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昌宁:绿色发展 生态富民

 Zsx5511 2020-08-30

“我们更戛的西山非常适合草药生长,经过试验种植,重楼、石斛、黄精等都取得了成功。”在位于昌宁县更戛乡西山的林下种植基地,昌宁县盈丰镕石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进安仔细查看着药材的生长情况。

更戛乡地处昌宁县最南部,拥有立体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生态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李进安是地地道道的更戛人,以前从事过伐木、采石、做砖。近年来,随着生态扶贫项目的开展,他在林下种植了200余亩滇重楼,并试种了滇黄精、红豆杉、石斛、白芨等,探索中药材仿野生种植。在林下试种成功的基础上,他又在田里建起了大棚,以仿野生的方式开展“盆景式”种植,探索“药景结合”路子。李进安说:“绿色的大山就是我们最大的希望。下一步,我们要把试种成功的经验推广出去,带动农户种植,把这个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李进安是昌宁县依托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富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昌宁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结合,靠山养山、靠林护林、靠水净水,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共享良好生态效益,实现了好生态与好家园、好产业、好收入的良性循环。


在具体实施中,昌宁坚持护好山、护好水、护好地,以最严的措施保护绿水青山,全力建好“生态家园”。“十二五”以来昌宁累计完成绿化造林56.17万亩,2018年末森林覆盖率达65.3%,13个乡镇全部创建为省级生态乡镇,11个乡镇创建为国家级生态乡镇,《保山市昌宁田园城市保护条例》等一批地方性法规、政策相继实施。该县坚持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多业共兴”,积极探索绿色致富路子,重点发展核桃、茶叶、蔬菜、果园、蚕桑、坚果等绿色产业,发展林下种养61.7万亩,生态旅游带动约3万名群众稳定就业;坚持落实生态补助、开发就业岗位、共享生态效益,2016年至2018年兑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等各种生态扶持政策资金1.2亿元,开发与生态有关的就业岗位2324个;全县野生菌年产量达1200吨,产值3697万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