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司机”如何上岗?也需要考“驾照”,四次不过要服徭役四年

 思明居士 2020-08-22

前言

相信不少人都苦恼于考驾照这件事儿,考驾照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说真可以称得上是一门‘玄学’,死记硬背过科一,战战兢兢过科二,听天由命过科三,最后好不容易驾照终于到手,可以远离暴躁的教练和酷热的练车场,却也有不小的可能性会在马路上闯祸,被交警同志请去喝茶,扣光分数最后重返驾校。

这个时候,估计就有不少人开始向往策马扬鞭,肆意驰骋,侠气万丈的古代。那个时候没有汽车只有牲力,总该不用考驾照了吧?可惜就算我们能回到古代,也无法如愿。因为古代也有‘驾照’一说,驾车自古至今都是门技术活,而且古代的驾照可不比现代的驾照好考。

那么古代驾照经历哪些发展?古代司机又是如何考证上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驾照的起源与发展

我们一般推测古代驾照的最早的出现时间是在黄帝时代。远古黄帝姓轩辕,《路史》中认为黄帝造车有功天下注解“横木为轩,直木为辕,故号曰轩辕氏。”可以认定我国在黄帝时期就已经有了车的存在。

中国古代制作车的初衷是加强作战力量,所以最早的车都是都是作为战车使用的马车。由于中国古代长期都是人力作战,所以这些战车在作战中表现的好坏,可以直接左右一场战役的胜负。

古代“司机”如何上岗?也需要考“驾照”,四次不过要服徭役四年

而战车的表现是由驾车的人来决定的,所以对驾驶者进行能力考核就很有必要。

这种为了达到胜利的作战结果而进行的驾驶考试,就是最早期的古代驾照雏形,而这种为了作战的考核理念,也一直影响着后世古代驾照的发展。

时间到了周朝的时候,我们就有了确切的有关驾照的文献记载。那就是出自《周礼》的六艺。

六艺指的是古代贵族男子教育中要求必须掌握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周礼.保氏》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六艺中的‘御’指的就是驾车技术,和其它五艺一起,是当时男子教育中的必修课。既然是课程那么就一定会有考核,这个考核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驾驶考试。不过,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一个成型的驾照。

在周朝会统一时间对六艺进行考核,考核后会把通过的名单张贴出来。只有榜上有名,才代表着获得了驾车资格,被府衙记录在册,才能光明正大的驾车。

古代“司机”如何上岗?也需要考“驾照”,四次不过要服徭役四年

而榜上无名的人,就需要等着明年再战,什么时候通过了考核什么时候才能驾车,这就很贴近现代的驾照考试规则。

不过中国古代朝代更迭,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规则。秦朝《除吏律》中规定,如果驾驶员四次驾驶考核够没有过关,就会被直接取消驾驶资格,并且还要罚做四年徭役,可以说是十分严格了。估计不少人如果生活在秦朝都难逃徭役之灾了。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效周朝习六艺。对于“”的考核更加严格,自汉以后的朝代多以汉朝为模板,到了唐朝的时候就已经进化出了纸质的驾照。在唐朝无照驾驶和现代一样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唐朝记载过一例交通事故,是在高昌城内发生,这个案件中,肇事者驾驶一个拉砖的牛车,撞上了两个八岁的小孩。两个孩子一死一伤,而在之后的审理中,这个车夫交代自己的车是租来的,驾驶技术也没有通过考核,也就是无证驾驶。

按大唐律来讲,致人伤者需向伤者赔付医药费,而致人死者就会被处以流放而在这个事件中,还有无照驾驶的罪名,最后判决车夫赔付伤者医药费并流放三千里。

由此可见,古代对于驾照也是十分看重的。既然古代对持证驾车管控如此严格,那么古代的驾照考试到底有哪些科目呢?

古代“司机”如何上岗?也需要考“驾照”,四次不过要服徭役四年

古代的驾照考试

古代普通驾照考试科目一共有五个,分别是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早在春秋时期这五个科目就已经成熟并且一直被后世沿用。这几个科目名称看起来晦涩但和现代的驾照考试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 科目一:鸣和鸾

‘鸣’、‘鸾’都是铃铛的名称,在考试的时候将‘鸣’系在车厢上,‘鸾’系在车辕的横木上

在驾驶员策马快跑时,这两个铃铛要发出和谐统一的声音才算驾驶员控制好了车马。能够保证平稳行驶,自如的控制马匹,保证最基本的安全。

鸣和鸾的考察就好像我们现代的直道行驶,能控制好离合油门就行。这两个考核所追求的都是扎实的基本功,保证驾驶者不会在路上犯最基本的错误。

  • 科目二:逐水曲

这个科目从字面上就能多多少少的猜到些内容。进行逐水曲科目时,驾驶员要控制马车沿着弯曲的水沟或河道行驶,车不翻到,车轮不压在水沟或河道中是最基本的要求。想要过关,那必须做到轻松娴熟,转折自如。

逐水曲就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弯道和S道行驶。不过古代的逐水曲可比现代的S弯道难得多。古代进行考核时用的都是马车,马在弯道上可要比现代高科技的汽车难操纵。

而进行这个科目时驾驶员最少要控制一匹马,其困难危险可想而知。

  • 科目三:过君表

‘君表’是插着旗子的辕门,大致类似于足球场上的球门

辕门中堆垒石墩当障碍物,障碍物标准为当车进入辕门,车的两侧与障碍物之间的空隙为五寸。当进行测试时,车手要驾驶马车笔直的从辕门中经过,马车不能与障碍物有任何刮擦。

这很像现代驾照考试里面的绕桩和倒车入库,非常考验驾驶者的心理素质和目测估算能力。

古代“司机”如何上岗?也需要考“驾照”,四次不过要服徭役四年
  • 科目四:舞交衢

‘交衢’指交叉的十字路口,舞交衢可以说是五个科目中最为危险的一个

考核此科目时车手要在窄道上策马奔驰,遇到十字路口再引马转向,让马车在奔驰中转向九十度。有点像现代路考里面的过十字路口,但是完成舞交衢的过程就相当于你在现代的十字路口玩漂移。

对车技和胆量都有很高的要求,也是最能考验驾驶者整体驾车技术的一个科目。

  • 科目五:逐禽左

逐禽左是原始战斗需求遗留下来的产物,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驾驶员要控制车马追逐驱赶动物,来让车上的伙伴击杀。

只有这五个科目全部通过,才能榜上有名或者拿到驾照,其实这五个科目,也只是古代对于普通人的考核。如果是在军队中就会有要求更高的考评。

《列子》中记载的造父驾车能够同时控制六只马驱驰,同时还能保证二十四个马蹄落的错落有节,一只不乱。在今天看来是十分难得。

古代“司机”如何上岗?也需要考“驾照”,四次不过要服徭役四年

古代驾照考试的高标准严要求,也凸显出古人对于驾车这个技能的高度重视。如此高度的重视是否也意味着驾车这项技能,对古人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呢?中国古代为什么要把驾照的获取标准定得这么高呢?

中国古代驾驶考核要求高的原因

中国古代的驾照如此难以获得的主要原因是,在古人眼中驾驶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生活作战技能,它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局势的把控

中国古人在评定一个人的时候,往往不会只听一面之词,前面我们提到六艺中代表驾驶的是‘御’字,稍微熟悉中国文化的人就知道,‘御’字最为人知的意思是代表上级对下级的管控。汉代贾谊的《过秦论》中也有‘振长策而御宇内’之语。

御,既有交通中的驾驶之意,也有管理的驾驭之意。通过对一个人御车的观察,能够得知这个人的心性是否沉稳,处事应变是否灵活,面对紧急危难的情况能否快速应对。

同时,我国古代对人才讲究文武双全。除却少数重文抑武严重的朝代,古代在人才培养上并不单一,骑射御车是古代贵族的传统家学。不少皇帝更是在马背上取得的天下,御车可以说是古代男子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本领。

古代“司机”如何上岗?也需要考“驾照”,四次不过要服徭役四年

在崇尚君子之道的中国古代,‘’作为六艺之一,考核通过也代表一个少年向君子之道更进一步的成长,自然就要把标准设的高一些。我们现在的学生不也是经常在高考结束之后去考驾照,考到驾照也是我们成年的一个标志。

而且,古代路况比今天糟糕的不是一点半点,虽然在历史前期古人,就已经知道如何利用石块石板修路,中后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地砖工艺,但除了皇宫、官道和部分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心,绝大多数的路都还只是土路,很容易损毁。

再加上古代主要靠畜力拉车,驾驶中危险因素很多,如果驾驶者没有高超过硬的驾驶技术很难保证不会出现意外。

结语

马车已经随着历史发展已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古代驾照考取的有趣方式和特殊意义,在史书上永远的留存下来,我们无法亲身经历古人考驾照的滋味,但也能借此畅想策马御车的快感。

看完是不是也没有羡慕古代的骑马车啦?反正我是觉得比我们现在还要难,古人没有我们想的那么轻松的。

参考文献:

《路史》

《周礼.保氏》

《过秦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