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选“随手拍摄影大赛”优秀作品有感(王曙摄影散文之416)

 王曙摄影家 2020-08-28

王曙摄影散文之416

评选“随手拍摄影大赛”优秀作品有感

   “随手拍”不是随便拍。

   相机或者手机在手拍什么,怎么拍是有学问的。

   其实“随手拍”就是摄影艺术中的纪实抓拍,原则就是如实地记录,在还原事物时态时不摆布,基本上不去干预被摄者的活动,忠实地拍摄已经存在的事物与人的活动。坚持纪实(新闻)摄影的“五W”(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经过、什么人物、什么结果)。让作品告诉读者此时此刻所发生的一切,了解事实的真相,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与关注,拨动情感之弦。在这拍摄过程中最忌讳的是人为地干扰和摆布被摄者,什么“笑一笑”“看过来”统统要不得,这样拍摄的照片显得造作,作秀的痕迹明显,给人以不实之感。

   这就需要作者下苦工练就一双发现势态的敏锐眼睛,并且在最短暂的时间内选择最佳的拍摄角度。发现仅仅是作者感官上的存在,作者面对被摄体受到感染,产生冲动,有强烈的拍摄欲望,也就是说先感悟再按动快门。这一切都在几乎是在极短的瞬间产生与完成拍摄,要求摄影人有过硬的基本功。不仅仅局限在选择什么样的拍摄工具,什么样的镜头,关键是镜头后面的那个“头”(头脑)。

   纪实照片(随手拍)其功德无量就在于如实地记录着,反映着,彰显着一个时代的精髓所在,精神面貌和发展趋势的客观,无论多少年过去,都会闪烁着此时此刻此情此境的历史,是一种有原则、负责任、肯担当的事业。每个人,不仅仅是新闻工作者,用心地将自己看到的,听得到,想到的,遇到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无形之中就是为国家,为人类在耕织,播种,这就是奉献。

   必须强调的是纪实摄影不同于风花雪月的风光拍摄,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创作,更来不得半点虚假与造作。电脑的后期制作与拼图不能用于纪实摄影的范畴,一丝一毫的弄虚作假都是要不得的行径,因为现实的锋芒最终会捅破它,到那时,人们失望的不仅仅是摄影而且是现实。

   在评析“随手拍”的作品中,发现不少的作者在拍摄时,刻意地改变拍摄角度,利用低角度或高角度的拍摄手法,利用前景的衬托,人物的特写,使作品产生冲击力,从而达到夸张的功效,增加作品的感染力,这是相当令人欣慰的一种难能可贵。

   所有的作品紧紧扣切阅读这一主题,弘扬社会的正能量,读后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许多的作品无论拍摄场景还是人物特写,都注意到光影效果的运用,用现场光来刻画人物,达到摄影艺术的根本效果,让读者在得到作品内容的感染的同时,又获得艺术美的享受。纪实摄影不单单要记录,更要通过艺术美的渲染,吸引读者的心身。

   我们本着上述的标准进行评选,所得到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也就达到“随手拍摄影大赛”的要求与宗旨。比赛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宣传教育的结果,让更多的人热爱书籍,热爱阅读,热爱记录,热爱摄影艺术。

  摄影大赛记录了2016年温州老百姓的阅读热情,谢谢摄影作者的艰苦付出。

挑选了几幅摄影人拍摄的作品,与大家共同分享:

(由于评选时不显示作者姓名,此处无法署名,望谅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