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资三问 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投资股票? 大家脑海里多半跳出这样一个答案:赚钱。 是啊,我们大多数人最初都是奔着赚钱去的。这是人们最本能的反应,也是最真实的想法。 如果我换个问法:赚了钱,你打算干什么? 这时大家的答案开始不一样了。 有的人说:有了钱,我要买套大房子,一家人住在一起,其乐融融; 有的人说:有了钱,我想拥有独立的大书房,里面书香满屋。 有的人说:有了钱,我想环球旅行,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 有的人说:有了钱,我想尝遍各地美食,让嘴巴不留遗憾。 有的人说:有了钱,我就辞了现在的工作,去做一直向往的志愿者。 这些都可以理解为,是大家的人生规划和梦想。有一句成语是“心想事成”,说明梦想越强烈,实现梦想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大多数的人生规划和梦想都可以通过金钱这个工具直接或间接实现。 那么我再问:如果心想事成,你是否感觉对生活有掌控感? 我想大家的回答多半是:YES。 人们对时间、生命、生活全面负责与掌控,有助于确定人生目标,发现自己的真实爱好并创造性地发挥特长。 二、投资目的三层次 上面三个问题,可以理解为是股票投资目的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赚钱 不难看出,金钱只是一个工具。大多数人对金钱的概念就是要变得很有钱,然后每天拼命挣钱,迷失在追求金钱的道路上,为了钱去赚钱,最终也只是碌碌无为,钱也没有,理想也没有实现。 现实生活中,穷人和中产阶级为金钱工作,为金钱所困,为金钱所累,最后金钱成了生活的全部目的; 富人是聪明地让金钱为他们工作,获得金钱,驾驭金钱,让金钱成为幸福的手段,实现经济独立、财务自由,最终收获精神生活的满足。 第二个层次是实践人生规划和梦想 其实,我们并不是要变得多么富有,有多少资产,成为什么级别的大富翁,而是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个人理想,哪怕只是去旅行、哪怕只是当一名志愿者。 给自己设置一个赚钱的动力和愿望,这个愿望越具体越好。比如喜欢旅游,父母也喜欢旅游,买个房车带家人去想去的地方,每年至少去2个国内外不同的地方,终极目标就是可以舒适的环游世界。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连想都不敢想,肯定就不会去做了。 第三个层次是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 第三层次还有一个大家更加熟知的名称,那就是追求财务自由。投资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脱离生存压力,生活有选择权。 所以,股票投资的目的可以概括为:生活有保障,本金保值、增值,最终实现财务自由和身心自由。 其中,保障生活水平是首要目的。由于通货膨胀因素的存在,放任本金在银行吃利息而不进行任何理财,无疑只会不断侵蚀本金,更谈不上增值。 所以,我认为股票投资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财务自由。 三、实现财务自由的四大方法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财务自由的梦,希望提前退休,过自己想过的生活。那为什么一定是股票投资呢?而不是其他? 首先要申明的是,任何国家能实现这一点的肯定是少数人。想实现实现财务自由这个目标,大致有创业、或者跟大哥创业、投资、工作四种常见的方法。 创业或者跟大哥创业都有机遇成分在里面,投资和工作的门槛就低了很多,也是绝大多数人实现财务自由的主要途径。 其中,投资房产是过去10多年很多实现财务自由的主要方式,不过目前这个风口已经过了。我这里说的投资主要是以投资股票为主。 我们完全可以把工作和投资这两个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在工作的早期,苦心专研事业发展,努力提升确定性强的工资性收入,提高并保持高的储蓄率,期间可以学习投资知识,通过小资金操作慢慢积累投资经验,重点放在低风险投资。 当职业进入了瓶颈,可以把重心放到投资上,找到喜欢的生意,将资产放在这些生意里,让那些优秀的生意和优秀的管理者来为我们赚钱。此时,以往的投资知识和经验,加上工资性收入积累的一定财富,去实现财务自由就相对更快更容易些。 五、财务自由的四大指标 讲了半天的财务自由,到底什么是财务自由? 先来讲个渔翁和富翁的故事。 渔翁和富翁都在沙滩上晒太阳,但是渔翁只能晒几个小时的太阳,之后他就必须出海打鱼,否则他一天都没有收入,无法养活他的妻子孩子。 而富翁可以继续晒太阳,因为他有投资,会理财,资产也足够,他就是这一天不工作,也能拥有收入,而这收入就足够维持他休息一天的花销。 所以,渔翁不是财务自由的人,富翁才是。 财务自由是指一个人(家庭)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赚钱工作的状态。即生息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要超过日常开支,足够维持大宗消费需求以及一些应急事件,并能持续地保持当地较高生活水准的状态。 追求财务自由是一种快乐,享有财务自由也是一种快乐。靠当忠诚的守财奴是难以实现财务自由的,守财奴是金钱的奴隶,只有让金钱做自己的奴隶才能实现财务自由。 必须在意钱,但又必须对钱很大度。对钱大度到什么程度不能决定能赚多少钱,但能决定装下多少钱。 实现财务自由与生活方式有很大的相关性,追求财务自由鼓励节俭的、自尊的生活方式,要求储蓄,排斥奢侈浪费。 实现财务自由之后,想来至少有以下四个指标。 第一个是不必为钱而工作 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在讨生活,为钱而工作,以此养育子女,供房供车,维持一个体面的生活。尽管有时老板脸色难看也只能忍气吞声,因为工作一旦停止,体面生活会变得不体面了。 实现财务自由以后,就不必为钱而工作,而是为自己的兴趣而工作。即使巴菲特获得财务自由以后,仍然在为他的兴趣“价值发现”而工作,专注于“发现好的公司并买下”,所以他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阅读枯燥的数字和报表,而很少关注股价。 第二个指标是保持财产性收入 收入可以分为主动收入和被动收入。 主动收入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的收入,如工资薪金等。 被动收入,又称财产性收入,不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获得的收入。如房租、股票红利、投资收益、债券利息、退休金、版税等。 财产性收入表现为净现金流入和净现金流出。如房租能抵贷款就是净现金流入,房租不能抵贷款就是净现金流出。 争取财务自由的过程就是改变家庭收入来源过于单一化,把主动收入的结余通过正确的投资转化为被动收入,从无到有、不断增加财产性收入,最后财产性收入覆盖日常开支需要并有结余的过程。 第三个指标是保有一定量的净资产 我在上海,考虑到上海的房价高企,一定要给财务自由一个定量的概念,比如净资产大于2000万,且净现金流大于或等于1000万,可以理解为是达到了财务自由的净资产。当然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和实际购买力,这个定量标准还需适时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财务自由不等于钱多。金钱的作用有其“临界值”。在达到临界值之前,金钱是和个人幸福感正相关的,所以必须尊重和重视金钱的基本价值。一旦突破临界值,金钱就不再直接创造幸福感,而是变成了成就自我的工具。 其实,很多美好的事,不需要财务自由也能实现。比如旅行、拍照、吃饭,它不需要财务自由,只需要内心自由。换句话说,只要内心踏实,财务是否自由可能就并不是一个需要特别去纠结的问题。 第四个指标是阶层跃迁 财务自由除了硬性的财富指标,还有软指标,即打开阶级上升通道,实现阶层跃迁。 阶层跃迁至少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一是认知水平 认知的方向将决定了赚钱的方向;认知的深度将决定了赚钱的速度。财务自由必然要伴随着认识水平同步提升,能看清人生的轻重缓急,能洞察事物的本质等。 比如,认识升级后,就不会因为一些小钱让浪费时间、精力、心情,甚至生命。 一个上海动迁暴发户,因为几块钱的的停车费和保安吵,甚至丢了性命。虽然他的财富已经达到了财务自由的标准,但是认知水平还在原地踏步。 再说从群众演员到一线男星的王宝强够励志了吧,财富和地位也都有了,可惜认知没跟上,结果老婆跟经纪人好了,多年积累的财富也被两人转移走了,真是人财两空。 二是涵养 我们的涵养也要与财富匹配,能控制情绪,处事不惊,沉着冷静,周密思考,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等。涵养基本上也是认知的外显。 三是圈子 黄渤专访曾感慨: 以前总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耍小心机的,嘲讽你的,什么都有,但成名后,突然发现身边都是好人,每一张脸都洋溢着笑脸。 著名的商业哲学家吉姆·罗恩曾说过: 与你相处时间最长的5个人代表着你的水平。 圈子,决定了我们的眼界和格局。圈子内,大家具有差不多的思维方式,差不多的阶段,差不多的状态,差不多的收入……。 巴菲特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和正确的人在一起,和更优秀的人在一起,我们就会不知不觉地进步。在巴菲特和芒格漫长的合作生涯中,两人都是互相影响,吸收对方的长处。 在不少巴菲特的粉丝眼里,有时候经常感觉分不太清楚巴菲特和芒格,因为他俩实在太相似了。 巴菲特和芒格都是一头银发,连梳理的方式都一模一样; 他们走路的时候步态也是同样的笨拙,身体还往同一个方向倾斜; 两人都是常年穿着一款灰色的西装,一副不太修边幅的样子; 他们还都戴着相似的老式眼镜,但都一样折射出智慧的目光。 他们不仅外形相似,而且思考的方式、投资的策略都很相似,以至于后来芒格接受审查的时候,甚至被有关部门询问,他是不是巴菲特的“另一个自我”。 面对这个略带玩笑的问题,芒格的回答也非常有个性,他首先承认自己和巴菲特在行为模式和说话方式方面有些相似,但是他表示,自己从来不会去做次要合伙人,他有自己的活动范围。 只有想清楚自己进入股市的真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才能正确的指导自己如何学习和操作!
|
|
来自: 新用户41015886 > 《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