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重庆火锅和小面开始

 上海海文 2020-08-30
从重庆火锅和小面开始

一直想写一些关于旅游,关于美食,关于历史的文字。

因为想的时间太久,到后来,当我真要把这件事落实到文字上的时候,对于从什么地方开始,就变得越来越成为一种仪式感的追求。

这次有机会到重庆,这种仪式感不期而遇。

如果要说历史,重庆,这座拥有三千年城市史的城市,当然具有极高的发言权。

春秋战国,秦国一统。秦国在巴国的土地上设立“巴郡”。依当时的国家建制,这相当于今天的“直辖市”。

抗战伊始,国民政府设重庆为“特别市”,做为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乃是当仁不让的“直辖市”。

1997年,中央政府宣布,在重庆设立“直辖市”。在历史上,重庆第三次成为中央的直辖市。纵观所有的城市史,这也称得上绝无仅有的吧。

可以想象,三千年的城市历史,人文的积淀已经成为一门“专史”。即便是在美食上的积累,也绝对够得上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从重庆火锅和小面开始

火锅!

可以肯定,对于所有到重庆来旅游的人而言,首先想到的美食,肯定非火锅莫属。我也不例外。

但是,也许是期望太多,真正四目相对,反而显得平静。

面对这红油翻滚的一个鸳鸯锅, 我没有初次相见的兴奋,反而在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充满敬意的仪式感。我想,我就把这象征红红火火的沸腾的鸳鸯锅,当作我书写的一个开始不也挺好吗?

在重庆,真正让我惊艳的不是火锅。而是街边弄堂的一碗碗“小面”。

从重庆火锅和小面开始

做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对于面条的记忆可以说是深入骨髓的。

小时候,过节的那碗打卤面上面的几粒肉星,也要放在嘴里反复回味,不舍得咽下。

我曾经一直认为,做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对面条总是有足够的发言权吧。但是,当我去到苏州、无锡以后,我才突然觉得,山东那碗养活了无数人的打卤面,其实并不一定比苏式汤面更有名气。

现在,我徜徉在重庆这38℃的大街小巷里,忍不住再一次想起了家乡的那碗打卤面。如果不是某个小品,打卤面可能还要显得更加小众,更加显得默默无闻。

重庆的小面,其实无所谓正宗与否。只要在重庆,无论大的面馆,还是小的面馆。无论是杂酱的,还是豌豆的,都值得品尝一下。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那一碗又麻又辣又香的辣椒调料。

重庆的辣椒调料自成一格,其中的美妙,只有亲自品尝过才能“晓得”。

从重庆火锅和小面开始

1945年的8月份,也就是此刻的这个季节,重庆谈判开始。这次谈判前后历经43天,最终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落下帷幕。

在75年前的那个盛夏,中国的,美国的,苏联的等等国内、国际力量云集重庆。一时之间,这座小小的山城竟成国际焦点。当时的重庆有多少人口,我没查到。现在的重庆已经是一个人口超过三千万的大都市了。

试想一下,这些吃馒头的,吃米饭的,吃辣椒的,吃牛排的,吃大列巴的,习惯于各种口味的各路精英从世界的四面八方来到重庆高低起伏的寻常巷陌。如果没有这重庆火锅和重庆小面的丰富口感,这些人要在一起待上将近两个月,也是够人受的。

在这个过程中,来自异域的各类美食有没有和重庆小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碰撞出崭新的吃法,因为我在重庆待的时间短,暂时还没有发现。希望有识之士及时指正和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