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院走读纪录片 | 潮汕:一个被海浪拍打的文化共同体

 开心的桂花鱼ay 2020-08-29

潮汕,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地域文化的代表。

炙热的七月,后院读书会在读书会创始人王绍培和“地主”陈椰博士的带领下,去到潮汕走一走,对潮汕文化“文与野”的两个面向有了更加饱满丰富的了解!

全程更有纪录片导演罗亚琴团队跟拍,高清浓缩了大家满载而归的精神和味蕾,先来看一下短片吧:

后院读书会《文野相间潮汕行》纪录短片⏫


    Day 1    


考虑到疫情影响,首次潮汕走读安排大巴往返。
早上从深圳出发,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走读潮汕第一站——南澳岛。
小岛位于广东、福建、台湾三省的交界海面。这里不仅有天然去雕饰的风光,还有深邃与厚重的历史意蕴。

南澳岛
壮丽的南澳大桥连接着大陆与岛屿——这是广东省内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跨过大桥,大巴驶入被誉为广东最美公路的南澳环岛公路,碧海蓝天小渔船,大家被窗外的景色瞬间洗去了旅途的疲惫。
地理原因决定了潮汕人的性格,潮汕人擅长翻江倒海。现在能看到的历史记载中,南澳岛早在南宋时期就成为海盗巢穴。
出海捕鱼(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傍晚,我们出海来体验一把潮汕”海贼“的快乐!

自然之门
从酒店去海滩乘船路过位于青澳湾北回归线广场的“自然之门”,这是迄今我国建成的第11座北回归线标志塔。

质野相间潮汕人文化分享会
晚上,在南澳最有“潮味”特色的人文茶食空间——角茶轩,大家一边品尝地道潮州工夫茶,一边听陈椰和王绍培老师做“质野相间潮汕人”文化分享会,两位老师从历史和文化变迁的高度,深度给大家讲解潮汕文化的特质。

角茶轩读书分享会/工夫茶(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读书会结束后,带着对潮汕文化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对第二天的期待,我们结束了首日行程。

    Day 2    


早餐之前没有安排集体活动,但还是有兴奋的会员早早起来看日出,霞光万丈非常壮观。
南澳日出(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南澳岛自古以来是“潮汕屏障,粤闽咽喉”的海上要塞。明朝万历三年(1575),明神宗诏设闽粤南澳镇,置副总兵,统领福建广东水师,在戚继光、俞大猷剿匪抗倭与郑成功收复台湾等历史风云中扮演重要角色。

关帝庙、宋井、雄镇关、金银岛、古城墙等等都构建起南澳的煌煌人文。


深奥关帝庙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南澳城隍庙

南澳城隍庙(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南澳城隍庙,我们遇见一位85岁的庙祝。
据说其父烂赌败家,他儿时流落到大陆行乞,回南澳赶上日寇侵略,被迫学日语一年,之后又经历日据、抗战胜利光复、新中国等不同时期。
见到我们很热情,不但领我们看镇庙之宝,唱歌给我们听,还主动拿出乐器,要陈椰和王绍培老师伴奏,诸位团友摆拍,对空表演了一曲唢呐合奏,唢呐的曲调热闹欢快,让人几乎忘了他一生颠沛流离。

南澳明代古城墙遗址
郑芝龙坊
深澳镇区中心处有一石亭街,该街之名因其建有郑芝龙坊而得。
郑芝龙,福建南安人,郑成功之父,最初在海上起兵做海商(海盗)发迹,后受朝廷招安,接受官职。
郑芝龙曾于南澳担任副总兵,因剿山寇而据外夷有功,明崇祯十六年(1643),饶平知县万邦俊暨饶澳官绅奏请朝廷而建坊,为其表功。
郑芝龙牌坊之规模,在当时比之潮州府城牌坊街的任何一座牌坊都不逊色,可惜的是,虽然此坊已经是文保单位,现在已经看不出宏伟旧貌了。

百年侨宅德和里
虽然在资料里,了解过陈椰老师家的百年侨宅德和里,但实地走进去,仍然会被很多细节感动。
比如哲谋广居书斋,居然用的是莫兰迪绿,在白墙黛瓦中吹来一股南洋之风;比如处处可见的精美木雕,虽然金漆脱落,仍在细说“文范世家”的殷殷期许;当陈老师指着墙上的照片说起祖辈下南洋创业之艰辛;当他搬出旧侨批,解释先侨如何书写这种家信+汇款单的文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一座曾经荒落的侨宅,有了陈椰博士而重新注入了灵魂。历史透过百年光阴,可触可摸,历历在目。那个粉绿色书斋里的酷暑下午,定格于真相的清凉之中。

韩文公祠
唐朝元和十四年(819年),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唐宪宗李纯及百官的佞佛行为,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阻唐宪宗热捧佛陀舍利骨到京师,批判“佛本夷狄之人,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恩”,还直指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
同僚为他求情,韩愈虽免于死罪,但仍然被贬为潮州刺史,孤身一人,仓促上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潮州人民真是很爱韩愈了,爱得有点不值得。
有了他,潮州江山易姓,水叫韩江、山称韩山,修建韩文公祠不说,历代文人到此,都要称颂一番方算来过潮州。苏东坡就尊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其实韩因为反对佛教而被贬谪,在潮州却和高僧大颠惺惺相惜,引来后世对他节操不保之讽;身为地方父母官,碰上鳄鱼伤民,洋洋洒洒写一篇《祭鳄鱼文》向鳄鱼宣战,又跑大湖界石祭神祈福,也是醉了;在潮州不过呆了8个月,天天求着皇帝开恩要回京城。

祭鳄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祭鳄鱼文》,其实也是一篇针对地方势力的”反腐宣言“,节选: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广济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浮桥。这座桥中间空了一段,故意没有合拢。
因为当年潮州经济发达,商业繁荣,为了便于货船通行,又不影响两岸行人的交通,于是在中间空缺处,连接了十八条小舟,形成活动浮桥。白天九点半搭起浮桥,让行人行;下午五点半拆走,让货轮通行。
现在的桥上,仍保留有众多的楼台,展示潮绣、潮州木雕等传统潮汕手工艺品。“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遭。”

    Day 3    


饶宗颐纪念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饶宗颐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博学宗师,在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书画、音乐等多个领域皆有造诣。

他与钱锺书并称“南饶北钱”,钱锺书先生称他是“旷世奇才”;他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季羡林先生说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师”;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学术界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饶宗颐故居(原名:莼园,现名:淞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917年,饶宗颐生于广东潮安,父亲是潮州首富,家学渊源更是深厚,父亲饶锷在潮州城内下东平路建起了粤东最大的藏书楼“天啸楼”。
天啸楼一般是不开放的。可要了解一代通儒是如何养成的,这里却不可不来。
饶宗颐先生几乎没正式上过学,却在少年时期就崭露才华,慢慢从潮州才子成长为享誉国际的汉学家,天啸楼功不可没。作为粤东藏书第一楼,过万藏书专供饶氏翻阅,闹中取静,曲径通幽,大可以为兴趣而读书。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潮州太平路(牌坊街)
潮州牌坊街的牌坊,数量壮观,据有关史籍记载,历史上潮州曾有牌坊91座,最早的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最迟的建于乾隆五十年(1785)。
因为历史原因牌坊街目前修复有23座牌坊,每个牌坊背后都是一个名人、一个群体、一段荣耀史。

汕头存心善堂
什么是真正有活力的中国民间慈善?
走进存心善堂主殿,赫然在目的是一排排饮用水、大米和方便面。1899年潮汕鼠疫,存心善堂临危成立发动赈灾,百年以来,奉行“活人施一碗白粥,死人捐一副棺材”,不但赈灾济困、施财殓尸,还办学校、办医院。
这里供奉的是宋代僧人大峰祖师,常有民众来扶乩请神,问事解惑,据说很灵验——看来善堂不但提供物质保障,也是精神抚慰之所,疫情之下走读其中,别有感慨。
扶乩请神用的工具:乩笔、沙盘

汕头小公园

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的中心,虽然略显破败,但20世纪30年代的特色建筑仍然能让人看到昔日商业大街繁华的影子,也是国内目前仅存最大的一片骑楼区。

   吃在潮汕   


很多人都说,去了潮汕随便吃什么都不会踩雷,但后院读书会的优良传统是走读绝不“随意”吃任何东西,无论食物与用餐地。
南澳角茶轩——茶点,香糜

功夫茶还是工夫茶?单枞还是单丛?
角茶轩茶艺师余冰如老师,用潮州工夫茶十二式的演示与讲解,让大家豁然体味工夫茶之精义。“工夫”指的是精工细作,圆满、考究。单丛强调单株采摘,单株制作。
南澳角茶轩——工夫茶(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余老师师承潮州工夫茶大师陈香白先生,角茶轩堪称南澳最具人文气质的空间,茶点造型清雅,口感酥脆,特别喝到两款好茶,南澳宋茶清甜,凤凰山“鸭屎香”奶香浓郁。

南澳海鲜大排档
南澳岛出海归来晚餐,一切都是素朴的,只有味蕾在惊艳。

陈椰博士私厨家宴——澄海卤鹅(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精选十五个月大小的鹅,早晨四五点现杀、放血,用秘制卤水卤制两三个小时,自然晾凉后切开装盘,淋上蘸汁,如此才能成为一盘能在祠堂八仙桌上出现的“陈氏卤鹅”。
万能的管家强哥等大家坐定后才开始卤鹅肠,配上焯过的豆芽,爽脆可口。作为东家,陈椰老师把每一桌的卤鹅都尝了一块,复核每一盘的出品。
吃完后突然有点难过……难道,以前吃的都是假的卤鹅?

牛肉火锅

没有一只牛能活着走出潮汕。
因此,喜欢“变态鲜”的潮州人,直接把火锅店开到了屠牛场周边。牛骨汤底清淡,沙茶蘸料纯粹,但是对牛的不同部位分得很清楚,每一处切法都不同,吃的先后涮的时间都不同,我猜潮州牛肉火锅大厨的鼻祖应该是庖丁吧。

牛杂粿条

在潮州开了60年镇记牛杂粿条,一锅熬煮多时的牛骨浓汤,由早沸到晚。上下翻飞间已熟的白炖牛杂,倾盖在烫熟的粿条上,浇一勺滚烫的原汤,最后撒上南姜末。一碗牛杂粿条足慰乡愁。

精细潮州菜

潮汕行的最后一顿——精细潮州菜。
除了保持了传统重视原汁原味的特点,菜式上还做了不少创新。七月岭南黄皮果正当季,酸酸甜甜,不仅有清热解暑的功效,煲汤也超级赞,第一次吃到黄皮煲汤的朋友赞不绝口。


出发之前


潮汕地区是广东三大民系(广府、客家、潮汕)聚居地之一,脱胎于闽南文化而有着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黄挺教授的《中国与重洋:潮汕简史》是目前大众了解潮汕历史最佳读物。
出发之前,陈椰博士在后院读书会员群中为大家做了一场《中国与重洋:潮汕简史》导读,回顾请点击下方完整音频链接收听。

完整音频⏬


团友感悟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王绍培的即兴之词

潮汕人很忙,一大早

就烧水,泡茶,洗杯

忙个不停

潮汕人很闲,一大早

就烧水,泡茶,洗杯

闲于他们的很忙

茶是潮汕人的乌托邦

茶是潮汕人的有托邦

茶是潮汕人无有无无之邦

呷一口茶渺庙堂之高

再呷一口茶

无所谓处江湖之远

潮汕人是活在茶里

茶是潮汕人的内在超越

到潮汕就是中国文化的还乡

极可能之高明

而道大概如是的中庸

我看见了三三两两的潮汕人

那天有人要我定义潮汕

我说天高皇帝远勉强可以形容

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

它是一个海浪拍打的文化共同体

它的逻辑,它的玩法,它的话语

都迥然不同于热衷宏大叙事的外面

土产的神罩着这片土地

让每一扇门窗都有一种

气定神闲的笃定

而它伸向海浪深处的触角

既可以被远方接引

也可能向远方逃离

因此它灵动,因此它自足

因此它在疏离中睥睨一切

这种古老的中国吞吐世界的方式

于今被潮汕用来吞吐中国

更多有爱瞬间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