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卷烟厂的前身是华陇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33年(一说建于1937年),是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卷烟厂。 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举国上下振兴民族工业、提倡使用国货的浪潮中,由张宜伦、孙玉珊等人发起组织华陇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初创时共有资本银洋6万元,聘请河南籍技工用木制卷烟器具手工卷烟,日产一箱。1935年改为机械卷制,公司也由兰州市畅家巷迁至南稍门。当时有小型卷烟机1台,切丝机1台,职工44名,年产卷烟300箱左右。张宜伦任董事长兼经理。生产“西湖”、“卧桥”、“白塔山”等品牌卷烟。产品除了供应本省,还销往西宁、新疆、宁夏等地。1939年后两次扩充股本金到银洋50万元,成为兰州颇具实力的私营企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大后方的兰州,人口日益增加,卷烟市场供不应求。华陇公司抓住这一机遇,增置卷烟机、切丝机各两台,使年产量达到2800大箱,员工增至165人。抗战胜利后,京津沪等地卷烟产品大量进入兰州市场,品种多,质量好,兰州卷烟厂无法与其他品牌的香烟竞争,致使生产经营每况愈下,1948年初被迫停产。 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在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彭德怀总司令的倡导下,由野战军政治部联络部部长范明等筹备成立烟草公司,作价收购了华陇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卷烟设备,租赁了其厂房,厂址仍设在华陇旧址——兰州市城关区南稍门外,创办了中华共和企业烟草公司,公司首任经理为宋子贤,于1950年6月1日正式投产。 1952年2月,兼并了天水胜利卷烟厂。同年9月移交地方管理,隶属甘肃省工业厅,更名为甘肃省地方国营共和卷烟厂,1956年改为地方国营兰州卷烟厂。 1962年,兰州卷烟厂移交甘肃省轻工业局管理。1964年按照中国烟草托拉斯管理原则,兰州卷烟厂划归中国烟草工业公司郑州烟草分公司领导。“文革”时期,中国烟草工业公司撤销,兰州卷烟厂又划归兰州市第一轻工业局领导,后又成立甘肃省烟草公司。 2002年兰州卷烟厂与天水卷烟厂合并,形成了“一厂两点”的运行和管理模式,企业进入全国烟草行业36户重点工业企业和全国纳税百强企业之列。 2005年,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的“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要求,兰州卷烟厂正式划归中国烟草总公司甘肃省公司管理。 兰州卷烟厂的前身共和烟厂最初的产品是为纪念兰州解放日的“8▪26”牌普通包(20支)和大包(50支)香烟,还有“耕牛”牌普通香烟,后又相继推出“铁桥”的精装纸烟以及“共和”、“拖拉机”、“建西”、“铁拳”等牌号的香烟。销售对象主要为部队。后来产量增加,在兰州设门市部销售,以后逐渐远销西宁、河西以及新疆一带。省建工局成立后,共和烟草公司改为独立经营,生产的“兰州”牌纸烟深受用户欢迎。 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前生产的几种香烟如“白塔山”、“兴隆山”、“嘉峪关”、“草原”等基本淘汰,而新生产的香烟有“宝成”、“百花”、“全国一片红”等。 进入新世纪后,兰州卷烟厂的主要产品是“海洋”、“兰州”两大系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