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钧之韵

 大地菲芳 2020-08-24

2017年7月06日   总第117




钧之韵

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前,陶器出现在黄河流域的中原部落。《吕氏春秋》记载,黄帝时已设立了专司陶业的官员陶正。《五字鉴》有“舜陶于河滨,而器不苦窳”①之说,可见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能够熟练烧制陶器了。

有人说,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里,陶瓷、丝绸、茶叶是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文化符号,所以西方人的概念里,中国的名称CHINA就是陶瓷的意思。陶瓷作为中原黄河文明的符号,以至于中国文化的符号而走向世界,是古代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陶瓷的骄傲。

也有人说,中国的导弹之所以全球第一,与中国是一个陶瓷大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恩格斯在论及文艺复兴时说过:“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又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巅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性思维。”宋代是中华文明鼎盛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巨人并在各领域产生了巨人的时代,科技的遥遥领先,文艺的百花齐放,让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焕发出照耀世界的熠熠光彩。而作为宋代皇家御用瓷的钧瓷的出现,更让大国工匠的理性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完美结合,诞生了迄今仍让人叹为观止的钧魂之美,钧韵之魅!

钧瓷的魅力在于其窑变艺术,即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窑变的神秘魅力让钧瓷在民间获得了崇高的声誉和尊贵的身价,俗谚“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黄金有价钧无价”。不必上溯遥远,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钧瓷作为国礼在很多国际场合展示着中华文化的优雅和深厚。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指的是钧瓷的色彩、开片、图形都是在烧制过程中自然窑变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每一件钧瓷釉彩在高温下幻化出来的千姿百态,才具有无限诱人的艺术魅力。然而,要将这些美妙绝伦的图画拍摄成摄影作品,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技术上的难度此不赘述。

感谢我的朋友、资深的摄影艺术家张同春先生,以精湛的技艺和杰出的艺术修养,拍摄出这组钧瓷作品,使读者朋友得以一饱眼福。沐浴在钧之韵的艺术之风中,飘飘渺渺,御风而行。

注释

窳:读音 

1、(事物)恶劣,粗劣:~劣。~败(腐败;败坏)。~陋(粗劣,质量很差)。

2、懒:~惰。

3、瘦弱。

“舜陶于河滨,而器不苦窳。”文见《五字鉴》。意思是舜在黄河边制作陶器具,陶器粗糙、不精美。河,古代典籍里一般指黄河。



张同春,(微信号ztc13903742887)1952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禹州市。1971年开始从事摄影,经常在报刋杂志上发表摄影作品,多次参加摄影大赛获奖;出版摄影画册五本。出版发行过“许昌春秋楼”邮资封邮票;《许昌塔文化博物馆》图片被中央电视台入选,于2016年元月至8月每天早上7点55分天气预报栏目央视1套综合频道和13套新闻频道播报天气时同时播出长达8个月。曾任《交通与社会》杂志摄影记者;巜中国艺术报》特邀摄影记者;香港巜大公报》摄影记者。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第四届、第五届理事;高级摄影师。《大地菲芳》文学微刊特聘首席摄影师。


请点击标题欣赏 张同春 先生

发表于本刊的所有风光摄影作品 

1、张同春:行摄黄河第一人

2、行摄黄河:河源牛头碑山

3、行摄黄河:壮美壶口

4、行摄黄河:九曲十八弯

5、行摄黄河:扎陵湖和鄂陵湖

6、行摄黄河:红原大草原月亮湾

7、行摄黄河:迎亲滩

8、行摄黄河:河源风光

9、行摄黄河:黄河大放生

10、行摄黄河:神奇的黄河大拐弯

11、行摄黄河:佛从西天来

12、行摄黄河:那一世磕长头……

13、行摄黄河:黄河石林

14、行摄黄河: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15、藏寨秋色

16、金色的秋天

17、皖南秋韵

18、香巴拉并不遥远

19、胡杨情思

20、怒放的金秋

21、九秋红叶寄相思(摄影散文)

22、塞罕坝的白桦林(摄影散文)

23、红海滩

24、塞罕坝的雾

25、老君山的云

26、雪原日出

27、奔马踏雪

28、雪中伴我独行

29、王莽岭雪霁

30、暗香

31、雪乡

32、老君山的雪

33、松花江畔

34、花灯▪云雾▪情人港

35、镌刻在大地上的诗篇

36、惊艳的梅花

37、浣溪沙 梅花吟

38、桃花开了,姑娘嫁了

39、海棠吟

40、春天的狂欢:阿细祭火节

41、油菜花的春天

42、樱花开了

43、魔幻妖姬

44、牡丹花开动京城

45、悲情虞美人

46、画意荷花

47、莲语洗心             


编辑部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