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里济宁的一些味道

 济宁文学 2020-08-28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记忆里济宁的一些味道

杨 猛

糊豆(糊涂)、野菜、咸菜

糊豆,为家乡济宁常食用的一种粥。一般由玉米面或小米面熬制而成,在汶上主要指玉米面糊涂。

玉米(玉蜀黍)是高产的作物,小时候很多亲戚家种了玉米,因收购价格不高,就自家留着磨成玉米面,用途之一就是用来熬糊豆。熬糊豆极为简单,将锅中水烧开,徐徐撒入玉米面,烧开改小火熬制,不停搅动熬到粘稠即可。

我不太喜欢喝糊豆,直到糊豆与野菜的相逢。

米米蒿可能是春天最早出现的野菜,可以拌上玉米面下锅蒸着吃。但我们家常将米米蒿加到糊豆里,物质贫乏的年代,这种野菜糊豆很美味。至今我们这都有关于米米蒿的歌谣:“米米蒿做糊豆,客(人)来了盖上锅,客(人)走了,大碗小碗冷着喝。”比米米蒿更有春天味道的是荠菜,加入荠菜熬好的糊豆,口感香气更加醇厚。

除了野菜,糊豆还有更重要的小伙伴,它是咸菜。

家乡的咸菜偏爱居住在各家的咸菜缸中。各家缸中的咸菜味道、风格、种类都不同,好吃的永远那么令人难忘,难吃的也永远那么固执的存在。奶奶家院子里以前有一个大的咸菜缸,它在我眼中就是个聚宝缸,里面蛰伏的咸菜虽说色泽不再光鲜,但味道异常惊人。每个咸菜缸都是有灵魂的,这点我深信不疑。

咸菜疙瘩从缸中拿出是最不起眼的,将它洗净,用热水烫后切成丝放进小碟,加少许葱丝淋点香油搅拌后,它瞬间华丽变身,让人食欲大增。真可谓:疙瘩咸菜霜满天,寸寸丝丝愁华年;洋姜咸菜、小黄瓜咸菜脆生生,用牙轻咬一下,仅那清脆的声响就让我毛孔舒坦,它们搭配糊豆,相逢何必曾相识;韭菜花咸菜,可以整个放口中享用,细细品味每个饱满的骨朵逐个爆裂,也可掰成几瓣放进糊豆中,平添绿意盎然的感觉后,胃口也禁不住大开;辣椒咸菜将辣、脆、香、咸融为一体,有它相伴我不仅可以多喝碗糊豆,还创纪录地干掉过四个馒头,绝对是下饭神器;糖蒜咸菜晶莹剔透,腌制后蒜的辛辣味大大降低,酸甜的口味配糊豆,有点怪诞但清新爽口。

糊豆、野菜、咸菜彼此成全,虽朴素不起眼,但让我时时惦念那入口时的绚烂。

六月六的炒面

我留恋的炒面是炒过的小麦或大麦面粉,而不是面馆的炒面条。

将白面粉在锅中翻动干炒,当面粉呈浅红色时会有一股淡淡的烧焦味,这时炒面就基本做好了,但自家炒老是掌握不好火候,因此好吃的炒面必须是老家的人捎来的那种。炒面加热水加糖搅拌后用小勺蒯着吃,香味浓郁。

在家乡济宁地区,小时候六月六这天都会吃炒面,奶奶说这天吃炒面可袪暑养胃,至今仍有吃炒面治胃病的偏方。前几年去陕北一带,发现那边也有炒面,不过炒的是玉米面,南方的江苏扬州等地有类似炒面的炒米,炒的是糯米。炒面、炒米最大的特点是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开吃。

炒面不须冷藏也没有防腐剂,实在是过去行军打仗、离乡打工、居家旅行的必备食品。

二月二的料豆

料豆就是炒黄豆,老家的人都叫料豆为蝎子爪,因为据说二月二(也称龙头节、青龙节)这天蝎子、蜈蚣都露头,吃炒蝎子爪,有辟邪祈福的意思。

除夕、元宵节相继过完,我会无比失落,但还好有二月二这个节日,这天最让我感怀是可与同学分享各自的料豆,可以比较谁家的好吃,可以尝到来着不同厨房、风味各异的料豆。料豆有咸的、甜的、原味的,奶奶做的咸味料豆,外脆内酥,个个饱满光亮;同桌家的甜味料豆,好多已被糖粘在一起,一大块放到嘴里,也是嘎嘣脆,又香又甜。

有时二月二已过去好久,偶然在书桌子底下找到之前遗失的一枚料豆,或看到书页上因料豆留下的油印,常常急切盼望二月二的再次到来……

作者简介:

杨猛,男,1982年生,山东汶上人,银行工作,爱读书,喜欢写关于美食、体育、电影的短文,始终坚信,写作是有温度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