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枞阳记忆】那些年,生产队的颗粒归仓

 帝子飞618 2020-08-23

改革开放以前的那个时代,是一个大力提倡节约的时代。在农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上不去,加上科学种田没有普遍推行,粮食的亩产量并不高,还有,每每收获季节之后,公家的大卡车将粮食整车整车地拉到乡、区集体粮站,留在生产队的已经不多了,为了多产粮食,当时的各个生产队提出的口号是颗粒归仓。

在当时的枞阳农村,为了做到颗粒归仓,采取的措施无外乎粮食收割之前的防鸡、防雀和粮食收割之后的拾稻穗和防盗。防鸡、防雀、防盗主要是通过扎草人、加印。 

01

扎草人

在昔日老家枞阳钱桥一带的乡村,无论水稻还是小麦,每每收割季节即将来临之时,在田间地头,到处都能见到“草帽人”在艳阳下格外醒目,突然一阵风起,“草帽人”挥动双手,吓得鸟雀们“呼啦”一声成群结队地飞走了。

这种“草帽人”是由两根连接成十字架的竹竿或木杆上裹着稻草编织而成的,在“十”字的顶端、在“草帽人”的头部再扣上“草帽”,在“十”字的横梁两端、在“草帽人”的胳膊两端,再用细绳各连接着一个巴蕉扇,微风一吹,两叶巴蕉扇上下挥舞,宛若“草帽人”挥舞着双手,仿佛真人一般,别说鸟雀,就是我们这些孩子们,黄昏之后也不敢近前。

站在山岗上向原野眺望,无数的草帽人挨排林立,宛若秦始皇的兵马俑,煞是壮观。

有些做工精细的“草帽人”,为了吸引鸟雀们的眼球,编制者往往还在“草帽人”身上再裹上白色塑料薄膜,在艳阳下熠熠生辉,风起过后,“草帽人”飘带飞舞,双手挥舞,鸟雀们见到后,只得望谷兴叹,远远地不敢近前了。

02

加 印

改革开放以前,白石灰普遍用于乡村政治生活和生产管理中。

在各交通要道,各村庄交通路口,路旁的房屋墙壁上随处可见用石灰水粉刷的白色标语:加强无产阶级专政!以粮为纲,全面发展,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当时的生产管理中,普遍使用的也是用白石灰当“印泥”制成的“石灰印”。

“石灰印”其实是在一个长方形的木盒子里面装上白色石灰粉,木盒子底部的木板被穿凿成镂空花样图案,靠近木盒子底端,在镂空图案的上方又平行地安插着一块活动薄木板,“石灰印”启用时向外抽出活动薄木板,里面的石灰粉就自动沿着底部的镂空花状小孔漏出,从而在被盖物体上显示出白色花状印记来;“石灰印”不用时再将薄木板向里面推进,挡住木盒子底端的花状小孔即可。木盒子的顶部装有木把手,便于拧着“石灰印”四处移动,制作十分精巧。

为了防偷防盗,一些稻堆或谷堆上常常盖有用这种白石灰当“印泥”的“石灰印”,一旦发现“石灰印”毁坏了,第二天,队长就会带着社员挨家挨户地去搜查,偷盗者十有八九能被逮住。在那个时代,无需搜查证就可以自由进入老百姓家去搜查的。

“我叫张福昌,偷稻几百斤,旁人莫学我,自己造假印……”小时候,常常看到饥饿难耐而偷了集体稻谷的农民在民兵小分队的押解下走村过岗地游行着,边走边交待着自己的罪行,这是个叫着张福昌的农民在偷完集体稻谷之后,又在被毁坏的印记上加盖了新印,可惜运气不佳,他仍然没能蒙混过关,被人押着在四处游行呢。

03

看 鸡

为了防止即将收割的稻麦或刚刚播种的小麦和油菜被鸟雀被鸡啄食,除在田埂地头扎“草帽人”外,生产队经常安排人员看守,俗称“看鸡”。

“看鸡”的活儿不累,工分也不高,一天大约四、五分工。“看鸡”的大多是女性,姑娘家最多,端个椅子或凳子在“鸡牲口”田(容易被鸡鸭光顾的田)的田埂边坐着,可以顺便编织毛衣或者纳纳鞋底,甚至可以顺便照看弟妹们。

为了监督看鸡者的工作责任心,此时生产队会在田埂或者垄沟边挖几个长方形的小坑,坑里面再放些稻紊子(不饱满的秕谷),再在稻紊上加盖印章,倘若鸡鸭、鸟雀们来到田间地头,见到稻紊子没有不划拨和啄食的,从而破坏了印记,一旦印记被毁了,证明“看鸡”者责任心不够,是要扣工分的。

儿时的我,常常跟在长姐后面去“看鸡”,“看鸡”的稻田和麦田正好在孤寡老人房大奶奶门口,或许是自己没有子孙的缘故罢,房大奶奶十分喜欢小孩子,见到我后,房大奶奶常喜不自禁地回家炒黄豆给我当点心,在那食不果腹的年月里,炒黄豆也算美味佳肴了!半茶缸炒黄豆能让我一个下午都唇齿留香。

如今,房大奶奶也已经作了古,但昔日跟随长姐“看鸡”的岁月仍存留于我的记忆里,回忆起来仍是那样的温暖,还有那香脆的炒黄豆,睡梦中常常刺激着我的味蕾。同时让我感到温暖的是人生中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还有当年大家庭中兄弟姐妹的耳鬓厮磨、相游相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