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镇的传统工艺(春游江南40)

 信江人家 2020-08-27

        乌镇和其它名胜风景区最大的不同,在于她顽强地保留着千百年来传承的工艺,这些传统工艺在乌镇景区内都有展示,乌镇人用这样的方式纪念那些过去的岁月,并使之永恒。

  离开乌镇后,会想起乌镇的小桥流水人家。也会想起乌镇的那些酒坊、印染坊、酱园、皮影、竹编……这些和乌镇的风景构成了和谐的统一,乌镇的风景,是小桥流水,也是它们。

清咸丰九年(1859),乌镇人陶叙昌创立了以自己名字为号的叙昌酱园,此为乌镇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酱园。

叙昌酱园前店后坊,自产自销。创立之初,主要生产经营豆瓣酱、酱油、酱菜。

酱品采用传统手工酿造法,收购临近村镇优质黄豆、蚕豆、小麦等原料,经过长达半年的自然晒露发酵酿制而成。

咸丰十一年至同治三年间,太平军与清军鏖战于乌镇,酱园毁于战火。同治九年,陶叙昌二个儿子在作坊原址恢复祖业。

民国时期,叙昌酱园发展到了鼎盛,其酱品无论是产销量,还是品质,在乌镇同行中都是第一。

1938年,日军进犯乌镇,大肆放火抢劫,叙昌损失惨重,惨淡经营度日。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一系列社会变革,在各种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一路艰辛走来。

随着乌镇西栅景区的开放,位于景区内的百年老坊迎来了发展的希望,那叙昌酱园的悠悠酱香,述说着它的历史沧桑。

乌镇老邮局位于西市河畔,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抗战期间停办,抗战胜利后恢复,现在称“乌镇西栅邮政代办分局”。

乌镇老照相馆——“雅龄轩”照相馆

雅龄轩照相馆橱窗陈列着老相机、老照片。

我国皮影历史悠久,在江南也有800多年的历史。抗战前后,乌镇有12个皮影班子,走乡串镇,演出颇多。如今乌镇的皮影戏馆还在天天演出,其特有的民族特色得到人们广泛认同和喜爱,

乌镇精刻皮影人物

乌镇精刻皮影人物

乌镇精刻皮影人物

乌镇家家户户都有自酿米酒的习俗,百年老字号陶复昌糟坊生产的“三白酒”最为纯正,远近闻名。

乌镇老酒

乌镇竹编历史久远,陈庄村曾是竹编交易集散地,掌控着江南竹编行业,明清时期,该村竹编盛极一时,如今乌镇竹编已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图为乌镇西栅老街的一家竹编店。

乌镇竹编店产品

乌镇陶艺店

   

  三台山麓的随拍(春游江南30)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春游江南31)

  喜逛宋城观演出(春游江南32)

  瞻仰乌镇茅盾故居(春游江南33)

  参观木心纪念馆(春游江南34)

  百床馆与衣俗厅(春游江南35)

  乌镇节俗与婚俗(春游江南36)

  乌镇染坊与糟坊(春游江南37)

  乌镇江南木雕馆(春游江南38)

  乌镇西栅观舟楫(春游江南39)


|信|人|家|

2019年第109期(总第1550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