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会赚钱的日本艺术家村上隆,成功的秘诀,把艺术当成生意|富日记

 富日记 2020-08-22

即使艺术行业的门外汉,很多也听说过日本艺术家村上隆的大名。

特别是喜欢名牌奢侈品的人。

多半会对村上隆和LV跨界合作的,将动漫眼睛和LV花纹绘制在一起的包包有印象。

这款联名包每只售价高达5000美元,直接给LV带来了3亿美金的收入。

还开启了艺术和奢侈品品牌跨界的大浪潮。

2003年,村上隆有一幅作品以6800万日元交易后,就被形容是“日本人单件艺术作品的史上最高价”。

此后村上隆的作品成交价屡创新高,2008年,他的一座公仔作品,标价5亿日圆,创下同商品的天价纪录。

所以说到最会赚钱的艺术家,村上隆一定能名列其中。

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的村上隆,有什么成功的秘诀吗?

村上隆成功的秘诀不是他接受了长达11年的日本传统美术教育,获得东京艺术大学美术系博士学位,而是他把艺术当做一门生意。

村上隆认为艺术就是一门生意,想要把生意做得好,就得熟悉艺术生意的运作方式,摸清艺术市场的商业逻辑。

村上隆之认为艺术和其他产业并没有许多区别,只不过生产者换成了艺术家,但是仍有一套完整的商业运作体系在背后,例如营销、管理、运输等。

所以村上隆也许是最像创业者的艺术家,通过把商业思维运用到艺术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村上隆先是思考日本的艺术行业有什么特点。

他发现当时艺术上没有自己权威的日本,非常迷信国外的艺术家。

因此一旦某位艺术家“在国外受欢迎”,就很容易在日本受到追捧。

于是村上隆给自己制定一个战略计划,先去欧美取得一定艺术成就,再反向输入回到日本,然后再借助艺术表达自我。

大的方向确定了,就开始考虑具体的执行操作。

村上隆研究欧美艺术史后,发现东方文化在其中近乎空白。

他又洞察到欧美艺术界有了解日本文化的渴望。

于是他延续美国的波普艺术,融入对日本现状的思考,用“超扁平展”输出日本的御宅文化而在美国大获好评。

这个做法非常像创业者制定战略,研究战术,确定品牌定位,进行差异化竞争。

在美国有了一定名气后,村上隆和LV合作,开启了艺术和奢侈品品牌跨界的大浪潮,将其个人艺术事业推至高峰。

这时村上隆的第一步在美国取得艺术成就的战略已经完成。

于是他开始第二步,以欧美权威为武器,反向输入回日本。

他将国外大受欢迎的“超扁平展”带回日本,实现反向输入。

正如他预料的一样,“在国外受欢迎”的作品,回到日本后大获成功。

这其实是一种降维打击,希望在日本艺术界有所成就,最快的办法是先去欧美艺术界发展,有了一定成就再回来。

在日本艺术界有了名气后,村上隆就开始用艺术表达自我。

但他的做法和其他艺术家不同,他依然运用商业常识来提升创作效率。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艺术家就是一个人关上房门闭关创作。

但稍有商业常识的人都知道,分工协作能极大提高效率。

村上隆也清楚这个道理,他深知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想要让作品在市场上快速流通,高产能是他需要的。

他从安迪沃霍尔的“工厂”中受到启发,在1996年也成立了自己的工厂,取名“Hiropon工厂”。

这个“工厂”参考了日本传统版画工作室和安迪沃霍尔的工厂,实现了艺术作品的工业化生产。

这幅蓝花与骷髅头就是村上隆的工厂工业生产能力的体现,由东京工作室60个人,纽约工作室20人共同协作。

他们通过程序化绘图,然后一遍又一遍的手工印刷,最终呈现出惊人的作品。

更有代表性的是村上隆2012年创作的500罗汉图,这是他团队作品的巅峰之作。

这件巨大尺寸的作品长达100米,是在2000个人的协作下完成的。

如果只靠他一个人,就算再怎么拼命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一幅作品。

所以村上隆一直认为“熬夜通宵不算是努力”。

村上隆的成功绝非偶然,本质上是战略、战术、团队协作累加起来的成功。

虽然说隔行如隔山,各个行业看起来千差万别。

但世间万事万物的道理是相通的,各行业的大师的成功都有类似的底层逻辑和思维框架。

村上隆在艺术行业的成功,同样能给其他行业的从业者很大的启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