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飞凌联合西安交大发布《智能制造管理白皮书》

 趣味科技 2020-08-25

智能制造被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导力量。在这场席卷全球制造业的大变革中,创新的主体企业从未像今天这样与科研高校走得如此紧密,原来处在象牙塔尖的高校科研力量也从未如此贴近产业一线。

近日,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英飞凌携手西安交通大学共同发布了《智能制造管理白皮书》(简称《白皮书》)。作为西安交通大学—英飞凌智能制造管理联合实验室成立一周年的阶段性成果,《白皮书》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德国两大制造业大国在智能制造产学研合作领域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苏华博士(右)和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席光教授(左)共同发布《智能制造管理白皮书》

总结英飞凌制造经验,首推智能制造评估方法

英飞凌前身是西门子集团的半导体部门,于1999年独立,2000年上市。作为汽车电子、功率半导体以及智能卡芯片领域的领导企业,英飞凌也是德国工业4.0的初创成员,以及德国工业4.0工作小组的核心成员。西安交通大学在中国制造发展战略、先进制造模式及管理、智能制造系统工程等领域,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双方合作,代表了德国工业4.0最佳实践和中国智能制造管理顶尖高校学术力量的强强联合。

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苏华博士表示,英飞凌希望在“与中国共赢”战略下真正的做一些助力的事情,把英飞凌对德国工业4.0的实践经验,分享给中国的制造行业。 

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苏华博士

据悉,《白皮书》以英飞凌在半导体行业智能制造管理经验为基础,旨在为政府制定相关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和实施方向,也为中国制造企业提供制造管理指南。

《白皮书》针对中国制造业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规划及德国工业4.0战略规划构架的解析,总结归纳出智能制造管理的内涵及核心特征,阐述了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建设所涵盖的内容,包括智能车间的设施规划、工业软件及相关应用的建设,以及智能工厂工作设计等方面。

为了帮企业确定转型路径,分层次、分步骤推进智能制造,《白皮书》首次发布了智能制造发展水平评估方法,从工业物联网基础、数据技术、设备自动化、过程控制、数据管理等维度,给出了详尽的水平评估表。这就为企业提供了直观可用的评估工具表,根据各项得分判断自身的智能制造处在什么发展阶段。

联合实验室三大目标,打造深度产学研融合的样板

2016年7月,英飞凌与西安交通大学成立西安交通大学—英飞凌智能制造管理联合实验室,奠定了双方战略合作的开端。关于联合实验室的主要任务,西安交通大学过程控制与效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冯耕中教授向媒体透露了3大方面:

一、产学研结合,提供政策建议

通过企业和高校的力量,深入洞察中国制造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时存在的问题,向政府决策部门建议、反映制造企业的诉求。

二、推动产业标准的制定

目前,全球各国包括中国在内,都在摸索智能制造的路径,所以现阶段智能制造的标准还不明确。而联合实验室希望在推动标准建立过程中积极参与。在国际国内各项标准的制定中,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推动填补智能制造管理人才缺口

智能制造是典型的交叉型学科,需要的是全能型的复合型人才。据有关专家透露,目前我国智能制造领域的管理人才缺口约为50万,成为制约智能制造发展的瓶颈之一。

冯耕中教授认为,未来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培育全能型的人才,要具备快速学习能力,并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岗位的调整的变化。联合实验室联合了顶尖高校与顶尖企业的力量,希望成为培养中国智能制造人才的平台。

突破半导体产业,希望《白皮书》助力更多中国制造企业

据悉,《白皮书》并不只局限于半导体产业,而是对于更广泛的制造企业都有参考价值。目前,《白皮书》已经与中国芯片制造企业合肥通富微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合作,获得了不错的企业反馈。

苏华博士指出,此次发布的《白皮书》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将有更新版本持续发布。英飞凌联合西安交大,希望在未来的一两年,进一步把联合实验室做的一些研究成果拓展出去,帮助更多的制造企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西安交通大学过程控制与效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工业工程系主任和研发实验室主任吴锋教授表示,希望双方合作能打造深度产学研融合的样板。产学研结合在实际运作中容易落入表面化的误区,企业给高校资金,高校帮企业干点事,变成了一种外包关系。而西安交大与英飞凌的合作,希望可以形成一种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双方基于共同的愿景,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

声音:

“《白皮书》还是个起步。我们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经验,通过我们对工业4.0的认知,通过英飞凌在自己的工厂践行工业4.0的经验,能够把这些东西分享给中国的制造行业。”

——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  苏华博士

“现在工厂里面有哪些东西是机器、系统、软件、硬件做得比人好的,而且更稳定的,我们就尽量地去优化,去用智能制造的系统去做它。人的价值是找出这些机会,然后把它变成优化的系统在里面。人的价值在于创新。”

——英飞凌全球工厂集成副总裁  Olaf Herzog博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