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汶洋 | 我就知道,你垂涎“她”的美色已久

 由狭渐广 2020-08-21

薛志扬篆 芙蓉石/汶洋石 套章    

寿山石中,芙蓉有着“石后”的美誉,深受藏家的喜爱。90年代末,寿山出现了一种新的石种,与芙蓉十分相似,甚至在硬度和整体通透感方面,还强过芙蓉。这个新的石种就是——汶洋石。笔者不禁暗想,要是汶洋石早出现个数百年,想必也是帝王案上的“案上宾”,或许也能混个“石中贵妃”的美名当当。

汶洋石之始

潘惊石作 汶洋石 青溪赤龙图臂搁    

玩寿山石的老藏友应该都了解,汶洋石的面世始于1997年,在1998年之后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它出产于寿山村与汶洋村的交界处,面世距今也就不过二十年的光阴。

作为寿山石中的“新人”,汶洋石与寿山石的大多数石种相比,各种信息相对处于一个滞后的状态。大家在尝试摸索的过程中,交了不少“学费”,因此在早些年众说纷纭,汶洋石就留下了不少误会。

陈达作 汶洋石 文字方章

误会的来源,始于最早在矿洞开采出来的汶洋石,质地细腻,没有裂纹,但是离开矿洞以后,就会脱水,出现蜘蛛网状的裂纹。

出现这样的裂纹,是不能作为雕刻石材使用的。最早与汶洋石结缘的一批石商石农们,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损失惨重,交了不少的“学费”。

汶洋石 双螭钮章    

究其原因,在于汶洋石这类横空出世的新石种,大家都没有经验,起初都是随意放置处理,作为含水量颇大的汶洋石,在离开湿度大的矿洞后,自然会发生脱水的情况。

在遭遇了“错误”的保存方式后,汶洋石迅速脱水,导致石头内部结构发生改变,自然产生了裂纹,市面上也就形成了所谓的汶洋石“见风就裂”的说法。

不过勤劳的劳动人民,善于从失败的经验中总结教训,成功的帮汶洋石摆脱了“易裂”的阴影。

汶洋石之性

郭功森作 汶洋石 龙凤呈祥章

最初,为了防止汶洋石开裂,石农都是将汶洋石原石泡在装满水的盆里。此后,石农与石商们也总结出用油养取代水泡的方式,加上深层开采的汶洋石性质逐渐稳定,汶洋石“易裂”的误会自然就澄清了。

通过上油保养,汶洋石内部结构中的水会“置换”成不易挥发的油,自然,石性也变得稳定。经过油养后投入市场的汶洋石,与最早没有好好保存的汶洋石截然不同,不可一概而论,如今如果还有人和你说,汶洋石“见风就裂”,那这仅仅只是早年的“偏见”罢了。

黄建林作 汶洋石 母子情方章

原本就是细腻稠厚的汶洋石,在经过油养后,显得更加凝稠,蜡质感十足,加上汶洋石本身的材大,色泽艳丽,真的很难让人不心动。

汶洋石之色

汶洋石 素章

前文提到,汶洋石与芙蓉石十分相似,同芙蓉一样,也有红、黄、白等颜色,且汶洋石的色泽凝润,色界分明。

陈为新作 汶洋石双兽钮章

汶洋石中最受追捧的是它的“白”,汶洋石白度高,且纯净少杂。不同于芙蓉的白,汶洋石的白,如同玉质一般清亮,微微有通透感。

汶洋石与芙蓉相比石料材大,体块完整,非常易于切章,再加以薄意、字章的工艺形制,自带“文人气息”,近年来,深受藏家的喜爱。

陈达作 汶洋石 雅人深致扇形雅玩

汶洋石中还有黄色,与芙蓉鲜艳明亮的黄不同,汶洋石的黄显得深沉稳重,多带有一层焦黄感,自带内敛低调属性。

陈达作 汶洋石 古琴镇纸

除了经典的黄白两色外,汶洋石中红色最为稀少,就连三彩汶洋,都是少见的品相,如有一见,不可放过。

郑则评作 汶洋石《螭虎穿环钮章》

经过二十年的摸索发展,汶洋石早已是许多藏家的“心头好”,虽然汶洋石仅仅面世二十年,但是经过开采、流通损耗后,同寿山石许多石种一眼,自然会成为稀缺资源。

毕竟,作为仅在福州一隅里出产的特产,寿山石一直是高端的稀缺资源,而收藏汶洋石这类的种子选手,想必是不会让藏家失望的。


谈石论艺话收藏

想看到更多寿山石精彩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