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火焰驹》 早在1957年三大秦班进北京之前,最早的秦腔戏曲影片《火焰驹》的拍摄便纳入了议程,积极地筹划准备着。 1957年秋,陕西省委计划拍摄第一部秦腔彩色影片,让全国的戏曲观众都能看到秦腔,以扩大秦腔艺术的影响。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张新实、刘国权,在西安看了五本秦腔舞台演出后,最终决定拍摄传统剧目《火焰驹)。为此,1957年10月14日,陕西省秦腔电影剧团正式成立,杨公愚任团长,薛增禄、苏育民任副团长。剧本整理由各方面专家集体讨论商定,谢迈千执笔;刘毓中、苏育民、封至模、惠济民任舞台剧导演,薛增禄、荆生彦音乐设计。主要演员有刘皱中(饰黄章)、苏育民(饰李彦荣)、孟遏云(饰李母)、陈妙华(饰李彦贵)、肖玉玲(饰黄桂英)、李应贞(饰芸香)、周辅国(饰艾谦)、肖若兰(饰周瑞菊)、樊新民(饰黄良)、雷振中(饰监斩官)等。乐队由15人组成:栗怀印(司鼓)、荆生彦(板胡)、张宝华、朱自忍、姜易荣、杨兴华、王申元、杨振龙、杨余良、吴茂林、李敬、张全杰、马文易、王兴功、郝振易。老、中、青三代组合,演出阵容强大,代表了那一时期陕西秦腔艺术的最高水准。 陕西省秦腔电影剧团于11月赴长春电影制片厂开始拍摄。当时条件非常落后,是单机拍摄,一个动作要从不同侧面反复拍好多次,但对于第一次拍电影的大家来说仍然兴奋不已。据肖玉玲回忆说:“当时,只有我和陈妙华、李应贞是不到20岁的年轻演员,同剧组的刘毓中、苏育民、孟遏云、周辅国、肖若兰等,都是各团的名演员、台柱子,我们当然很兴奋。导演要求我们每个人写'角色自传’,我才知道,演戏还要对角色进行分析和理解。这对我以后的艺术成长帮助很大。”经过近半年的紧张拍摄,1958年4月28日,秦腔彩色影片《火焰驹》摄制完成。作为第一部秦腔彩色电影艺术片,放映后反响极其热烈。 拍摄期间,1958年2月14日,毛泽东主席视察长春电影制片厂时,会见了部分演员。当时演员们正在化妆,有人说中央首长要来看望大家。时近中午12点,毛主席到了第一录音室,《火焰驹》正在这里录制“花园”一场的唱腔。毛主席大踏步走进摄影棚,主动和大家一—握手,并询问是从哪里来的,在拍什么片子。厂长介绍说,是由陕西来拍秦腔《火焰驹》的演员和工作人员,毛主席爽朗地笑了一声说:“就是镇守边关的李彦荣啊。”毛主席说在延安看过秦腔,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和鼓励,并鼓励年轻演员要多努力、多学习。 毛主席的这次亲切会见,是对全体演职人员以及广大秦腔文艺工作者的极大鼓舞和鞭策,大家都决心努力学习工作,把秦腔艺术事业推向新的高峰。多年以后,这次会见的场景仍然留在当年许多演职人员的记忆中,难以忘怀。 第二部《三滴血》 1960年5月,陕西省戏曲演出团回到西安后,西安电影制片厂即开始拍摄《三滴血》。此剧是著名剧作家范紫东的代表作,行当齐全、唱做并重,曾成就了几代演员。 1960年7月10日,秦腔古装剧《三滴血》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正式开始拍摄,全体演职人员全部由西安市秦腔剧院一团即易俗社担任。影片由孙敬、郭阳庭担任导演,杨公愚担任艺术顾问,薛增禄担任音乐设计。主要演员有:刘毓中(饰周仁瑞)、樊新民(饰晋信书)、孟遏云(饰王妈)、肖若兰(饰李晚春)、陈妙华(双饰周天佑和李遇春)、全巧民(饰贾莲香)、雷震中(饰周仁祥)。乐队组成人员如下:栗怀印(司鼓)、姜易荣(《保钱)、杨兴华(椰子)、王申元(钩锣,前面介绍的郭申元即是此人)、杨振龙(手)、张宝华(板胡)、杨余良(高胡)、郝振易(二胡)、王自强(竹笛)、李敬(三弦)、马文易(扬琴)、王振汉(单簧管、洞箫)、付成汉(醒适,外请,省乐团演奏员)、付忠保(大提琴,外请,省乐团演奏员)、顾汉武(贝司,外请,省乐团演奏员)、任志杰(双簧管,外请,省乐团演奏员)、刘静(大阮、木琴,外请,省乐团演奏员)。这次参加演出的人员,代表了易俗社老、中、青三代演职人员一个上佳的组合,显示了很高的水平。 1961年3月,黑白电影秦腔艺术片《三滴血》拍摄完成,在全国放映后深受各地观众的欢迎。该剧当年两次晋京并赴南方巡回演出,引起巨大轰动,曾受到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陈毅、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盛赞,田汉、曹禺、梅兰芳、欧阳予倩、荀慧生、尚小云、马少波等文化界名人对该剧的创作给予很高的评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戏剧报》等纷纷发表文章盛赞此剧,曹禺更是声称此剧的情节和编剧“简直可以同莎士比亚的剧作媲美”。 2004年,西安易俗社青年演员重排《三滴血》在易俗社小剧场上演,2006年《三滴血》还被改编成同名电视连续剧。西安大雁塔戏曲广场还有该剧中“滴血”一幕的雕塑。时至今日,《三滴血》仍是戏迷口中津津乐道、不可替代的经典。 欣赏电影艺术片《三滴血》全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