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百巷(69)皮市街

 吴越尽说 2020-08-30
苏州百巷(69)皮市街

      
      姑苏好时光,每天听见有趣的苏州。

“自天妃宫直至玄妙观西,俱称皮市上。康熙六十一年改称皮市街。

      苏州的小街小巷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有文艺范的、有书卷气的,也有市井味的,也有花枝招展类的。而皮市街,似乎是一条很难用一个确切的词语来总结的巷陌,好像什么风格都不是,又什么味道都带着一点点


      皮市街的来历当然是和姓皮的人有关了,据史书记载(《吴越备史》),晚唐文学家皮日休进士及第,在苏州历任军事判官,顺便造了一座别墅——皮墅。

      皮墅,皮墅,渐渐地就被人们叫成了皮市,时间久了,就有了现在的皮市街。皮墅主人皮日休,虽然不如同时代的李白、杜甫名气大,但就唐代诗人在苏州地区的创作数量来看,皮日休绝对是一大诗霸——他在苏州地区创作了251首诗,看来苏州果然是个让人诗兴大发的地方


      同时期与他齐名的陆龟蒙也在苏州创作了诗歌299篇,人们将他们俩合称“皮陆”。

      关于“皮市街”名称的由来,还有另一种说法:因为宋代时,这里专门出售皮货,所以得名“皮市街”。


      皮市街虽小,却是姑苏城的一个地标,不仅汇聚着姑苏城的市井气息,甚至在苏南地区都小有名气。清朝乾隆十年刻绘的《姑苏图》上,就已标出了皮市街,《苏州城厢图》、《吴县图》、《苏州图》也都标注了皮市街。

      皮市街距离观前街不远,是一条曾由花鸟、虫笼、文玩爱好者自发聚集而形成的小集市,满含着七八十年代老苏州的美好回忆。


      九十年代末,皮市街由人们自发形成的买卖地点变为了由政府正式成立并管理的花鸟鱼虫市场,又在之后的二十年时间里,名气越来越大,几乎每个苏州人都在这里买过花草、逗过笼里的虫鸟,欣赏过那些古玩和工艺品

      当你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中,听着当地人用吴侬软语和老板讲着价,抬头看着花鸟市场里一个挨着一个的雨棚,属于自己的慢节奏的惬意时光就暂停在这驻足的片刻凝视之中了。


      皮市街的花花草草,蚱蜢、蛐蛐儿这样的虫类,手里盘的、身上挂的小文玩……总有一些小物件吸引你的目光,在这狭小的街道中,总会有一家能让你驻足的老店,也总会有一件能让你爱不释手的玩意儿。

      前一年,政府对皮市街进行了整顿,道路被拓宽,新皮市街花鸟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



      皮市街从宋朝开始就是著名的商业街,所以,皮市街上的各种小吃美味也是它的一大特色。

      像在网络上火到不行、天气好才会出摊的潘玉麟粥铺就在皮市街上,这碗简简单单的糖粥,一直坚持着纯手工制作,用的是最传统的工艺。


      潘玉麟夫妇出摊时,会推着载着蜂窝煤炉的推车,炉子上是熬糖粥、焐桂花赤豆、煮糯米圆子的锅,老远就可以闻到那热乎又新鲜的豆沙糖粥味。

      一碗粥,往往要熬煮上3-4个小时,这么多年来,不管生意多么火爆,也不曾为了方便快捷而简化制作工艺,将老一辈人舌尖上的姑苏味道兢兢业业地传承了下来,别具匠人心。


      杨招娣糕点则是另一家皮市街上的名店,18年来只卖两样东西:赤豆糕和赤豆猪油糕。杨招娣的店铺每天都是下午两点左右才开张,卖完就打样。很多人都是慕名而来,甚至有上海人特意赶来买她的赤豆糕。



      这倒真的不是现在流行的所谓饥饿营销,其实杨招娣每天早上5、6点钟就起来了,从挑选赤豆、到熬制上好的猪油,再到做糕上蒸笼,4、5个人忙上大半天也只能做几十块赤豆猪油糕,因为新鲜、因为用心,所以才能做出不同寻常的好糕来。

      除了几家远近闻名的老店,皮市街头那图案各异的糖人、喷香的油炸昆虫、撒上了香菜和榨菜粒的豆腐花……都是苏州人一直埋在心底的幸福味道。



▲位于皮市街附近的苏州三中出品的手绘地图

      逢年过节去皮市街给家里添置一些新玩意儿,又或是空余之时去看看花鸟鱼虫,吃上一碗粥,咬上一口糕,闻一闻隔壁糖铺传来的甜味,满眼都是趣味,满心都是简单的幸福。

来源:《姑苏好时光》公众号
2019-08-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