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享单车自掘“坟场”——共享经济是商业模式,还是社会变革?

 德培论道 2020-08-26

2015年,共享单车站上风口;

2017年,大多倒在这个冬天。

半年之内,悟空、町町、小蓝、酷骑、小鸣等二三梯队的共享单车企业已经陆续倒闭,就连头部企业摩拜单车、ofo也被传出陷入资金告急、挪用用户押金填补缺口的消息。

据称挪用总金额高达60亿元,自行车厂以及相关公司等供应商的付款均已暂停,不过两家企业对此都进行了否认,但共享单车活在“资本输血,押金续命”的状态却是毋庸置疑。

不仅如此,随着各地加大对共享单车违规的打击力度,部分城市地区的共享单车投放远超城市负荷,占道经营的共享单车通通会被弃“荒野”,形成触目惊心的共享单车“坟场”,堆积如山,徒增锈迹,被称为“新城市垃圾”。

如此看中国式共享,非但没消耗闲置,反而以共享名义制造需求,加剧过剩,制造更大的物质浪费,更陷入资本炒作、类金融化的歧途,有违共享经济真正的本意,即在物质过剩条件下,利用互联网等整合、激活闲散资源的使用权,使其被充分利用,进而优化资源配置。

而共享之所以在中国被扭曲,在于两个“一切”和两个“没有”。

前者,在中国,一切皆商业,一切皆投资。

因为急吼吼的中国人用30多年走完西方人300年市场化进程,尽管经济快速崛起,灵魂却落得太远,根本来不及适应就沉浸于商业暴富与市场红利中,以致想问题、做事情都只顾赚钱、利益至上,结果什么经典到了中国都变非典,“共享”亦魂不附体,站上互联网风口,被资本玩坏了。

后者在于政府与市场的不到位。

且不说,中国正因行政之手太长导致市场畸形薄弱,即便一再强调“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可一碰到共享的新生事物,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反而使得共享经济成了解决就业及副业的手段,甚至在中国语境下爆发本土特色的价格战。

不单放任市场只能被异化,就连政府都始料未及共享经济的爆发,只能被各种问题牵着鼻子走,自然难以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显然,面对真共享,中国还远未达到理想中富足的人民、成熟的市场与政府这样良好的环境。

尤其是中国人太圆融变通、善巧方便,反而忘乎规则、信用,又如何能“真共享”?这也难怪缺失信用的中国土壤会开出异常混乱的“伪共享”之花!

可共享经济在中国再扭曲、再异化,也挡不住共享时代的到来。

普华永道预计2017年全球共享经济价值将达329亿美元,到2025年将达3350亿美元。

从共享出行、共享空间到共享医疗、共享技能,这股“共享”旋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诸多行业,并从欧洲到美国、再到中国,席卷全球,所到之处,无不颠覆传统。

因为共享已不局限于闲置的有形物质、吃穿住行的生活服务,更延伸到技能、情感、知识等无形的精神领域,从教育到心理乃至智慧咨询等,所有一切都可以被“共享”。

于是阿里巴巴没有一家店铺却成全球最大零售商,Uber没有一辆出租车却成全球最大出租车公司,Airbnb没有一家旅馆却成全球最大旅馆!

这极大颠覆传统企业,摧枯拉朽般碾压和改造各行各业,恰与当初互联网“格式化”世界如出一辙。

因为亿万消费者居然变成了互联网产消者,不单个体能利用开源软件、3D打印等自产自销,颠覆了传统的工厂规模化生产,就是MOOC的共享知识都将传统教育逼得走投无路。

未来一旦什么都能共享,消费者又何必较真拥有?

届时,不用交高昂学费就能共享教育,只需支付平台费就能免费使用能源,消费者无需持有产权,就能通过合作与他人共享商品与服务。

不管是房屋还是汽车,乃至世界都不仅仅是拥有的,更是分享的。由此,使用但不拥有,分享替代私有,协同消费的经济新体系崭露峥嵘,让世界迈向“零边际成本社会”。

这极大减少资源消耗,更改变社会的生产、交换和生活方式,以致大规模自产自销成为可能,企业也将聚焦使用效率,而非只顾生产、制造过剩。

这恰恰是中国始料未及的,因为中国才刚坐稳“世界工厂”,未料“共享”就来了个釜底抽薪。

比如中国汽车生产刚荣登世界第一,就前有无人驾驶的阻截,后有汽车共享的追兵,白白断送了中国山寨与产能的优势。

于是当数十亿人口、数百万组织连接到互联网(进化到物联网),人人共同分享世界的一切,互联网+协同消费无疑等于新产业的版本升级。

仅是金融业就从以前银行、券商等分业升级到金融超市的混业经营。

即便当下金融由放到收,也挡不住资本的虚实结合,众筹、P2P等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以致协同消费+金融成为金融的新混业。

如此社会变革,归根到底在于,共享经济改变了“工业+市场”的逻辑。

一是解决市场过剩。

因为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经济就加足马力大生产,虽让人们摆脱物质短缺,却也在放任市场下加剧过剩。从生产过剩、货币过剩到资本过剩,每次过剩势必爆发经济危机乃至战争,人类付出的代价巨大。

而“共享”恰恰以重新匹配供需,大规模活用闲置存量资源来激发经济效益。

因为过剩,所以变得便宜乃至免费;因为过剩,不需要再生产,所以环保;因为过剩,所以“顾客就是上帝”变成“顾客也是生产服务者”。

这种“共享”思维以过剩资源的再利用替代传统的生产力,不单填补社会低效的沟壑,更打破了市场经济过剩的宿命。

二是直指信用核心。

正如马克斯韦伯指出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共享经济凭什么整合社会闲置资源?靠的同样是信用,若供需两端无信任的建立,共享便无从谈起。

而中国正因信用缺失导致伪共享盛行,但历史规律往往是否定之否定,被扭曲的终将还会被扭回来,因为绕不开基本规律。

不管是市场逐利还是人性使然,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最终进化到第六层即超越自我。在里夫金看来,这种新兴的协同共享并不基于经济回报,更多基于推动人类的社会福祉。

而正为推动社会进步,特斯拉公开所有专利、百度免费开放无人驾驶,甚至越来越多源代码被共享,一旦世界从产权束缚中解脱,创造力激增或与20世纪西方市场经济释放的创新动力不相上下。

由此,前市场经济,一切按产权、物权,人们习惯于拥有它才能消费它,以致过剩浪费,那么未来,后市场经济是节约的,一切按使用权,不在乎拥有,而在于分享。

共享经济显然将开辟纯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外的第三条道路。

届时,混合经济中既有政策、规则,又有资本、市场,更有分享、协作,产权看似私有,但商业模式已深刻共享基因,从产品共享到产业共享,乃至社会共享,无疑将迎来社会主义的新版本强势回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