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徒生童话里的中国“瓷塔”

 信江人家 2020-08-27

        在古都南京众多的名胜古迹旅游景点中,被国家文物专家誉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寺庙遗址”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值得一看。

        在大报恩寺遗址公园的主展厅,有尊外国人的汉白玉雕像引人注目,人物头发微卷,一部打开的书放在双膝上,头微微仰起,他是谁?展厅怎么安放一尊外国人的雕像?他跟大报恩寺有何关系?

        原来他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1839,他创作了童话故事《天国花园》,故事里的风妈妈有北风、西风、南风和东风四个儿子。东风是风妈妈的第四个儿子,他穿的是中国人的衣服。书中有一个情节写道,好久不见儿子的风妈妈问儿子到哪去了,从哪来?东风告诉妈妈,“我中国来,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噹叮噹地响起来!”东风所说的“瓷塔”就是南京的大报恩寺琉璃塔。在中世纪,大报恩寺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土耳其圣索菲亚大教堂等并称为“世界七大奇观”。作为世界皆知的奇观,安徒生将其写进童话故事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令人可叹的是,这座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在1856年的太平天国战火中被毁。为保护千年遗址,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报恩文化。2007开始,南京市启动了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并取得重大发现,陆续从长干寺地宫出土了石函、铁函、七宝阿育王塔、金棺银椁等世界级国宝,这些顶级文物、佛教圣物的出土,震惊了世界,震憾了佛教界,以致成为2010“全国考古新发现”之一。经过八年的建设,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于2015年8月对外开放。现在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采用了声、光、电等多媒体电子技术,展示的效果比安徒生笔下的天国花园还要奇妙。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以“遗址奇观、千年佛光、报恩圣地”为特色,游人来到园区,可以探寻600年前的香水河、香水河桥、永乐碑、宣德碑、御道、明代水工设施、三大殿遗址、画廊遗址、油库遗址、义井以及烧制琉璃构件的官窑等,当年大报恩寺的“宫阙规制”一目了然。走进公园,如同迈入传承佛脉、博览佛教艺术的殿堂。在观看如此丰富多样的展品中,你仿佛能触摸千年佛脉,看到千年佛光面对世界上唯一的佛教圣物“佛顶真骨”和“七宝阿育王塔”,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油然升起。我想,此时,不管你来自何方,是否信仰佛教,你的内心都会充满敬畏和震憾。


        在莲池海会展区,在光影的作用下,犹如安徒生描写的那样,“许多苗条的美丽女子,穿着雾似的薄纱衣服,露出她们可爱的肢体,仙女把他领到一个摆满了透明的百合花的大厅里。每朵花的黄色花蕊是一个小小的金色竖琴——它发出弦乐器和芦笛的声音……”展厅里8万4千盏造型各异的灯,也如安徒生笔下的智慧树一样,火树银花,闪烁出智慧的光芒,带你走进“天国花园”。


        穿过长长的画廊,我们来到大报恩寺塔,宝塔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三国时期的东吴大帝孙权,是他在此建了江南的第一座寺庙——建初寺,供奉“感应舍利”。从此,江南大地,佛法大兴。为报父母之恩,明永乐皇帝朱棣决定按皇宫标准建大报恩塔这座耗资巨大的宝塔历时十九年建成,成了当时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符号。如今重建的报恩塔,度有93.157米,虽然比原来的琉璃塔高出十多米。但因为建设者考虑到承重和保护地宫遗址安全等因素,少了琉璃古韵,多了现代元素,好在风铃还如当年那样响亮,就像《天国花园》里的东风描述的那样,微风吹来,叮噹作响,我在中华门城楼上似乎都能听到从大报恩寺塔上飘来的铃声。

        我们登塔的时候,上塔的电梯关闭了,只好拾级而上。我想,永乐皇帝一定登过当时的报恩塔,登塔时,他一定开心,因为他实现了承诺,报答了父母之恩。我们普通百姓,同样有报父母恩的愿望。很遗憾,我的父母经受了不少磨难,去世太早,还没有等到子女有能力报恩就去天国了。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报恩父母一定要趁早,这是我参观大报恩寺、体验报恩文化的一点感悟。


(本文图片柯援生拍摄)


分 享 · 交 流 · 关 注 · 订 阅

2016年第109期(总第508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