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华】我很赞同您对教师幸福之源的分析。一个人的幸福来自不断的成长和发展,人在不断地自由成长中,才能体会到生命的喜悦。一直庆幸,我是一名教师,我喜欢自己的这份职业。即使有时疲惫心烦,也依然会一天天去热爱它,除此之外,我一无长物,就该在这份工作中,欢喜忧愁。 【陶继新】孔子为什么说自己是“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呢?因为他太爱他的学生了,太爱自己研究的“道”了,而且,他还从中有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体悟。有了这种境界,非但不会再累,而且还乐在其中呢! 【王晶华】能做自己喜欢做又能发挥个人价值的事,是人世间的奢侈。这种爱使人“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使人的生命永远年轻而新鲜。我十几岁的时候,看到那些二十几岁的人,就觉得他们已经老了,他们的生活已经过去重要的一半,剩下的大半都将了无乐趣。但现在我已是不惑之年,依然与朋友们谈论未来,知道生命中有很多东西等待着我去发现、感悟和学习,并不像当初自己想像的那样睿智到可以停止成长。正如您说的,这种成长有业务水平的提高,也有思想境界的提升,还有“功夫在诗外”且又“取法乎上”的学习的不断上进。 【陶继新】我已经进入“耳顺”之年,可是,我还有一句名言:“昨天的陶继新,一定赶不上今天的陶继新;今天的陶继新,一定赶不上明天的陶继新。”为什么这么“执著”呢?因为我觉得,“学不可以已”,而且可以在“学”中听到自己生命再生的声响。今年,我背诵了《周易》的一些内容,全文背诵了《学记》,现在正在背诵《大学》,还看了一些世界名著;而且,除了每月半个月以上的外出讲课与采访之外,又可以发表4万字以上的文章。所以,真正地是“不知老之将至”,而感到自己在成长着,快乐着。所以,有人问我现在怎么样,我总是这样回答:“太幸福了!” 【王晶华】“于无声处听惊雷”是我对您的印象。上次您的讲座坚定了我不断的成长的信念。刚工作的时候,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上好每一节课,因为我知道教师的尊严应该在课堂中获取,课要上得精彩,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生课上分心不是他的问题,是你的课堂没有吸引力。威信从佩服中来,而不是靠高压。课精彩了,学生才会佩服你。 【陶继新】报告也如讲课一样,听者之所以能够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是因为讲课者有“春风”在。如果是狂风暴雨,就会有另一种感受。所以,教师不要指责学生不喜欢自己的课,而应当反思自己的课为什么上得不精彩?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非但听者会特别的快乐,讲者也会拥有一种享受的感觉。有人说,我讲了这么长时间,太累了!我要问:“你达到‘天然去雕饰’的境界了吗?” 自己没有水平又故弄玄虚,当然讲起来会累;可是,你想没有想,听者才更累啊!我经常想,如果一个课讲得不好的老师,自己讲起来会难受,学生听起来会是一种无尽的折磨啊! 【王晶华】是的,低智慧无成就感的工作最折磨人,使人未老先衰,也牺牲了教师的生命成长。您提到的“功夫在诗外”且又“取法乎上”的学习和成长非常重要,因为各科知识是融会贯通的,这就需要教师规划、拓展自己的成长领域。就我们地理教师来说,我们需要懂点物理,不懂饱和空气,如何“看清”雨来前云层上升还是下降?如何学好气旋反气旋?如何理解气压带风带与降水?我们需要懂点数学,不懂点几何知识,怎么学习地球的运动?我们需要了解生物进化史,否则我们如何解读化石?如何理解沉积岩的年令顺序、物质组成和沉积环境?我们需要懂点历史,不了解三次技术革命,如何理解工业种类的分布和工业布局的变化?…… 【陶继新】您教地理课的时候,之所以能够做到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您不但精通地理,还因为您对其他学科知识也有所了解。而且,还不只是懂学科知识,还懂学科之外的内容,甚至是一些生命哲学方面的智慧。因为从与您的对话中,我已经感受到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师,而是有着哲学思考的名师,是有着生命思考的教育者。而这些,恰恰是将地理课教活教出特殊味道的本质原因所在。 【王晶华】对老师来讲,真的是“功夫在诗外”。一位有才华、有境界、有智慧的老师,更易于感知这个世界,易于走进学生的心灵,能在各种情境中做出独到的判断……这些良好的素养带有强烈的吸引力和精神感召力,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听其言,仿其行,对教育越有推动力。可以说,教师的素养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素养,更决定着教育的高下。 【陶继新】何止老师呢?其他行业也是“功夫在诗外”。就说记者这个行业吧,有的人系新闻专业毕业,后来又参加了很多培训班,学了不少新闻写作的方法技巧;可是,写起文章来却不能够下笔成文,挥洒自如,更不能文采斐然,富有理论张力。有的人未必是新闻专业毕业,也未必学了很多这方面的技巧与方法,可是,由于博览群书,特别是阅读甚至背诵了一些教育之外的经典文化,而写起文章来文如泉涌,生动形象,又时时闪现出理性的光华。这是因为,前者只有“诗”内功夫,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者有“诗外”功夫,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之妙。 【王晶华】所以,成长也是一种能力,它需要正确的把握和定位。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了然外部的环境,才能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 【陶继新】是的,一个老师有了好的定位,再行努力,就会有好的发展。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真想有大的发展,形不成内在动力,没有主动发展意识,是绝对不可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