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准博士过来人的分享:本硕阶段的写作心路与真挚建议

 阿里山图书馆 2020-08-23

作者::jay——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准博士,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热爱思考,希望与大家多多交流。

1 科研是个攻坚战:集中时间才能“打大仗”

无论是期刊论文还是毕业论文,在撰写的过程中都是需要集中的时间来跟进的,充足的时间能够保证我们思考的张力,间歇性的时间可能会打断已有的思路,使得我们的写作效率低下,人只有在较充裕的时间才能让自己的精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碎片化的时间来写一篇好的学术论文,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学生来说难免力不从心。因此,真正想写好一篇论文,首先要协调好自己的时间,完整的时间是先决条件。

记得自己为了研三的时候申博有充足的科研材料做支撑,在研二下学期那半年狂写论文,定稿了三篇论文,在下半年年底都收到了录稿通知,一篇学报普刊,一篇北核,一篇sci扩展版。研二下半学期也就是春节之后开学,自己当时大年初五就返校了,离正式的开学大概还有半个月,加上那学期没有课程,因此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属于自己可支配的时间,于是我在1月份的时候修改和定稿了一篇论文A。紧接着2月份返校看书,不断找灵感和主题,拟定了论文B的框架,3月份开始正式撰写论文B,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相关的文献资料,将论文B的初稿在月末写完了。4月份和5月份开始撰写老师给的命题论文,因为字数要求接近2万字,加上必要的素材还在老师那边生成中,受老师之托写论文,因而不敢怠慢,所以零零总总花了2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论文C,至此上半年的小论文写作落幕,这段时期也是研究生有始以来科研最高产的时期。

暑假是安心写毕业论文的黄金时期,因为要赶在申博之前完成这项艰难的任务,我的毕业论文偏向于理论性的,所以可以足不出户在书桌上完成,于是6月下旬开始至8月初,又完成了我研究生阶段最后一篇论文,即毕业论文。在以上这些论文的写作中,每天基本都是至少保持8个小时的写作时间,9:00-12:00和15:00-18:00以及19:00-22:30都是可以沉下心来的学习时间段。

2 放下手机,远离“时间黑洞”

在日常生活中,手机占据了很多非工作化的时间,可能是社交,娱乐,或者就是漫无目的的刷手机,因为没有急迫或者想去主动生产的意识,于是任由自己的时间耗费在手机屏幕上,即便开始工作,但是仍然沉不下心,盼着有消息过来,时不时想起用手机去做些什么,身体在电脑前面,心思仍然游荡在手机上,难以集中精力,工作效率低下。在智能化的时代,习惯了每天手机不离身,渐渐的身心被手机控制,大把的精力和时间都被手机吸收走了,仿佛自己变成了手机的工具人,难道我们真的不能摆脱这种无力的困境吗?离开了手机真的就一事无成了么?就不能顺利开展工作了么?无论是工作也好,还是在校的学生都会面临手机占据时间的问题,当然,作为一名写论文的学生也是难以逃避这一问题,但是这一问题是否可以被改稍微改善?极大改善?甚至几乎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目标法。制定手机以外主要工作目标,可以将这一目标按照每天的工作量进行分解,只每天达到学业产出量,才可以有资格玩手机。第二,强制法。手机或者手机中的软件一般都有屏幕停用时间,因无法分段停用,所以我在已有的系统中直接设置的是8:30-21:30这段时间停用手机,虽然我并没有完全按照这个时间段来,中午吃完饭会联系一下朋友或者回复消息外,其余时间段基本都做到了不碰手机,对于我这个学习拖延症患者来说,这一强制措施至少让我写论文的效率翻了2倍。第三,心态法,在心理告诫自己这个月或者天必须要完成什么任务,不然的话将会有相应的惩罚或者堆积的任务,现在忙一点写论文,等开学了才能不慌。提醒自我,可以把玩手机的时间用在更佳的任务上,这一任务可能是科研学术上的,也可以利用原本该玩手机的时间使银行卡或者支付宝有入账,也就是变时间为收入,让自己的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时间可以提高学习,也可以都增加存储的金额,与其让时间白白的手机上溜走,还不如更充分的发挥时间的魔力。

3 业精于勤,多动笔保持手感,多读经典打磨自己

写论文是长期且持续作为的一项任务,作为一个即将走科研道路的人,日后的科研任务会接踵而来,自己要尝试着去主动感受承担,为了有持续性和更优质的论文产出,最好还是勤动笔,保持我们思路的畅通,很多时候会听到有人说,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感受到的,如果长期不动笔,或者超过半年没有看书搞科研写稿子了,那再提笔的时候会很生疏,写作的开头可能要写很久,反复琢磨,不知从何下手。相反,如果勤动笔,不仅会让我们大脑经常保持科研情境,还会在不断训练中提升论文的学术水平,尤其是在遣词造句和逻辑布局上,因而要勤动笔保持写论文的感觉,以合理经典的著作为写作范例来打磨自己的文章,将科研当作一种习惯,在习惯中寻找乐趣,科研之路也会越来越顺畅。

编辑 / 审核:And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