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遂川客家器乐浅识

 阿考 2020-08-27

遂川客家器乐浅识

器乐是用乐器演奏的音乐。即以乐器为物质基础,借助乐器的性能特征、结合演奏技巧的应用,所表现一定情绪与意境的音乐作品。

客家民间器乐是一种内容丰富、艺术性强,表现力深刻的民间文化,它与民歌、民舞、曲艺、戏曲及宗教礼仪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日常生活中所没有的音乐语言,在特定场合制造庄重、肃穆、虔诚的特定气氛,在完成人类的精神诉求以及对天地、神明的内心表达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间器乐与民间风俗活动结合紧密。为了祈求人寿年望,客家人每逢年节都要操办各式各样的灯彩活动。这些灯彩活动少不了吹打乐配合以渲染气氛强化效果。如石鼓村刘氏家族的龙灯队,在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每年的正月都要舞龙灯,先花灯、鲤鱼灯在本各家各户上门贺岁,还要去扬芬洋溪村的同姓村落舞灯拜年,灯队在唢呐、号筒的吹奏大锣大鼓、爆竹、土炮的轰鸣声中在村中屋场间穿行表演。即使最简朴的婚嫁活动,客家人也会请上两支唢呐,从前一天的上头开始到迎亲或出嫁,整喜事贯穿着唢呐悠扬的乐音,洋溢着浓烈的气氛

在宗教活动中民间器乐演也必不可少。在客家地区宗教活动由来已久,许多地方建有道教观坛。道内人士说:“有观必有道,有道必有乐。”“不懂锣经,不会笙箫鼓笛就不成道士。”在遂川,尤在客家地区,道教文化在民间广为流行。客家人确信“生命轮回”说。认为逝去的人会在阴间继续存在,并能转世再生,故称丧事为“白好事”。当老人去世,孝家大多请道士来做法事超度灵,过去,时间少则一天半,多则七天直至七个七天。现时一般为一工(日)一夜。伴随着道士设坛、上、招魂、入殓、游棺、点主起主、出殡、回灵等一系列科仪程式、唱賛,乐手自始至终配合演奏相应曲牌。不同仪程吹奏不同曲牌,如:起鼓、入殓吹奏[大梅花];绕棺时吹[草子头]、[叹亡]、[怀胎歌]、[炉香]、[五方童子]等;送葬时吹[白鹤鹞],回灵时吹[大孝男]等等。所有喜事曲牌都可用于丧事中演奏,每个道班都有相对乐班搭档,乐手也谙熟道士的套路,相互配合默契,得心应手。

在遂川客家人中流行的民间器乐大可分为吹打乐、丝竹及锣鼓乐三大类。

吹打乐。这是吹打并重的一种组合式,是历史悠久、流布广、曲牌多、使用普遍,与民众生活结合最紧密的一个乐种,在遂川主要有单排子、九腔十番排子是指可独立存在,有单独名称和完整乐思和结构的曲牌。这些曲牌非常丰富,有的是传统民间器乐曲,如[八板头]、[小桃红]等,也有一些客家传承的民歌小调如[李子打花]、[挖笋子]、[打鞋底]、[茅芽藤]、[喇叭滚]等单排子除了组合在各地套曲中连续演奏外,也常在民间各种礼仪活动中单独演奏,对各种曲牌使用场合,有着粗细两种不同的要求,粗的来说,凡喜庆性的乐曲均可在红白喜事中吹奏,而所有悲郁性的曲子,则在红事中用。在遂川客家人的婚庆中,从上头”那天的起厨、开厅面、拜厨、拜礼房、新郎剃头、接舅公、铺床、装床脚灯、暖轿,到次日的迎亲、接客、赞匾、安席、拜堂、散席、送客、谢厨、谢堂等有相对应的曲牌。比如[千里排],它广泛地应用客家人的婚嫁喜事中,是厅堂仪式和迎亲途中必吹曲牌。此曲在其他喜事中用得较少。再如拜堂、拜寿、敬祖、祭祖等吹奏[拜香台]、[帝王章];铺床、装箱、安席等吹奏[柳阳春]、[寄生草];红事开厅面、拜厨、、拜礼房、赞匾、造席、接客、送客等吹奏[过场]等一类热烈欢快的曲牌。

丧葬器乐曲的应用有不同的风俗。有的地方在丧事出殡时,是安排一前一后用两套乐走在前面的奏哀乐,殿后的奏欢快乐曲而有的仅安排一套锣鼓唢呐,送殡时奏哀伤性曲牌,灵柩送到墓地后,立时改奏欢快曲。

器乐曲中的单排子除独立使用外,还可若干首乐曲组合成套曲,如样台、十番套曲就是由多首乐曲连缀而成的

九腔由“新水令、步步、折桂令、江水、雁儿落、尧尧令、收江南、园林好、沽美酒等九首曲牌组成,原有唱词,用于戏曲开台,20世纪下半以后,逐渐省去词,作为套曲使用,在红白喜事中演奏,在流行过程中又分化出赣路九“湖南九腔”、“吉安九腔”“遂川九腔”是由赣路九腔演化而成。

十番是我国古老的民间器乐品种。据明代余怀的《板桥杂记》记载,自16世纪在江南一带流传。“现今,江西客家地区流行的十番有《遂川十番》《于都十堂花》及《修水十八番》前两者由十首民间小调或采茶曲牌组成。”(《江西客音乐文化》黄玉、袁大位著)

丝竹乐。这是由竹笛、胡琴、三弦加上碰铃、响板、梆子组合演奏的乐种。因胡琴线、三弦线都是蚕丝制成,笛子是竹子制成,故名“丝竹”而用丝竹演奏的乐曲则称“丝竹乐”。丝竹乐曲主要有[状元游街][小桃红][南北词][柳阳春][中秋赏月]等,还包含其他一些民间小调乐队人员自由合,人数不限。一般民间喜庆活动和经坛祭祀仪式,器乐爱好者常将丝竹乐作为自娱曲目

锣鼓打击乐。遂川的锣鼓打击乐大多为配合灯彩演奏。对统一节奏、制造喜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起很大作用,主要有灯彩锣鼓和打狮锣鼓。灯彩主要在春节期间表演。这里所说的灯彩是指用于祈神、祭祖的那些简易古朴原始性灯彩,如香火龙、板登龙、布龙等,这些灯彩表演人数不多,表演动作变化不大,其人文内涵胜于游艺观赏成份,只用锣鼓、钹伴奏,不吹唢呐。

集舞狮舞龙及武术表演为一体的狮舞是一项客家民间游艺活动,它是通过打狮锣鼓的演奏,烘托出狮龙栩栩如生的威武气势,过去在遂川客家地区春节期间多有表演,现今较少见到。

遂川客家民间器乐艺术是一朵特色迥异,纯美自然的民艺之花。她顽强的生命力,来源于城乡群众的喜闻乐见,来源于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接,来源于源远流长的传承与发展。凝聚了一代代民间艺人的心血与汗水,荟萃了大量的民间文化元素,她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艺术个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美化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刘考祥 /2020年8月22日于知竹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