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站桩的秘密,站对了是自动升级的

 火岩山 2020-08-22

有朋友问我站桩要怎么站,今天就讲讲站桩。

这个站桩是武术里面常用的训练方法,特别是内家拳,大家通常误以为马步也是桩,其实马步不是,站桩不是越低越好的,桩功跟马步虽然外形上有类似,但根本是两个东西,所以站桩不是以追求站得低为目标的,它的锻炼效果也不是用站得低来达到的。

除了内家拳喜欢用站桩来训练功力以外,道家修炼也钟情于站桩,而武术,特别是内家功夫,本就是道的术用。

这个站桩是完全可以替代所谓打坐的,你能站桩入于虚极静笃的状态,那你的道力肯定是比打坐才能合于虚静的人要大的。

站桩对于人的身心都是有利的。

站桩实现养生是因为你做到了松和静。

松是松肌肉,静是静精神(内心清静)

为什么要松肌肉呢?

我们的内家拳认为人体有两套用力系统,一个是肌肉力,一个是筋骨力。

松而不懈,就是放松肌肉力,而不是连筋骨都放松下来,筋骨和肌肉都不用力那叫软塌了,不叫松,这个完全都不用力就叫懈,我们要的是松而不懈。

站桩的松是在姿势不变形的前提下放松肌肉,要保持姿势不变形而肌肉又放松,那么肯定有别的力量在支撑着这个身体,这个力量就是筋骨用上劲了,只有筋骨用上劲了,筋骨才能够得到锻炼,得到加强。

在身体上来说,筋骨力是先天状态,肌肉力是后天状态,这个肌肉力松弛下来换成筋骨力的过程也叫换劲,也是后天反先天的过程。

我们平常人都是习惯于用肌肉力的,那么我们的肌肉是紧张的,不松弛的状态,肌肉紧张的状态会造成一些劳损,也会造成我们身体经脉的淤堵。

而松弛掉肌肉力会让身体达到一个通透的状态,在这个换劲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及器械锻炼(比如杠铃哑铃这类)

因为你不可能一边松弛你的肌肉,一边又让它紧张用力,这样两相抵消,永远也练不出来我们要达到的效果。

肌肉要放松到一种就像铁丝上面晾着衣服一样的状态,这个铁丝就好比筋骨,筋骨是绷起来的,肌肉就好比挂在铁丝上的衣服,不用一点点的力气,完全的搭在筋骨上一样,此谓之玉树挂宝衣。

这就是松的要领,我们再来说说静。

静是静心,没有杂念的虚静状态,心要静下来,这个松和静也是一体两面的,越松弛越容易静下来,越静也越能够放松下来。

心分为心和神,心为想法,神为觉察,想法是因为神察觉到外物而产生的,修炼的人要存神而去心,这个没有捷径,只能自己慢慢去磨练。

不只是在站桩的时候才去合于虚静,要在任何时候去训练这个入静的状态。

另外有一个训练心静的方法就是忘言守,忘言就是忘掉语言,忘掉那个心里话,人的杂念都是以内心的语言的形式存在的,停掉这个内心语言就能让杂念去掉个七七八八。

松则形正,静则心正,则气正。

松静下来则能自然把身体养壮,因为肌肉和精神是松弛的状态,气血也会更加旺盛,这样就起到了不剧烈运动而达到有强度的运动的锻炼效果。

肌肉越松弛,气血越通畅,心越虚静,神的觉察越灵敏。

总结而言,站桩之要领就是松静;松而不懈,静而不失察。

所以站桩可用于武术技击,也是入道的手段。

下面来讲无极桩

姿势要领:首先,身体正直站立,全身放松。

不要出现低头、猫腰、驼背、窝胸等情况。必须保持头部端正,脊椎正直,如同登山看海,放开胸怀,但不要挺胸。

然后双脚分开,两脚平行大约与肩同宽,脚尖指向前方。两脚正不内八不外八,脚背拱起微翻,使得重心放到脚底外侧,脚跟微有离地之意,这样脚趾自然形成抓地之势。

眼神平视前方,稍微往上瞟。 

如此则精神领起,身体会自然挺拔。切勿看地面,否则易上火。也可以闭目养神。

下颌稍微内收。如遇熟人,微微点头示意状,咽喉放松。

两臂自然放松下垂,手心向内。

后背两边肩胛骨往外推,让手臂稍有架起来,同时体会两臂如脱臼般挂在锁骨外端,不要用一点肌肉力,体会手头产生的沉坠感(但注意不要有意识的去用力坠手,只需轻轻一念,然后停止用意,自然放松即可)。

胯微往前翻兜带动着使得膝盖略曲,保持弹性。膝弯不要挺直,但也不要刻意蹲低,追求所谓强度。

自然呼吸。不要去刻意追求深呼吸、腹式呼吸或逆腹式呼吸。

也没有什么意念,就这样放松的站着。 

无极桩正面

无极桩侧面

站完直接起立就可以了,然后可以慢走散步,不要站完马上坐下来,也不要吃完饭马上就站桩。

浑圆桩(网络图片)

无极桩站到筋膜腾起,手臂会自动上浮升级成为浑圆桩,这个浑圆桩不是人为做出来的,而是自然生成,手臂自动上浮,这是筋骨和气血皆达到了才会出现的状态,自然生成才是正宗的浑圆,只要大家用心去练就会双手浮起而自动升级浑圆。

想要进微信群论道的朋友可扫码加作者微信,无需客套直接说要进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