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燥的人

 跟我回火星i 2020-08-28

本来想起个“***反抗”的标题,怕不过审就放弃了。

今天开头讲一个从江女士那里听来的奇闻。故事的每一个节点就像悬疑剧里节奏一样,卡的死死的,不能多一秒不能少一秒。

外婆家门前有一条铁路,铁路两侧是两个村,一个叫枣庄一个叫瓦院。铁路下面有个隧道,就是连接两个村的路。枣庄有一个五十多的男人,男人早年有个老婆跟人跑了,膝下无儿无女。他在瓦院做小工,每天挣了钱就去小店买酒,日复一日。

某天晚上,他喝多了,过隧道的时候直接睡在了隧道里。第二天被人发现,怎么也叫不醒,打电话叫来卫生所里的医生,医生说没气了,送火葬场吧。火葬场说要死亡证明才能火化,又被送到了县医院,县医院医生说开死亡证明得家属签字。这个五十多的男人没有家属,也没有亲戚。生前他孤独的一个人让人同情,此刻他孤独的躺在那里却救了他一命。

于是他又被人拖到了火葬场,火葬场说火化也得家属签字。这事到这就僵住了,他被放在了一格一格停尸的冰柜里。又过了一天,他的一个远房表弟在外地听说了这事,急忙赶回来,说他没啥亲戚,自己是他唯一的亲戚,怎么也得见他最后一面。火葬场员工说不给见。这时候有点考验人性那味道了,表弟转身准备走,趁着员工不注意,蹿到停尸房的窗户边。寡不敌众,表弟被人架走的时候苦苦哀求,说听到有人在叫,就差给人下跪了。员工不得已,打开了停尸间。

七月的太阳够烈,也足够温暖。五十多岁的男人被冻了两天两夜,失去了一切力气,任凭自己躺在水泥地上,眼泪顺着眼角藏在了头发里。

郁达夫在《春分沉醉的夜晚》写一个留学生上课,他虽然坐在全班同学中间,然而总觉得孤独的很:在稠人广众之中,感得的这种孤独,倒比一个人在清冷的地方,感得的那种孤独,还更难受。如果说热闹的孤独让人窒息,那清冷的孤独则让人绝望。我不敢想这个男人一个人躺在那个地方该有多无望,他的心是不是死了一次又一次。如果他放弃求救,放弃对生命的呼喊,还有那个表弟,他如果没有执意要求见最后一面。后面这一切都不会被世人所知。

下午和小L聊天,说到上学时候营养不良主要是学校的责任,小L最后是父母找班主任,去了教室食堂。小L的做法就只改善了一个人,我们学校是一个都不能少,于是,看下图

  

这事那会儿闹了得有一个星期,后来是校长出面,每天带头去食堂吃饭,校长毕竟是校长,每天有那么多事情忙,哪可能顿顿准时吃饭。后来就不去了,饭菜一如既往。

把饭菜变得难吃这一块,我有发言权,同时也懂得了,饭菜不会因为校长去吃,就变得好吃,应该让烧菜的厨子吃,让他顿顿吃、天天吃,让他吃到想法子改进自己的厨艺,给自己改善伙食。

大学的时候也遇到了,同样还是伙食(解释一下,我们当时签了合同包吃包住,后来要收伙食费,一天伙食费几十块钱,我们当时实习工资一天也就几十块,所以就引起了后面一系列事),这次和高中只有蛮力不同,大家齐心协力统一观点和想法、提出质疑,然后,让班长出面和企业的人商讨解决。正如上面小L说的那样,不敢想象我这样的人会干这样的事,怂人有怂胆,把现在的我放在当时,我也不敢啊,我哪敢啊。

正如标题,不燥的人,为什么后面没加个“生”,因为我确实不燥,但庆幸我的人生遇见的都是很躁的人。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近朱者赤。我也很疑惑,怎么我还是不燥,就像第一个故事那样,我要是那个表弟,故事恐怕就没有后续了。

不燥的人也有不燥起来的温暖与激情,见证过地那些琐碎温柔堆叠起来,让人把这个世界又爱了一遍。

——2020.8.2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