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季学堂 | 用中医思维解读百合的功效

 中医药方便 2020-08-28

百合是一味常用的药食同源类食物,其食疗功效甚多。

百合甘平,润肺补胃,清心定魄息惊,泽肤通乳。祛风涤热,化湿散痈。治急黄,止虚嗽,杀蛊毒,疗悲哀。辟诸邪,利二便,下平脚气,上理咽喉。

——《随息居饮食谱》

今天,我们从百合的性、味、色、质、形等方面,用朴素的中医思维来分析一下——

百合,色白入肺,质润养阴,味甘补脾。

其形包藏如球,为收藏聚敛之象,能敛外越之浮阳,安神定魄。

百合的这个包藏之象,不是那种不流通的样子,还是有很好的流通性的,所以这个收敛的力量是比较柔和的,慢慢地去收敛养阴,而不至于收敛太过,胸阳不展(朱二允曰:百合之甘敛,胜于五味之酸收)。

但是,有明显外感,尤其是风寒感冒、肺寒咳嗽时,最好不要吃百合,以其性收敛而凉润,不利于散邪。

所以,百合多用于慢性虚损的病人(尤其是久咳之人,肺气肺阴两虚),见效慢,需要久用,但平和而有效。用于食疗目的的话,百合的用量需30克起。

江西名中医姚国美先生,29岁时患上肺痨,就一个人到庐山修养,每日学佛栽花,修身养性,药只服一味百合,配两个鸡蛋补充营养。十个月后,痊愈。

百合润肺了之后呢,对皮肤也有好处,皮肤会显得水润,这是“肺主皮毛”的缘故。

润肺之余,百合还有补气(味甘能补)的作用,故对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少乳,吃百合有一定的生乳通乳之功。

百合既然能润燥养阴,故多用于阴虚之症。阴不足则容易生风生热。百合润燥而能祛风,性凉而能清热。有些情志不稳定的人,从生理上讲就是有内风了,风扰动了气机,愈发急躁焦虑。这种情况,就很适合吃百合。

皮肤上有痈疮的,可以用新鲜百合捣烂外敷,利用其清热而收敛之性,起到消肿敛疮的疗效。

百合能利二便,其味淡而能利湿,即利小便也;质润而能润肠,即利大便也。同理,虚寒易泄泻者是不宜多食百合的。

秋天是新鲜百合上市的时节(故得金秋之收气),也是一年中最适合吃百合的季节。

秋天是人情绪不太稳定的季节,尤其在深秋。古人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的情绪也伤肺。

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素问》

人在悲的时候,首先心就有种紧急而闷的感觉,会造成肺叶上举,影响到肺气的宣降。上焦之气不能宣通,荣卫之气不能正常布散,热郁于中,耗气伤阴。

百合正能散上焦郁热,补气养阴,对缓解悲秋的情绪,以及减缓悲秋对身体的损伤有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