆脆的,甜甜的,水浆充足,带有泥土的清香。晒干的花生几乎没有水浆和泥土的清香,也不甜,味道差多了。我在前面挖,把挖出的花生藤扔成堆,妻子弯腰在后面采摘带有泥土的花生。这与我小时候大人挖花生不一样。大人挖花生时,是不在地里摘花生的,他们把缀满花生的花生藤捆成一捆捆的,挑回家后再摘。湿花生藤可以做用来喂牛,晒干的花生藤还可以当柴火烧。我们这些小孩时常趁大人不注意,坐在小山一样的花生藤堆下面偷偷摘花生吃;在山上放牛或砍柴时,到附近花生地扯几抱花生躲进山里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此没有少挨大人的骂。现在,想吃随时可以剥湿花生吃,很是惬意,只是有时不小心把泥土也塞进嘴里。你又不洗一下,慌了。看你嘴边都是泥巴。对妻子的嗔怪,我一笑置之。每年挖的一二十斤(和壳一起)花生一小半落入我肚子里。

虽然同事种什么、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除草大都问我的妻子,但我家的菜不是种得最好的。我笑妻子,你这个技术员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得不好哦。其实不能怪她。原因嘛,主要是肥料不足,另外没有时间每天侍弄菜地。其实,我们吃不了那么多的菜,有部分菜任其生老化作菜地倔犟的风景,有部分菜则是同事替我家吃了,这是一种荣幸,说明我家种的菜还有人瞧得上,特别是萝卜,我家的萝卜个大、好吃。事实上,妻子种菜积极,却不怎么记得收菜,正如有的人喜欢捕鱼但不喜欢吃鱼甚至不吃鱼,她否许更多的是把种菜当作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或爱好;至于我,种菜不积极,收菜更是消极,只能算是被动参与。“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办公楼搬到新址后,单位在菜地栽了一百棵红梅,菜园和梅园合二为一。梅花盛开时,来赏梅的区领导指示:不要种菜!据说是因为蔬菜有碍观瞻,影响了梅园的美。至于蔬菜是不是有碍观瞻,是不是影响了梅园的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我倒觉得,开满红花的梅树立在绿色的菜地里,两者相得益彰;而在秋天,光秃秃的梅树站立在败草丛中给人的感觉只会是萧条与悲凉,如果把败草换成绿色的菜地,那就是另一种感觉了,至少不会是萧条与悲凉。其实菜园一年四季都有不易觉察的美,冬春奉献绿叶,夏秋奉献瓜果。职工们似乎没有理会领导的指示,依然我行我素种着自己的菜。

今年,妻子决定在那块几乎不结花生的地试种西瓜,能不能吃到西瓜我倒是不怎么抱希望,只要能看到西瓜就好。但我支持妻子的尝试,没有尝试就没有成功。


作者简介:吴见知,男,1969年5月出生,湖北咸宁人。偶尔读书、写作,诗歌、散文散见于报刊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