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疼的“初二现象”!青春期叛逆,亲子矛盾多发,家长应该怎么做

 赵氏教育 2020-08-26

开学在即,女儿即将读初二的小李妈妈最近有点焦虑,和朋友聊天时话题总是三句不离孩子的学习问题。

“女儿初一成绩就下滑不少,听说初二课程内容比初一难多了,再看看现在各个高中高高在上的录取分数线,哪怕以前一直挺心大的,这会儿也实实在在有点着急了。”

小李妈妈的担心,在教育圈有个形象的说法,叫做“初二现象”。当然,“初二现象”的内涵不只在学业方面,也包括了孩子青春期所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与小李妈妈相比,儿子即将读初三的浩浩妈,平时更愁的是与儿子的沟通问题。

“就是从初二开始,与儿子说话感觉越来越难了,他总是嫌我唠叨,有时间就愿意盯着手机或者和同学聊天,不愿意和我们说自己的事情。”

那么,在教育界人士眼中,“初二现象”是否明显存在?这背后反应出来的又有哪些问题?

01

老母亲的焦虑:

初二这个关键期,万一跟不上怎么办

让小李妈妈担心的小李同学,一年前才考入一所不错的民办初中,那个时候的小李妈妈可是很开心的。

但是,在一个到处都是优秀生的环境里,小李同学显得有点普通,在学校的各次考试中,成绩也是忽上忽下,好的时候在班级中上,差的时候吊班级末尾。

“其实,她要是能稳定在中游,我就一点都不焦虑了,我从来都不是要求孩子排名第一第二或者前十的妈妈,但是过山车一样的排名实在让人有点承受不住。我有时候在想,是不是我们对孩子要求太低了的缘故。”

这个暑假,小李妈妈做了一个决定,让女儿改住宿为走读,同时,在学校附近租了个房子,下个学期,她将开启“陪读”生活。

“其实,做这个决定有点纠结,孩子自己希望住宿,她觉得和宿舍同学在一起更有意思。

从偷懒的角度来说,女儿住宿我也更加方便,一旦陪读,每天早上就得早起一两个小时,晚上也得赶着点接人,因为租房子,生活成本也要增加。

但是,我怕不这样做,自己以后会后悔,所以还是下了这个决定。

另外,我也看了网上关于‘初二现象’的一些描述,心底不无担心,走读至少每天可以跟女儿聊聊天,能比较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动向吧。”

那么,让小李妈妈担心的“初二现象”,除了学业难度增加,女儿面临不上则下的问题之外,还有什么呢?

“担心早恋啊。我也问了孩子已经读初三甚至初中毕业的朋友,初中阶段,尤其初二的时候,早恋现象或者朦朦胧胧的感情还是不少的,我们家又属于自制力不大强的那种,万一有这方面的情况,我怕更加影响学习。走读总比住宿更能发现各种苗头。”

小李妈妈说,她最近还跟女儿小学同学的几位妈妈聊了聊天,发现初一还比较淡定的家长,到了初二开始前这个暑假,多少还是有点焦虑情绪的。

“主要有升学的压力。都说初二是初中的关键时期,不上则下,说一点不焦虑的,只能是那种天生学霸型的爸妈了。”

唯一让小李妈妈欣慰的是,大概因为两口子和女儿性格都比较好的原因,一家人的亲子关系还是很和谐的。

而在浩浩妈妈身上,记者感受到了亲子关系紧张给老母亲带来的压抑。浩浩在地段中学读书,成绩中等上下,初二的时候,父母希望他能再努力努力,往上赶一赶,这样初三压力才不会太大。

于是,妈妈盯儿子盯得有点紧,叮嘱的话也说得多了一些。这样一来,浩浩不耐烦了,开始顶撞母亲,更多时候,则是不愿意跟母亲聊天,说话经常除了“嗯”,就是“哦”。

尽管儿子成绩并没有下滑,但是浩浩妈妈总感觉心里有点闷闷的。“我也反思过了,以后还是少说他几句吧,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多好。”

02

带过多届初二的班主任说:

“初二现象”是多种因素的叠加

“初二现象确实是明显存在的。”当了8年班主任的李蕊老师,在蛟川书院刚带着学生们走过初二,即将步入初三。在李老师看来,“初二现象”是学业压力、青春期和亲子关系等多种因素共同叠加的现象。

对于初一新生来说,他们忙着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学习难度虽然也较小学大了,但努力一下问题还不大。

但是到了初二,学业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增强,尤其理科方面,数学和科学难度的加大,让不少学生,尤其是女生措手不及。

另一方面,青春期的到来,孩子们身心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这个时候,学生本身学习压力较大,家长如果过多地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亲子矛盾就很容易产生。

刚刚带出一届毕业生的董家立老师,是镇海区中兴中学很有经验的一位数学老师,已经担任了18年的班主任工作。

在他看来,初一数学90多分的学生,到了初二考个70多分是很可能出现的情况。

这个时候,学生自己已经感觉到了学习的压力,如果家长继续给孩子施压,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种是通过调适以后,孩子跟上来了,皆大欢喜;

另一种是双重压力下,孩子成绩更加下滑,而且随着青春期自我观念的增强,对父母亲的认同感减弱,他会觉得“我已经努力了,你还在唠叨,真烦”,亲子关系遭遇严峻挑战。

有的学生到了初二的时候叛逆情绪严重。据董老师观察,这样的学生,往往是家长忙于工作,缺乏对孩子的陪伴,又对孩子有较高要求,只看考试成绩,不注重中间过程,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成绩下滑了,就会说“你这个成绩再不努力,也就只能去工地上干活了”,类似的话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过去是个宝,现在是根草,反正努力了还是这样,那就放弃算了。于是,各种问题叠加出现。

03

优秀的孩子家长都是怎么做的?

老师的观察和建议令人深思

无论是学生自己、家长还是老师,都知道初二是承上启下非常重要的一年,“初二现象”又确确实实存在。那么,对于家长来说,怎么做能够更大程度地帮助孩子尽早走出“初二现象”呢?

在董家立老师看来,随着学业难度加大,家长对孩子学业上的指导能力日渐减弱,这个时候,部分家长在对孩子学习的监管上逐渐退出主阵地,但初二的学生,实际上依然很容易受外界影响,绝大多数并不具备强大的自制力。

所以,家长的监管应该从学业的指导,转向孩子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养成上。

比如,观察孩子做作业的时候能否做到全情投入,有没有进行探究的能力等。

当然,家长如果发现了问题,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比如不能再用小学时偏向命令的方式,而应该给孩子更多选择的余地,让他自己做出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当孩子做出选择以后,家长要陪着孩子,一起走出初二这个转折期。

李蕊老师则认为,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导师,不一定是在学习上,更重要的在引导人生的品质上。

据她的观察,优秀的学生家长有一些共性的做法,比如他们会引导和鼓励孩子坚持去做一件他所喜欢的事情,这件事情可以是某一种体育运动,也可以是艺术上的,比如音乐、美术,或者其它爱好。

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学会坚持,学会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轻易放弃。家长则尽可能地参与进去,这样更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而良好的亲子关系是解决孩子各种问题的基础。

实际上,当孩子遇到了学习困难时,家长如果仅仅盯着学习本身,让孩子做更多的课外作业,给孩子报更多的培训班,可能效果并不好,还会带来新的问题。

这个时候,如果孩子具备了坚持和钻研的品质,遇到难题了,他自然会想办法去解决。这种品质的形成,长远来说还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是@宁波名校通
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宁波当地的教育升学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