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望》

 6huang 2020-08-28

诗词译文

长安城沦陷了,国家已经支离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依然迈着它坚定的脚步来到了这座空城,草木看起来是那样深沉茂密,更给人增添了许多的凄凉荒芜之感。望着这盛开的繁花,不禁涕泪四溅为国家感伤,那些飞鸟仿佛也为人世间的离别而担心害怕地鸣叫。

从立春以来战火就频起不断,到如今已经蔓延了三个月了,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一封家书都难以传递,显得万分珍贵,越是音讯难得,越发思念亲人。想要抓一抓头发以解烦恼,却不想这一头白发因为忧愁却更显稀疏了,几乎连发簪都难以插上了。

词语注释

1、国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家书:信 。

5、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诗词赏析

杜甫的这首《春望》诗,结构严谨,含蓄凝练,感情深沉饱满。

全篇紧紧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是借景抒情,情景结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破”和“深”形象地描写出了都城乱草丛生的荒废破败景象,用强烈的对比法来表达:美好的春天本是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时节,而眼前这残破荒凉的景象,怎能不让人触景生情,感时忧国呢?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含蕴深刻,那场景不仅让杜甫落泪惊心,连花鸟也会落泪惊心。一方面自己感时伤世,看到春花春景,不禁潸然泪下,听到鸟儿的鸣叫,也心惊胆寒。这不正是他促景生情的结果吗?而另一方面,诗人又巧妙地赋予花鸟以人的情感,用拟人手法,看见这遍地衰败之景,鲜花也不免落泪,鸟儿也不免心惊,自然达到移情于物的效果。

诗人就是这样在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到近,视野从山河到都城,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到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杜甫正由翘首望景中的伤时、忧国,逐步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过渡到念家、悲己的情感之中。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写出了自安史之乱以来,战乱连绵不息,战争阻断了交通,使家书不能送达的情景。奔波在外的游人、战士,他们是多么深切的盼望着得到亲人的音讯和消息。此时的家书比千金还要珍贵。这种心情在当时并不是诗人所独有的,而是准确概括了战乱之中亲人盼望平安消息的共同心理,道出了人之常情,很自然地与大众产生了心理共鸣,因而后来成为人们表达在分离中盼望家书的常用语,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整首诗字字句句洋溢出杜甫热爱祖国,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启人深思,引人共鸣。使这首诗成为千百年来历久不衰的千古名篇。

知 识 拓 展

安史叛军攻破京都长安后的那年七月,杜甫闻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将家小安顿好,只身一人去投奔唐肃宗。不料途中被叛军俘虏,带回长安。叛军因杜甫官职卑微,并未对他实行囚禁。游走在长安街上的杜甫环顾所见,都城已被焚劫一空,留下的是满城荒凉,他不禁悲从中来,于次年三月写下这首饱含深情的《春望》诗。

这首诗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呆板,诗境浑厚有气度,语言铿锵有力,是一首久经岁月考验而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的经典律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