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仅仅20字却包含了一问三答,此诗堪称千古经典,被选入小学课本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0-08-31

古诗的意境与现代汉语所表现的意境有很大程度上的差别,最重要的便体现在篇幅和精炼程度上。

往往现代汉语很多句话便能被古汉语寥寥几字所概括,而且不乏情感的表达和渲染。


那么,我们今天所要提到的这一首诗,可以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了。平日里我们和人对话,讲清楚一件事情往往需要很多文字,可是在这首诗中,作者却匠心独具,巧妙的仅仅用了20个字,却把自己山中寻访之事交代得清清楚楚,让后来很多人称赞。

这首诗在我们上小学时便已经非常熟悉了,那就是唐代著名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全诗如下:

广告旅游好去处,想去阿尔山旅游的,这篇攻略教你统统都到啦~

这首诗简简单单,没有任何难理解的字词,却为能流传这么久,还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之中,成为小学生必背诗篇呢?其中的艺术特色我们可以从这三点来品评,

1.简单20字,包含诸多内容

这首诗只有简单的20个字,但是在内容上却涵盖极为丰富。

有环境——“山中”“云深”,立刻给人营造出一种朦朦胧胧、云雾缭绕的山中仙境;而“隐者”一词,说明这仙境之中,定有高人居住修行,又给这种自然之境注入了一点人文的意境。

有人物——来寻访隐者的诗人贾岛,和一个古灵精怪又非常聪明的小孩,这也是作者行此文的一个主题所在。

有内容——诗作篇幅虽短,但是事件却交代得非常清楚:在一颗苍松之下,我遇到了一个小孩,便和他展开了一段对话,这是生活中一个常见的场景,诗人却从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广告看家庭电梯价格,选设计师,1对1设计/巧改户型缺陷,量身定制装修方案.

2.简单四句,一问三答

在此诗的结构上,安排非常有心思,别出心裁地用了问答体,这在其它古诗中是很少见到的。诗的题目为《寻隐者不遇》,交代了事件——去山中寻找隐者,但却没有遇到,既然没遇到,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值得一写呢?

开头一句“松下问童子”,交代了地点、人物,即诗人贾岛和一名儿童。一个“问”子,揭示出诗人的状态——向童子询问隐者的去向。没有多余的语言赘述,我们完全可以看得明白。


接下来三句都是童子的回答,但是其实在我们心中形成的却是一副完整的对话。大抵是这样的:

贾岛:“孩子,你师父去哪里?”

儿童:“去山中采药去了。”(言师采药去)

贾岛:“大概去往哪个方向了呢?”

儿童:“肯定就在这座山之中,可是山如此之大,林申云密,我也不知道他的行踪。”

4句诗,层层推进,言简意赅。


3.透过诗作,看到更大天地

这首诗虽然简单,但是透过诗本身,我们所能延展到的东西却不少。

我们不免有疑问,贾岛为何要来寻找隐者?这便要从当时的社会制度来讲了。在唐代,要想迈入政坛建功立业必须跨过科举考和政敌纷争这两个最大的阻碍,因而很多人都早早看到了自己的命运。

有人选择孔子的“乐安天命”,有人崇尚老子的“知足不辱”,有人渴望佛家的“四大皆空”。很多读书人会选择喝酒、看书、闲逛的安逸生活,贾岛也非常羡慕那真正的隐居生活。

这首诗便是他在寻访一位崇拜已久的隐士,却没见到之后所作。


我想,贾岛的羡慕大抵更多的是一种避世的态度,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之下,若贾岛这般挣扎着的书生应该不在少数,一方面想入世有所为,一方面又不忍面对世俗的污垢而想要避世无为。

因而,这自然的“云深处”不也正是贾岛心中的云雾缭绕处吗?

(本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