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令人厌恶的唐朝诗人,为人猥琐卑劣,他的一首诗却让人百读不厌!

 江山携手 2020-09-01
自古道“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是指人的德行品质,无形中会影响到他的诗文创作水平与格调。这句话有一定道理,自古以来,德艺双馨、德才并重的文坛和书坛大师不乏其人,人品端方才艺出众。但凡事不可一概而论,这句话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历史上这样的反面例子还颇为不少,很多一代宗师级别的艺坛高人,品行为人却卑劣不堪,令人齿冷。
如北宋末期的宰相蔡京,擅长书法,其字体人称“姿媚豪健、痛快沉着”,被《书史会要》誉为“冠绝古今,鲜有俦匹”,宋朝书法家很少有人获得这样高的评价。但蔡京的人品却奸诈阴狠,陷害忠良揽权纳贿,无恶不作,老百姓编民谣讥讽他:“打了桶,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对奸臣童贯和蔡京的愤恨厌恶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的反面例子还有几个,如南宋奸相秦桧,书法造诣精深,在南宋书坛一枝独秀。明朝大书画家董其昌,书画作品被誉为海内神品,但因作恶多端激起公愤,老百姓组织起来把他的宅院捣毁。
唐朝众多大诗人中,有杜甫、李白这样立身高洁、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清高之士,但唐朝诗人数量众多,《全唐诗》中统计,有名有姓有作品传世的诗人,总数达到两千多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号称象牙塔的诗坛也并非一片净土,有些热衷名利、品行卑劣猥琐的诗人也混迹期间。
盛唐诗人宋之问,就是其中的一个败类。宋之问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家学渊源,饱读诗书,练就了出众超群的诗才。但宋之问有个最大的缺陷是有才无德,文采之高超与人品之卑劣,形成鲜明反差。宋之问踏上仕途之时,正赶上武则天时期。宋之问为了功名富贵,可谓丑态百出,不择手段,丢尽唐朝诗人的颜面。
当时张易之兄弟深受武则天宠信,宋之问赶紧拼命巴结讨好张氏兄弟,已经到了厚颜无耻的地步。《新唐书》记载,张易之兄弟好附庸风雅,吟诗作文,其实都是宋之问代笔的,“尽之问所为,”更为过分的是,“至为易之奉溺器”,张易之解手时,宋之问亲手捧着夜壶伺候,其猥琐无耻之态,令人瞠目结舌。
《本事诗》记载,宋之问外形俊朗,身材魁伟高大,“伟形貌”,于是动起了卖身投靠女皇的歪脑筋。他大胆地向武则天献诗:“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热切表达希望获得女皇垂青的心态,但令他尴尬的是,“之问患齿疾,口常臭故也”,结果被武则天拒绝,宋之问差点没羞死,“终身惭愤”。
宋之问不仅被武则天嫌弃,后来的几个皇帝,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都对他厌恶无比,谁上台都会对宋之问发起一轮打击,宋之问先后被两次流放,最后被唐玄宗赐死。不仅皇帝厌恶他,连老百姓也厌恶他。武则天倒台后,唐中宗上台,开始清除武则天势力。宋之问第一次被流放,丢官罢职,贬谪到泷州。宋之问为了东山再起,居然私自潜逃,回到京师,投奔友人张仲之。窝藏逃犯是一项重罪,但张仲之是个两肋插刀的汉子,他看宋之问走投无路,担着天大的干系,把宋之问隐匿在家中。
当时权臣武三思祸乱朝纲,张仲之激于义愤,和驸马都尉王同皎等一批忠义之士密谋暗杀武三思。张仲之是个胸无城府的直性子,没把宋之问当外人,无意之中把此事告知了宋之问。宋之问听后心中一动,感觉到升官发财的机会来了,于是他指使自己的侄子宋昙向朝廷告密,结果张仲之、王同皎等人被满门抄斩,鸡犬不留,宋之问却得以加官进爵,用恩人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官服,结果“天下丑其行”,天下人都对宋之问的丑行唾骂不已。宋之问彻底成了最令人厌恶的唐朝诗人。唐朝诗人中,像宋之问这样遭到朝野民间一致厌恶的还真是独一份儿。
宋之问如此卑劣猥琐,但另一方面让人不得不服的是,他的诗才却为人所公认。《新唐书》对宋之问的污浊人品极尽批判之能事,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尤善五言诗,其时无能出其右者”,宋之问的五言律诗被公认达到唐诗的高峰,堪称一代之雄,无出其右。他的代表作《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清词丽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生动传神地刻画出天涯游子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与思念,意味隽永,令人百读不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