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大门还会常打开,还会开放怀抱等我们吗?

 菲儿的沥城堡 2020-08-21


这是2017年的第 274 篇推送 】

北京这座城市啊,

大多数的时候太迷人了。

# Nov.27 #

离开北京半年后,发生在北京大兴区的一场火灾,震惊了全国,19条生命在这场大火中逝去了。

发生火灾的建筑,其实是北京比较典型的集生产经营、仓储、住人等于一体的“多合一”建筑,要不是这一场大火,也许很多人的生活会如过去一般,过得很平静,每天在自己的生活轨迹上奔走。

只是那一场大火,毫无征兆地就来了。

或者说这场大火“预谋”已久,毕竟这个建筑,算是当前重点查处整治对象,所谓的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

于是当事故发生之后,关于这类建筑的隐患如敲响警钟一般,显得格外深刻而亟待去消除。

于是最近的北京,很多廉租公寓都被贴出要求限时搬走的政府公告。

很多被要求搬走的人说,来告知搬走通知的工作人员大多态度强硬,好像自己除了发朋友圈发微博说一句“去你妈的北京欢迎你”以外,任何额外的挣扎都显得太过于多余而没有必要。

自己仿佛是一只任人碾压的蚂蚁,无力而无助。

关系比较铁的还在北京的朋友,除了本来就是北京人的,剩下的也没说起过自己被赶出来没有家了,想来他们在北京还都有个家。

所以我虽然看新闻,但对于这场发生在北京的廉租群租大洗牌没有太深刻的感触。直到我在群里和朋友圈里看到几条类似于“最近如果有需要,可以提供临时住处,直到你找到另一个避风港,天冷,你需要这样一个家。我想你知道我在说什么。”这样的话。

讲真,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话,我是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的。

然后突然我就懂了。我跟朋友说,懂的那一瞬间,我觉得很窝心。

在这样大强度的廉租群租洗牌中,总有人会被赶出来,成了无家可归的人吧。而一下子被清退,他们要面临的不仅仅是找一个新的住处,还要承受或许因为这样的大环境所导致的飞涨几倍的房价。

而且冬天到了,北京的室外,应该很冷。

其实北京早就开始遣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产业了。

以前最直接的体会就是,离学校还挺近的动物园批发市场要搬迁。大一的时候还会说可以去“动批”采购,后来就再也不说起了。

毕业前,学校去紫竹院的路上,那些餐饮小店都被强制封条关门,那时候最喜欢吃的饺子店就是在那一波查封时消失的,想念了很久。

毕业后偶有跟留在北京的朋友们聊起。

会知道学校附近的老虎庙一条街拆了,再也没有什么超好吃的黄焖鸡米饭了,也没有什么又便宜又好吃的鸡叉骨了。

再后来,学校东门边上的一排餐饮店也都拆了。

这些“不合格”的餐饮店都拆了,不难想象我们再也吃不到路边摊烤冷面了,冷面大叔再怎么利用微信群告知动态,也没办法出摊了。

想来这次发生在北京大兴的火灾事故,不过是把各项工作从推进开展直接变成了跃进式开展,容不得很多人喘一口气。

看到北漂的同学转着关于“大清退”新闻的微信或者微博,并附上关于自己未来能不能保证不被赶出来的迷茫感的评论,那时候觉得,真的挺心疼的。

好不容易漂着漂着有了自己的小家,即使只是租的,但在这一次整治中,能否继续成为一个“有住处”的人,让人觉得希望渺茫。

其实前段时间还会跟朋友们说,北京真好啊,有时候真想回北京工作。

而现在的我,因为躺在距离北京千里之外的自己家的小床上而充满了幸福感。

在念大学前我从未有过北漂的想法,即便进入大学之后,我意识到很多同学北漂的念头可能已经生长在了骨子里。

而后来,我终于能够体会到,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迷恋北漂生活,即使辛苦,也不愿走。

北京是一座极其迷人的城市,有着很多让人发了疯地想留下的魅力。

有的人贪图能够有更高的收入,有的人觉得北京有浓郁的文化氛围,还有的人因为习惯了大城市的生活而不愿离去。总之一百个北漂的人,可能会有一百种选择北漂的理由,只不过他们无一例外地在同一座城市每日穿梭。

我大概也是被这座城市迷住的人,只是我似乎更恋家,所以最终离开了。

可现在的北京,依旧那样迷人吗?

和同样离开北京,却时常会相互说笑要再重返北京的朋友聊起最近在北京发生的关于“大清洗”的事儿的时候,会有一种淡淡的忧郁。

“北京大概变了,可能不再欢迎我们回去了吧。”

里面的人要被赶走,外面的人还能挤进去吗?

看到北京因为大火,所以加快整治查处廉租群租以及各类不合法不安全的建筑的新闻时,我联想到了今年上半年发生在我们当地的一则事故。

同样是火灾,同样是涉及出租房,同样是伤亡惨重。

而事故发生之后,那段时间关于群租房的清退大检查也是强度很大,很多人一下子没了住处,像是蜗牛失去了保护自己的壳。

其实政府进行整治是必要的且合理的,应当配合理解。

但问题却在于,能不能让整治的过程中,多一份温情。从澎湃上看到了一篇标注“央视评论”的文章,主题大致是“整治要力度也要温度,需重温北京精神的厚德、包容”,这篇文章现在已经下线了。

这次“大清退”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觉得害怕,大概就是因为这个过程中太冷冰冰了而让人在这个冬天更感寒冷。

没有什么比突然没有家了更让人觉得悲伤。

很多时候为什么群租房存在,房东或者相关责任人才是主导的关键人物。某种程度上分析,房客完全是弱势群体,而此次“大清退”,被伤害最直接的就是这一些房客。

而他们为什么租着全北京最偏僻最廉价的房子,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是什么“低等人类”,而可能是多种原因。就像是觉得孩子上学方便,或者住习惯了想多攒点钱。

砸掉的不只是群租房,也许是很多人的北京梦。

如果你看了太多关于这则事件的报道或者图片新闻,你会更觉心头压抑沉闷。那碎了一地的不仅仅只是窗玻璃或者生活用品,还有很多人对于生活的美好念想和希望。而这一砸,太尖锐了。

在那些故事照片中,我总是想找一些温情,可我总是看到了冷漠。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或者我什么都没有资格说。我只是觉得有些无力和难受。

天冷了,注意添衣。

虽然我不知道北京大门是否还会常打开,开放的怀抱究竟是在等谁,但每一个还在北漂的人,也许心中还是应该葆有一份最初的坚定。

而此外,我真的希望接下去看到的报道,能够多展现一些城市温情,也许放慢一些整治脚步,能够换来更多的理解和信任。

以及大多数人们对北京坚定的热爱。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要看得到太阳,也要看得到希望。

(头图来源:在人间livin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