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朵流脓一定是中耳炎吗?

 重庆耳鼻喉科普 2020-08-25

通常临床常见的耳朵流脓可以按照疾病的病变范围划分为外耳道感染和中耳感染,其中单纯的外耳道炎是指局限在外耳道的炎症,不累及中耳。人的耳道深处有一个膜性结构进行自我保护,临床上称之为鼓膜,鼓膜之外称为外耳,而其内侧包括了中耳以及内耳等重要结构。

外耳道感染

外耳的感染,多是洗澡、游泳反复进水或挖耳等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耳道炎症,这些感染往往会被鼓膜挡在耳的外部,也就是外耳。

不良习惯导致耳道皮肤屏障破坏,形成感染灶,伴或不伴耳道耵聍栓塞(俗称:耳屎),耳道就会流脓、流黄色液体或者白色分泌物,外耳道流脓主要包括了外耳道炎、外耳道真菌病。这些单次发作或者容易反复的外耳道感染,不影响中耳的,常常会因为一过性的耳道分泌物过多形成传导性的听力损失,带来耳闷的不适感,经过耳道清理、抗炎等治疗后常常可以恢复。

中耳感染

中耳相关的反复耳流脓,也就是极有可能反复流脓就聋的相关疾病。一旦炎症侵犯中耳,就更加要重视。中耳的感染主要是指致病菌经咽鼓管、中耳乳突骨性缝隙、血源性、外伤感染的鼓膜进入中耳形成的炎症。

作为人体听力传导的重要结构,中耳内有人体最小的骨头,即锤骨、砧骨和镫骨。

引起中耳流脓的疾病主要包括两类: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前者临床上根据疾病病程,以6周为界限又分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出现鼓膜穿孔后可能会出现波动性溢脓,迁延不愈则会发展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如果出现耳痛、耳胀、听力下降、发热等症状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积极、彻底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减少和避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转变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最有效的办法。如病程中出现鼓膜穿孔,炎症完全消退后,穿孔大多可以自行愈合。而流脓停止后穿孔长期不愈合者,建议手术治疗。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在临床很常见,以耳内长期间歇或持续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特点。活动期持续流脓,而静止期则无明显流脓。活动期通过抗炎治疗后往往可以控制感染,但由于缺乏正常鼓膜的保护,外在细菌可以轻易通过外耳道进入中耳,再次出现炎症。反复感染、反复流脓不仅可能引起鼓膜穿孔范围变大,中耳反复积脓,炎症还可引起粘膜肥厚、肉芽组织增生,增生组织可使听小骨形成黏连,并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听力损失,治疗后很难恢复到健康水平。所以,为避免病情加重,建议及时治疗,尽早手术,清除中耳病灶,重建中耳传音结构,避免反复感染。

中耳胆脂瘤,是一种中耳内异常增生的囊性结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长期间断性耳流脓,脓液恶臭味及听力下降。伴有流脓的胆脂瘤常常是伴有感染的后天性中耳胆脂瘤,这种囊性结构是可以破坏周围骨质的,吃骨头的!理解么?胆脂瘤不仅可造成听小骨吸收,也可能造成颅底骨质破坏,引起颅内外并发症,因此需要尽早外科干预。

所以耳流脓必须要到医院就诊,专业医生会通过相关检查判断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