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乡情怀|老家的冲沟

 文乡枞阳 2020-09-01

故乡村前有一人工水渠名曰“冲沟”。

据老人说,明清时期居住在柳峰山脚下和庄的陶族人丁兴旺,只是聚财不理想。一位风水大家观村庄风水后说,和庄东西各一山岗如双臂合抱村庄,利人丁,然而村前一马平川,水流太畅。山主人丁,水主财。所以让陶族在村前开挖一条曲形水渠,让水曲流而缓以达聚财之目的。且有“九曲入明堂,当廷做宰相”之说。

“土改”之后,田地国有,当时“风水”归迷信之列,几个队长为扩大耕田面积把“冲沟”东边填了一大截做农田。剩下的“冲沟”仅长二十米、宽五六米。 

“冲沟”是我们儿时的盛夏乐园,是不会游泳的小孩练习游泳的天然泳池,水浅安全,大人也不反对。我游泳也是在“冲沟”里学会的。每到盛夏,一帮小孩就光屁股在沟里学游泳,运气好还可逮条鱼加个餐。

说到“冲沟”里的鱼,相信和庄人都吃过。因“冲沟”下游直通白荡湖,每到发洪季节,白荡湖的鱼就会逆流而上,而且“冲沟”因泥土肥沃生长着许多鱼爱吃的小虫子,鱼到“冲沟”水较深又有水草,就聚在此处不走了。所以“冲沟”有“一场暴雨一仓鱼”的美誉。

我们家与“冲沟”有不解之缘。当年开挖“冲沟”的田因外形像葫芦籽而得名“葫芦籽”,它系祖父家的私田,为满足陶族风水的改良,祖父舍私田而开“聚财渠”(冲沟)。“葫芦籽”是上等良田,每年高产。

继“土改”后,文革时期生产队分田,为了让良田不为某一队所独有,故从中间将它一分为二,让两个生产队各属一半。“东葫芦籽”分给当年的和庄十队,“西葫芦籽”分给当年的和庄十二队。我家属和庄十二队。现“冲沟”也仅剩“西葫芦籽”下田埂一部分。

说来也怪,八十年代分田到户,两次田地调整,我家都分到与“冲沟”毗邻的部分“西葫芦籽”。而且“冲沟”南埂也是我家自留地。这样“冲沟”这废弃的水渠名正言顺地归我家所有了!

精明勤劳的母亲看到这废水渠的价值,一年春天她悄悄地放了几荷藕种。因“冲沟”年代很久,泥深而土肥,到夏天一渠莲叶无穷碧,几株荷花爱坏人。

废渠“冲沟”变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母亲的初衷是为家里添些食材,却无意中造就了田野之中一渠葱绿。到了冬天开始挖藕,因泥深几米很难挖出藕,所以食材落了空,但夏日荷叶荷花却是年年茂盛!

农村出生的母亲,山水莲荷景观司空见惯,风景不是她的首选。她又在一年春天偷偷栽满一渠茭白(高瓜)。

因“冲沟”泥肥水沛,茭白长得很好!每年秋分时节茭白丰收,表皮白晰晶莹透亮,体硕而口感细腻甘甜。我们自从吃过“冲沟”里的茭白就不想再吃市场上的茭白了,那味道真没法与“冲沟”茭白比,一直到人已中年都不曾买过一枚茭白食用。

茭白丰收,一家人吃不完,而且秋分后每天都有一批成熟。母亲就每天傍晚采好茭白,第二天一早到街上去卖,其实母亲一到街口就有人(曾经吃过母亲卖的茭白)一下子买走。这是“冲沟”茭白味道好的原因。记得那时我上高中,一到秋分时节每周我就有几元零花钱了,这钱是母亲用茭白换的。

若干年后,我们走上社会,远离老家。母亲手里也不缺钱用了,加上年纪大了行动不便,茭白让村人随便釆摘。母亲说茭白春天夏天要打理的,否则茭白长不好。

说起来让人啼笑皆非。一些村民为釆摘“冲沟”母亲栽的茭白互不相让,经常发生口角!爱和平相处的母亲怕因抢茭白闹不开心,虽然年事已高,但还是在一年春天给冲沟种下了芦苇。

芦苇长得也快,每年端午节,一村人都釆苇叶裹粽子。母亲去世多年,她栽的芦苇仍年年供村民裹粽子用。

作者实拍

今年冬至回老家,拍了张“冲沟”芦苇照放在手机里,顺手写下“秋风入林万叶黄,鸦啼芦影满天霜。乾坤不墨季季画,美景时时落故乡。”

平淡无奇的百年“冲沟”逐渐淡出村民的视线。可曾有人记得她担过历史的重任为陶族聚财,可曾有人回味她带给孩童戏水的欢乐?可曾有人忆起她有过叶绿如墨花红似火的美丽,有过满仓鱼虾的富有,也有过美味赛山珍的茭白?

平淡而不平凡的“冲沟”静静依偎在故乡的怀抱,却永远驻立我乡愁的田园!

未署名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按二维码,关注文乡枞阳公众号

 作者简介 

陶永,原名陶勇,枞阳县白柳镇白石村人。爱诗词书法。


推荐阅读:

文乡情怀|冬至,回乡小记——枞阳官山

文乡情怀|云在岭上

文乡情怀|致母校云岭中学

文乡情怀|故乡之恋

文乡情怀|白云中学校园中的那棵老柏树

美如画的绿洲,不在远方,就在故乡!

文乡情怀|霍金玩“穿越”,带我回故乡!

文乡诗苑|[故乡] 龙王井

文乡情怀 | 枞阳、上海两地情

文乡故事|大头儿头大

文乡传真|枞阳大鼓书表演:《一问一答古人名》

文乡美食|老奶奶豆腐乳

欢迎关注文乡枞阳,更多精彩与您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