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节专题|忆起我的“今老师”

 文乡枞阳 2020-09-01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望浮九月,开学时节。蛙声远离,蝉鸣渐远;紫薇姹紫,丹桂飘香;一切都在火热躁动中安静了许多。天渐渐地凉了,秋雨一场接着一场,江南又恢复了春的灵气。远山云雾缭绕,近水缓缓东流。山如眉峰聚,水似眼波横。宛如一幅水墨丹青……
初触笔墨,是在小学三年级,那时每周有一节书法课,代课的是位姓汤的老师,不过学生们都叫他今老师,大概是觉得带姓氏叫不雅,故取名字的中间字,叫今老师。今老师为人和蔼,富有朝气,瘦高个,乌头发,高鼻梁,大手大脚,既代书法,又代语文。
记得上书法第一节课时,是教怎样握毛笔。拿起一支毛笔,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握住笔杆,同时用无名指、小指在笔杆内侧抵住,悬着笔杆,掌心要留鸡蛋大余地。老师在讲台上面用心地教,学生们在下面认真地学,反复比较练习,一节课下来,握毛笔的姿势基本上就学会了。遇到几个笨的,老师还亲自手把手给予纠正、指导。

少年易学老难成。有人说孩子比较清纯,像一张白纸,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的确,孩子们接受能力强,一学就会,不知不觉中就可以用毛笔写小字了。打开带格子的小本,拧开墨汁瓶盖,用酒事先发好的毛笔,蘸着墨汁,枕着手腕,闻着墨香,一个一个地写起字来,那种喜悦的心情掺杂着那种新鲜劲儿溢于言表。偶尔,老师会在后面突然抽你写字的笔,看看学生是否把毛笔握紧了。交上写满字的书法作业本,静等老师批分,偶尔得个90分,能高兴好几天。
直到现在,逢年过节时写个对联大字,未求于人。这得感谢当年今老师的启蒙教育,带我踏进了毛笔书法的大门。
今老师的语文也教的很好。在字、词、句、篇上没少给我们小学生下功夫。譬如:买与卖,我们时常不分。他给我们讲解:少十个就得买回来,多十个就得卖出去。又如:折拆不分。他就这样给我们讲解:少一点为折,多一点就得拆掉。种种趣味辨字方法,让小孩子们容易记住,不胜枚举。
组词造句,今老师也时常指导我们练习。记得有一次上他的课时,我正在开小差,突然被他点到名,慌乱中红着脸站了起来,准备挨批。不料今老师却说:你用“崇高”造个句子。我脱口而出:上底加下底括号乘高(崇高)除以二。话音未落,引来了一阵哄堂大笑。今老师并没有责备我,顺口夸了句:你数学比语文学得好。随即让我坐下。


篇章上面,今老师没少给我们打基础。精采文章、好的片段通常要求背诵。而且是傍晚放学后,上他的办公室背给他听,背不了,不让回家!为此,我们小学生们每日早读不敢怠慢,背得滚瓜烂熟,才敢去他的办公室背给他听。直到现在我仍能背出《桂林山水》全文,这得感谢当年今老师对我们的严格要求,让我今后的人生能走的更远些。
有人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这个说法一点都不为过,看看那些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老师们,无不是在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无不是在青丝染成白发中成就着别人的青春与未来。
为什么我对老师常怀眷念和感恩,只因为您的眼里始终只有别人。

--END--

来源:文乡枞阳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这个秋天,去尚乐收割梦想吧!

 点击图片了解

 作者简介 
鲍宏生 网名望浮
安徽枞阳人
北漂一族,现旅居黄山

推荐阅读

文乡记忆|我与浮山中学

文乡记忆|我与浮山中学(续):浮山中学几位老师印象

文乡记忆|我与浮山中学(三):浮山中学学生生活剪影

教师节特刊|第34个教师节,枞阳这样为老师们庆祝!

教师节特刊|【小说】那束玫瑰,无关爱情

枞阳方言广播台|“晋魏唐疆”与枞阳方言

枞阳美食|糍粑——中秋节你一定要吃的美食!

文乡美食|满城尽带黄金甲——项铺生腐是如何炼成的

文乡美味|山芋角、炒米糖——那些年你吃过的枞阳小零食

文乡美食|老奶奶豆腐乳

文乡美食|辣椒鲊·辣椒油·辣椒糊

文乡美食|舌尖上的珍馐——剜头鸡

文乡美食|闲说长江三鲜

文乡美食|蒜蓉蒸茄泥

舌尖|幼时美食,自己动手!

家乡美|枞阳大青山游记

家乡美|枞阳黄公山游记

家乡美|炎炎盛夏访石溪

池州长江大桥|长虹卧波写沧桑


温馨提示:凡在文乡枞阳微信公众平台刊载的原创作品,文责自负,平台享有作品处置权。作者投稿本平台,即视为同意。感谢您的认可及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