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附小100 4】2018,我们的课题年!

 乘着隐形的翅膀 2020-08-29

科研是育人改革的第一源动力

百年清华附小,从成志学校到成志教育,

始终不变的是对“人”的关怀,

始终夯实基础教育的“立人”功能,

始终关注“人”发展的真问题,坚持真研究,

始终扎根课堂真实践,共创成志教育故事,

形成持续的教育认知源泉。

 大学里的小学,小学里的大学。

一所小学,

同时获批两项国家级课题,

这所学校有怎样的育人基础与研究突破呢?

1

真问题,真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规划课题“小学立德树人成志育人模式实践研究”、教育部重点规划课题“基于学业改进的小学个性化诊断与反馈实践研究”两项国家级课题既引领着清华附小系列课题研究形成同频共振的向心力量,又标志着清华附小100 4“十三五“规划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里程碑。

两项国家级课题引领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

《小学立德树人成志育人模式实践研究》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落实落细?如何在育人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围绕这三个问题,该课题以已有成志教育的实践探索为研究基础,积极探索小学立德树人校本的实践路径,尊重儿童天资与性情,指向理想与抱负,砥砺意志与行动,呵护兴趣、培养乐趣、激励志趣,探索育人理念、目标、载体、实施、管理、评价等协同育人系统,为立德树人、育人模式相关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样本。

2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

《基于学业改进的小学个性化诊断与反馈实践研究

大数据时代,如何让数据的积累、分析在促进学生的成长中发挥关键作用?面向个体的教育如何实现精准化?

该课题努力推进成志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更好地促进儿童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发展,探索为每个儿童提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个性化精准服务的重要载体。努力借助科学化的教育手段,将诊断与学业改进进行有机结合,发挥诊断在学业改进中的功能,使教师、家长、学生的努力方向更加个性化、精确化、专业化。



两项北京市课题跟进

1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

《指向学生认知改进的课堂教学工具开发与实施研究

2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

《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2

真研究,真实践

承前启后,审视前瞻,系统科学

1

从学科育人,到课程育人,再到系统育人模式,研究让育人改革从理念走近现实。

研究的源点始终在完整人的培养,并与时俱进,把国家、民族的命运与学生的志向奠基紧密结合。



价值统领,整体布局,集群效应

1

以成志教育为原点形成课题群

以成志教育为轴心,形成理论、路径、机制、评价等不同维度的课题群; 围绕成志教育,形成各级各类有序列、有层次的课题群研究系统。

2

以多种多样方式形成课题推进序列

1

年度活动

以主题聚焦的方式与教育教学培训相结合

2

每周活动

以内嵌式学习的方式突破针对性的教育问题

每周大科任以示范课为主要抓手,集中研讨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与学习养成教育。

每周青年共同体重点聚焦青年教师的实际困惑、重点突破。

项目开题报告头脑风暴会

   课堂”四动”工具研发微论坛

3

常态活动

以项目研究的方式与常态教学融合

启程学段:双 育人

 《基于低年段“双 育人”组织模式的实践研究》项目,从家校沟通、学科融合、学生评价细节等方面给老师们最适切的指导。

知行学段:小组化学习

中年段在10余年小组合作研究中,从建立规范、秩序形成规则到激发学生自主自觉自发的合作探究意识。

修远学段:学生成长评价研究

用经典阅读、体育健康、品格养成、学科关键能力的监测数据梳理六年级学生六年的实际获得。



内生机制,一体化协同,

从扶贫到扶志

1

学生自主学习,获得可持续的学习力

1

学科研究性小课题研究

通过小课题的开展,促进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内深度学习的发生。

2

年度主题小课题研究

以学校年度主题为牵引,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增加其实际获得。

3

关注社会实际问题小课题研究

让学生在关注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把个人成长的思考与社区的建设、国家的兴旺结合在一起,培养社会责任感,发展公益情怀。

2

教师价值认同,形成教育认知源泉

学校搭建 “五个一工程” 平台,促进研究型教师的加速成长。近两年已经有12位老师藉此平台带领团队展示了实践研究的风采,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3

学校辐射引领,从扶贫到扶志

成志教育系列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级一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也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和辐射,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形成昌平探索成志教育九年一贯,实体校区,用成志教育理念引领办学,逐渐形成有辐射一体化的成志育人教育圈。也在广西、云南、西藏等地形成从扶贫到扶志的内涵式教育成果辐射,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专家点评:

顾明远:

清华附小秉承清华大学的思想与精神,体现出学校在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追求,深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

谢维和:

清华附小优化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与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色课程,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走向和方向,也为我们的路径选择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引导。

成尚荣:

清华附小基于核心素养的“1 X课程”深度建构,一是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统领课程改革,让课程闪耀素养之光。二是以“跨界”思维为路径,让课程闪耀跨界之美。三是以主题教学为核心,闪耀主题之智。

谢小庆:

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清华附小立德树人成志育人的题目恰恰体现经师与人师的结合。这既是一种理念的追求、更是当代基础教育的责任与使命。

胡定荣:

清华附小强调成志教育,把志当做一个首要问题。相信清华附小在好的基础上,再加上团队协作的研究钻研,清华附小的课题成果一定可以对全国产生影响、走向世界。

鲍传友:

清华附小课题两次获奖都是大奖,实践检验的成果已经非常多的展现了成志教育的魅力和内在科学性。

李广:

清华附小课题研究充分体现了研究的原创性,来自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描述也是清华附小老师们个性化表达,充分体现了原创性和坚持。

张聪 :

清华附小做到超越了学科而进行一种综合性课程研究,超越附小做一种中国儿童中国小学教育的成长培养方案,超越自身当下所做所想的做一种更深层次的探索,这也体现了清华附小的担当和责任。

 

李曼丽 :

成志教育也是我们国家重视的价值观教育,立德树人的题中之义,清华附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工作、实践工作和数据积累。工作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学生的个体成长上,而且体现在教师团队的建设上。

教育科研是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学校改革的不竭动力。教育科研更是基于团队,要懂得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让学习、研究成为一种生命状态,一种工作姿态,一种职业样态。成志教育系列课题研究必将促进学生、教师、学校迈向成志,不断创新小学立德树人的学校实践范式,引领基础教育的发展。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