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空调系统内外循环概念,不同场景的正确使用方式。 汽车空调分为「内·外」两路空气循环模式,如何选择模式是有些小窍门的。不过在解析使用方式前,首先要对循环管路有个基础概念。 1:内循环指汽车驾驶时内部空气的流动,理论上不应该叫做循环。因为一般理解的空气循环都是浑浊空气与新鲜空气的交换,内循环只是流动但是空气的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空调系统的鼓风机也只是吹动车内的空气,那么这种模式有什么优点呢? 「升降温效率高」是核心优势,冬季的外部温度低于车内温度,夏季的外部温度高于车内温度;那么以内循环模式将车内外空气以超99%的标准隔绝,鼓风机将车内温度合理的空气吹过暖风水箱或低温蒸发器加热或降温,之后再送入车内是不是就能够高效率的调整温度了呢?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所以在夏季使用空调时最好用内循环,注意关键点:夏季用内循环才能实现节油并快速降温,冬季是不用在意内外切换,这是为什么呢? 知识点:空调制冷会增加油耗,制热不增加油耗。 汽车暖风来自发动机「防冻冷却液」的高温,只要正常运行的发动机就能在启动的十余分钟后,将低温冷却液加热到100℃左右的高温标准。 此时打开暖风风挡(关闭A·C开关),即可激活高温冷却液往暖风水箱里流动,加热水箱后再通过鼓风机将低温空气吹过高温水箱加热后送入车内,这个流程可理解为【水暖系统】,而高温的“水”又是不用白不用,所以对于油耗没有影响。 汽车制冷依靠的是「空调压缩机」,由发动机曲轴带动运转的压缩机在获取动力后,会将气态高压的四氟乙烷(制冷剂)在管路内推动运转。通过散热器、干燥罐、膨胀阀的调整后可以变成温度极低的液态,最终到高温蒸发器后瞬间蒸发并吸收热量(为蒸发器降温)。鼓风机将高温空气吹过低温蒸发器降温后,送入内就是所谓的冷风了。 然而驱动四氟乙烷运转需要5马力左右的动力,压缩机消耗了发动机的动力则会让车辆性能变差,为了正常驾驶就得提高转速补偿被消耗的动力,然而高转速等于高油耗。 重点:内循环降温速度快,在达到预设温度后压缩机功率可以调小,或者自动空调系统能够自行降低功率。所以夏季驾车使用空调想要节油,最佳方式就是切换到内循环,不过这种模式也不适合长时间使用。 2:外循环指汽车不吹动车内的空气使其流动,而是打开前后进排风通道,从前档下沿位置抽入自然空气,吹过暖风水箱或蒸发箱调整温度后送入车内。 然而冬季的外部空气温度太低,与相对高温的车内空气相比加热的速度与程度都会更慢,而且外部空气始终为低温标准,车内升温的效率就会更差了。同理,夏季外部的空气温度更高,降温的效率也会很低,所以降温速度慢就会让压缩机长时间高负荷运行,油耗必然更高。 重点:长时间驾车并不适合总使用内循环,因为驾乘人员呼出的空气中含有过量的二氧化碳;长途驾驶几小时就会感觉到疲乏甚至困倦,其核心影响并不是身体真的疲劳,而是因CO2浓度快速增长,导致空气中的氧浓度下降而造成的缺氧。 要知道CO2浓度过高也是会造成窒息的,所以在长途驾驶时一定要定时切换内外循环,保证新鲜空气能够与车内浑浊空气交换才能安全驾驶。关于空调内外循环就聊这么多,供参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