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名将韩信的下场挺惨,据说是被宫女用竹竿戳死,这就产生一个问题,难道吕后、萧何没有兵器,以至于用上竹竿吗? 当然不可能。用竹竿,是缘于当初刘邦对韩信的一个承诺。 大家别看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占关中定三秦,灭亡魏、代、赵、齐等诸侯,并打败项羽,为刘邦的大业立下汗马功劳。实际上,韩信和刘邦从来就没有君臣相得过。 韩信很聪明,跟刘邦相处久了,估计看出这是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人,灭齐之后就打自己的主意。再加上还有个叫蒯通的谋士,一力撺掇韩信背叛刘邦,献了“三分天下”的计策。 大意是,韩信现在很关键,主导着天下局势的变化,他帮刘邦,刘邦就能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帮项羽也是一样的。既然如此,不如谁都不帮,以齐国为基地,再联合燕赵两国,与刘邦、项羽鼎足而立,待时机成熟再吞楚灭汉,成就帝业。 话说得很有道理,但韩信虽然已经感觉到刘邦不可靠,却没那么大的野心,犹豫不决。 蒯通就又下了剂猛药,说你现在的处境十分危险,踏错一步,将成千古之恨。 为啥?因为对于汉王来说,你功高盖世,无论什么样的封赏都配不上你,汉王必然心生忌惮,只有除之才能安心;而对于楚王来说,你斩杀大将龙且,挫败几十万楚军,伤了楚军的锐气,就算投过去也得不到重用。 唯有自立,才能保住身家性命,满门富贵。 韩信这下是真动心了,刘邦被围荥阳也不去救,给他去了封信说要当齐国的假王,暂时管理齐国,意在试探。 刘邦极为恼怒,当着信使大骂韩信,但张良、陈平更有远见,暗中踩刘邦的脚,悄悄说咱们现在根本控制不住韩信,不如顺水推舟让他当王,免得生乱。 要说这刘邦真是个人才,反应过来后立马改口,说男子汉大丈夫,要当就当真王,当假王做什么!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 这有点出乎韩信的意料,便认为蒯通的分析是错误的,再加上他本来也没想着当皇帝,当即出兵攻楚,援救刘邦。 刘邦也知道韩信不敢深信自己,为了加强韩信的忠诚度,许下了“五不杀”的承诺。 所谓五不杀,是指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君不杀、见光不杀、见铁不杀。在韩信看来,这几乎囊括了所有杀人的条件,说明刘邦不会杀自己,于是死心塌地为刘邦卖命。 那吕后为什么又要韩信的命呢?不是因为吕后昏庸,而是因为扫清敌人、建立汉朝之后,刘邦的举动让韩信感到害怕,他又想谋反了。 前面说过,刘邦封了韩信为齐王,但垓下之战刚结束,刘邦就匆匆赶到韩信军中,《史记》上的记载是“袭夺齐王军”,并将韩信改封楚王。之后又找借口,改封韩信为淮阴侯。 韩信悲哀地说“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但很显然,他并不想坐以待毙,便联络被任命为钜鹿郡守的旧部陈豨,推心置腹地说了一番话。 主要意思是,皇帝多疑,你掌管的又是天下精兵聚集之地,皇帝不会放心,如果有人诬告,一次两次还没事,次数一多,皇帝就信了,肯定亲自率兵围剿。如果有一天你被逼谋反,我会在京中做你的内应,则天下可图。 陈豨对韩信极为信服,把这话记在心里了。后来刘邦果然疑他,陈豨很是惶恐。公元前197年,陈豨被已经叛汉的韩王信说动,自立为代王,起兵造反。 韩信暗喜,刘邦大怒,再次御驾亲征,还让韩信也随行。但韩信好不容易等来这个机会,怎么会去?称病推辞,准备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发动他们袭击吕后和太子,断刘邦的后路。 但是,韩信之前囚禁了一位犯错的家将,还打算杀掉他。家将的弟弟就背叛了韩信,向吕后告密。 吕后也是杀伐果断的奇女子,立刻召来萧何商议对策。经过商讨,派人去通知韩信,假说刘邦平叛归来,陈豨已被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 韩信果真上当,被骗到长乐宫的钟室,吕后命人以厚布遮窗,以长毯铺地,将韩信吊在钟下,令一群宫女用竹竿刺死。完全符合不见天、不见地、不见君、不见光、不见铁的条件。 不过,韩信被吕后、萧何联手除掉是真事儿,至于到底怎么除的,正史中并没有相关记载,宫女用竹竿刺死只是野史传闻。 韩信这一生,还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虽是杰出的军事家,玩政治却不怎么行,才会有这样的结局,令人叹息。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