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寄书云间雁,为我西北飞。

 素笛轩 2020-08-22

周一 古体诗

赠张徐州谡

萧梁·范云

田家樵采去,薄暮方来归。

还闻稚子说,有客款柴扉。

傧从皆珠玳,裘马悉轻肥。

轩盖照墟落,传瑞生光辉。

疑是徐方牧,既是复疑非。

思旧昔言有,此道今已微。

物情弃疵贱,何独顾衡闱?

恨不具鸡黍,得与故人挥。

怀情徒草草,泪下空霏霏。

寄书云间雁,为我西北飞。

注:

1.范云(451-503),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六岁时随其姑父袁叔明读《诗》,“日诵九纸”。八岁时遇到宋豫州刺史殷琰,殷琰同他攀谈,范云从容对答,即席赋诗,挥笔而成。早年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幕中,为“竟陵八友”之一。齐武帝永明十年(492),与萧琛一同出使北魏,受到孝文帝拓跋宏的称赏。从北魏还朝之后,迁零陵内史,又为始兴内史、广州刺史,皆有政绩。萧衍代齐建梁,为侍中,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再迁尚书右仆射,霄城县侯。居官能直言劝谏,天监二年病故,享年五十三岁。范云病故后,梁武帝闻讯痛哭流涕,即日御驾临葬。死后追赠侍中、卫将军,赐谥曰文。

2.张徐州稷:徐州刺史张稷,范云旧友。稷,一作“谡”。

3.田家:自称。

4.樵采:打柴。此时作者赋闲。

5.还闻:回来听说。

6.款:叩。

7.傧(bīn)从:随从。

8.珠玳(dài):《史记》载,赵平原君派使者去楚国,使者皆“为玳瑁簪,刀剑并以珠饰之”。

9.裘马悉轻肥:《论语》:“(公西)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0.轩盖:车上的伞盖。

11.墟落:村落。

12.传瑞:符信,官员身份的象征。

13.徐方牧:徐州刺史,即张稷。

14.微:稀少。

15.物情:世情。

16.疵(cī)贱:卑贱。

17.衡闱(wéi):衡门,即上文之柴扉。

18.具鸡黍(shǔ):杀鸡作黍。《后汉书》:山阳范式与汝南张劭为友,春别京师时,范约定九月十五日到张家看望,到了这一天张在家杀鸡作黍,范果然不远千里来到,遂传为美谈。

19.草草:忧愁状。一作“慅慅”。

20.霏(fēi)霏:泪流状。

21.西北飞:北徐州在京城西北方。

周二 近体诗

京都元夕

金·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注:

1.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 。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又以宏词科登第,授权国史院编修,官终知制诰 。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元宪宗七年(1257),元好问逝世,年六十八。

2.京都:指汴京。今属河南开封。

3.元夕:元宵,正月十五日晚上。

4.袨(xuàn)服:盛服,艳服,漂亮的衣服。

5.华妆:华贵的妆容。

6.着处:到处。

7.闹:玩耍嬉闹。

8.长衫:读书人多穿着长衫。

9.何为:做什么。

周三 词

谒金门

宋·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

1.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从报国,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于是行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览。又据其《酹江月》:“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可推知其中年以后仍不得意,四处流浪。

2.红素:指花色红、白相间。

3.觅:寻找。

4.玉关:玉门关。借指南宋抗战前线。

5.玉楼:豪华的高楼。

6.胡尘:指异族的侵略。

7.侯万户:万户侯。

周四 文言文

故相江陵公,性喜华楚,衣必鲜美耀目,膏泽脂香,早暮递进,虽李固、何宴,无以过之。一时化其习,多以侈饰相尚。如徐渔浦(泰时)冏卿,时为工部郎,家故素封,每客至,必先侦其服何抒何色,然后披衣出对。两人宛然合璧,无少参错,班行艳之。近年公卿间,例遵朴素,惟协院中丞许少微(宏纲)朱紫什袭,芳馥遥闻。时年逾知命,而顾盼周旋,犹能照应数人。此公居官以廉著闻,盖性使然也,又友人金赤城(汝嘉)太守,家无儋石,貌亦甚寝,每过入室,则十步之外,香气逆鼻,冰纨雾谷,穷极奢靡。至以中金为薰笼,又为溺器。而作吏颇清白,第负乡人债数千,不能偿耳。盖八识田中,带此结习,不能剷也。又如大司空刘晋川(东星),遇冬月则御纱袍;遇暑月,则披纻袍,问之,则曰:“力不办时服也。“冏卿冯谦川(渠)束带时,缺其二三胯,同寅皆笑之,恬不为怪。此则似出有意矣。江陵时,岭南仕宦有媚事之者,制寿幛贺轴,俱织成青罽为地,朱罽为寿字,以天鹅绒为之。当时以为怪,今则寻常甚矣。今藩府贺其按抚,将领贺其监司,俱以法锦刺绣文字,在在皆然,价亦不甚蔓,盖习以成俗也。又近年有一御史按江南,邑令辈至织成双金刻丝花鸟人物,冒之溲器之上,御史安然享之。其人江西人,自甲辰庶常出者。(选自《万历野获编》卷十二)

注:

1.沈德符,明朝文学家,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其祖、父都是科举出身,曾任职监司词林。他自幼生长于北京,曾在国子监读书。据说他聪敏好学,每天都要读一寸厚的书籍。精通音律,熟谙掌故。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沈德符考中举人。次年应礼部会试落第,中年南返。崇祯十五年(1642),沈德符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周五 词话

后山以秦七、黄九并称;其实黄非秦匹也。若以比柳,差为得之。盖其得也,则 柳词明媚,黄词疏宕;而亵诨之作,所失亦均。(选自清冯煦《蒿庵论词》

注:

1.冯煦(1842-1927)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江苏金坛五叶人。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称。光绪八年(1882)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安徽凤阳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遗老自居。曾创立义赈协会,承办江淮赈务,参与纂修《江南通志》。冯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有《蒿庵类稿》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