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tyxyj 2020-09-01

作者:束文杰

说起龙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但使龙城飞将在”。那位远在蒙古大漠,又叫“龙庭”、“茏城”,匈奴单于庭所在地。其今日地点,有说是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附近。前不久,蒙古国学者则宣称在后杭爱省额勒济特县发现了“龙城遗址”。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蒙古国龙城遗址(来源 | 蒙古乌兰巴托大学)

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亦充分体现在我们的文化之中,特别是地名文化。据相关统计,全国有36座城市被称作“龙城”,而这其中著名的有广西柳州、河南濮阳、江苏常州、山西太原等。我省亦有一座城市位列其中,即萧县县城——龙城镇。此外,以“龙”命名的其他地名更是数不胜数,合肥地区诸如瑶海区的龙岗,肥东县的龙塘、龙城、龙集、龙冲、九龙街,肥西县的二龙街、道士龙,长丰县的龙门寺、龙庄,庐江县的二龙街、龙坊,巢湖市的龙窝、龙坊,等等。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萧县龙城镇(来源 | 萧县人民政府)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肥东县的“龙城遗址”,之所以被命名为“城”是这里真的有一座古代城池,追溯时间的话甚至可以将其年代推向三千多年前。那么,这位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古城?她的过去和今天又如何呢?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龙城社区(摄影 | 束文杰)

走进龙城

欲探龙城秘密,必先深入其中。龙城遗址,位于合肥市肥东县石塘镇龙城社区,西距合肥市区26公里、县城店埠镇9公里,东距石塘镇8公里。古城遗址恰好位于沪陕高速与宁西铁路之间,023县道在古城以北0.5公里,乡道自北向南横穿古城。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龙城遗址位置示意图(制图 | 束文杰)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龙城遗址示意图(制作 | 束文杰)

行走在乡道上,两侧民居多闭门遮户,沿路所见村民不多,偶有几人聚集纸牌娱乐,十分悠闲。到达一处丁字路口,南北道路的两侧各有一条近似长方形的池塘,在其南岸亦各有一条土埂,土埂之下立有一块“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城遗址”碑。恰好这时,一位老人驻足观望,于是笔者便向他一番请教。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省保碑(2009年,摄影 | 束文杰)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省保碑(1956年,摄影 | 我的晴空一鹤)

据了解,该池塘为北护城河旧河道,而土埂原为北城垣旧址,后经倒塌而形成了今貌。综合考察结果,城北、东、西尚存部分土垄(当地人称“城埂”),有3—4米高,城南土垄已遭平毁,其基址上大部修筑了房屋和道路,还有少部分位于今龙城学校内;城周尚存护城河部分河道,当地居民将其分割为若干个池塘,称之为“龙池”或“城壕”,其中城南两个池塘又被称为“城安塘”和“城河(和)塘”。老人说,以前的土埂比附近建筑的屋顶还要高,当地居民在取土时,还曾经挖到了数块大青砖,被当作了“磨刀石”所用。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龙池(摄影 | 束文杰)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龙池(摄影 | 我的晴空一鹤)

从“文保碑”出发,向南便进入了城内,这一段乡道被称作“新大街”或者“新街”。老人突然拐进路西一条小巷内,指向街道后一片田野中的小土墩说,这是“梳妆台遗址”,相传过去城内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曾在“台”上梳洗打扮,这座土墩向北一直延伸至城垣,与之形成一个“T”型。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梳妆台(摄影 | 束文杰)

继续南行,忽而路西出现了农贸市场,自市场南侧拐入一条小路,来到粮站大门前。老人再次停下脚步,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大门的东边坐落着一口古井,井面口径二尺左右,深有四丈多,井栏内壁有数十道井绳勒出的痕迹。老人说,这口井是曹操屯兵所建,他便是吃这井水长大的,井水清冽甘甜,至今人们依然使用。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古井(摄影 | 束文杰)

从粮站大门前,向南延伸一条街道至“南城埂”,即龙城老街。过去的老街,街面上铺设着石板,四面八方的人们来此赶集,一时商贸繁华。穿过几排房屋,老人停下脚步,指向路两侧屋后的菜地对笔者说,这里曾有一条小河,一端通向城北,另一端则通向城南,在这里形成一道弯,而我们的脚下曾经有一座小石桥,名叫“金水桥”,后来修水泥路被拆掉了。老街上的老房屋不多,主要是一些七八十年代建筑,上面有一些已经消失的老单位名字,像什么“供销社”、“乡医院”等之类的,还有一些破败不堪的老民居。老街的南段向西延伸出一条街道,以民居为主。走到这里,老人不禁感叹道,老街早已不繁华了,水泥路面一铺,虽然便捷了,但失去了当初的味道。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老街居民(摄影 | 束文杰)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老街民居(摄影 | 束文杰)

从老街南端又向东拐了弯接上了新路,上文说了这是“南城埂”基址上所建。在这条路的北侧同样有一块长方形的空地,老人说这还是那条城内小河的旧河道,流到这里汇入南城壕。当笔者询问小河的名字时,老人摇头表示不知,忽而又提到了老辈传说有位庙(妙)庄王在此登基,而其王宫正是位于老街这一片区域。向东再次回到了新大街上,笔者告别了那位梁姓老者……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新大街(摄影 | 束文杰)

千年浚遒

早在商周时期,这片土地上便已形成了一处村落。据考古资料显示,1952年起,当地村民在建房、耕作及挖渠道中,曾发现青铜剑、戈、镞、鼎、鉴、镜、铁剑、陶鬲、陶罐、瓦当、井圈、石斧、石锛、陶纺轮等文物(特殊时期被毁)。1978年,当地文化部门又采集到石锛、陶纺轮、鬲、鼎足等遗物,具有商周时期的特征。值得一提的是,1955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队在龙城以北3.6公里处,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遗址——大城(陈)墩遗址,遗址中采集大量石器、陶片及冶炼铜渣等,在红烧土中还发现了稻粒结块,属国内最早发现。周边地区还有数处同时期村落遗址,诸如古城镇吴大墩遗址、包公镇大城头遗址、撮镇药刘遗址,等等。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大城墩遗址(摄影 | 我的晴空一鹤)

2006年,宁西铁路建设工程轰轰烈烈的进行中。当工程进行到龙城丁时,眼前的一幕让现场人们叹为观止,十几座战国和西汉古墓“重见天日”。其中,战国古墓中发现了合葬墓和殉葬墓,考古人员初步认定系战国早期武官墓,“级别应当是士大夫”。出土的文物有青铜鼎4件、铜缸1件、铜礁斗1件、铜罍2件、铜簋2对,以及铜盆、铜戈、铜箭镞、车马器、铜削和玉器、陶器40多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发现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出土文物最多的战国古墓。此外,在龙城周围区域还相继发现了多处汉代至南北朝时期的古墓。梁姓老人对当年的考古现场仍然历历在目,他在向笔者描述时眼神中充满着震撼和惊叹,据说“发掘出来的文物最后是用一辆辆车拉回了博物馆”。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龙城遗址古墓群出土文物(来源 | 肥东晨刊)

说到战国时期,有人曾提出“楚国妙庄王建都于此”(上文也提到这位,但没说是楚国)。且不说缺乏史料佐证,“妙庄王”是楚国的吗?事实上,这位“庄王”源自于《汝州香山大悲菩萨传碑》的记载,据说是公元前6世纪某国国王,有三个女儿:长女妙颜、次女妙音、三女妙善(后来化身为大家熟悉的观世音菩萨),后世依据其三女姓名首字推断姓妙,故称妙庄王。此“庄王”非彼“庄王”,而妙庄王更多停留在传说之中,大家当故事听听就好了。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楚都寿春今貌(摄影 | 束文杰)

历史长河流淌到秦汉时期,龙城以“浚遒县”的身份登上了史册。浚遒,本名为正,意在水大。《汉书·地理志》记载“九江郡,秦置,高帝四年(前203)更名为淮南国,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复故。莽曰延平。属扬州。……县十五:……浚遒”。笔者曾看到有“汉王元年(前206)置浚遒县”的说法,但未查到相关史料佐证。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西汉既已置县。浚遒县城究竟在什么地方?一度成了热议。争论在龙城和清水桥两地之间展开,而且关于两地均有古籍佐证,甚至神奇的出现在嘉庆《合肥县志》中,《古迹志》记“在(旧)梁县南三十里……在龙城集”,而到了《山水志》又变成了“在旧梁县西北四十里(即清水桥)”。最终,龙城以其城池遗址及相继发现的大量汉代文物赢得了胜利。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西汉九江郡图(来源 | 资料图片)

龙城遗址,土垄中勘查有夯土层,含五花土。城址东西400多米(一说420米),南北600多米,总面积达24万平方米,当地人称“东西、南北各约一里”。人们在城内发现了大量汉代的断砖、碎瓦、陶片,其中又以梳妆台、东门、大杨家、小学西及渠道两侧等十一处较多。据说,人们曾在“城壕”中打捞出一件完好的汉代铜镜。关于龙城,还有“淮南王刘安建王府于此”的说法,虽说“浚遒”曾是淮南国的领土,但还是那个问题,没有史料或者考古发现进行佐实,还需等待进一步考证。之后,浚遒县又多属九江郡或淮南郡,东汉初橐皋县(今巢湖市柘皋镇)并入。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龙城遗址(东北角,摄影 | 束文杰)

相传东汉末年,曹操曾屯兵于此。《江南通志》记载“曹操伐吴重修,亦曰‘曹城’”。除了上文提到的古井,相关资料显示还有一座点将台,笔者判定很可能是指“梳妆台遗址”。三国时期,浚遒属魏国扬州淮南郡(治合肥),从史料来看未设县,可能与汉末战争人口散失有关。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合肥新城遗址(摄影 | 王牌)

西晋时期,重新置县,而名称亦被改作“逡遒县”。《宋书》记载“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复立……逡道诸县”,“逡道”即“逡遒”的讹称(《晋书》称“逡遒”)。而致使西晋灭亡的永嘉之乱,彻底改变了逡遒的命运。东晋成帝时(325—342,一说咸和四年,公元329年),逡遒县追随原籍流民的脚步,跨越长江迁治于江南宛陵县北境,今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东新河庄。后由侨置淮南郡改属宣城郡,隋初废县。与逡遒县侨置的同时,咸和五年(330),汝阴郡侨置于合肥,其所领的汉代旧县“慎县”亦由今颍上县江口镇北汤圩孜村,侨置于今肥东县梁园镇(一说刘宋时侨置),与原“逡遒县”范围大抵相同,龙城遂遭废弃,沉寂了几百年。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龙城集(摄影 | 束文杰)

宋代时期,古城以北曾建有一座龙城寺,而这所寺庙香火绵延八百多年,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消失。清代时期,古城内聚集人口,逐渐形成市镇,《合肥县志》称“龙城集”,属梁乡。民国时期,龙城属第二区(驻店埠镇)。1949年,龙城乡属石塘区,后来一度成立龙城公社,1993年并入石塘镇。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石塘镇(摄影 | 王牌)

话外后记

当地村民将古城垣视作“风水宝地”,纷纷将土坟建在这里,又有菜畦、玉米地分布其间,这些亦是一种保护。笔者散步于土埂之上,拾到几块碎片,内外面纹饰独特,拍照传给几位朋友,有说是商周麻布纹灰陶,有说是战国至汉时的瓦青灰,也许要看到实物更能确切一些。时值盛夏,笔者行走埂上树林在中,忽而在前方几米处发现一条灰蛇,也许它已听闻到动响,迅速爬向深处……在此提醒大家,野外注意防范蛇虫。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龙城遗址(东北角,摄影 | 束文杰)

这篇文章既是此次龙城之行的见闻总结,又是上一篇安徽合肥:800万合肥人的城关于“龙城”部分的拓展延伸。登临龙城眺望百里,遥观千年繁华散尽,高吟一首古观沧海,桑田沧海无人问津!只要用心留意,文化就在身边。其实,合肥也有一座龙城。

今日话题:关于龙城,你了解吗?

安徽合肥:合肥有座古“龙城”,深藏肥东无人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