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来一个顺口溜的打油诗: 为人父母不容易, 教子育儿如拍戏; 真假虚实凑剧本, 只求孩子成大器。 二、一个家庭是一个剧组:剧本和导演是父母,演员是孩子,而且更加小白 家庭中的一切都是现实的、具体的,但从养育孩子的角度看更像是拍戏——虽然当真地做,这是在模拟真实社会,可以犯错,并可以重新开始,这是在践行着或改编着父母心中可见和不可见的剧本。 如果孩子能有一个基于本色出演的家庭剧本,父母就基本成功了,因为这样的剧本能让孩子的长处得到最大的发挥,并在拍戏中成长。能为以后登上真实的社会舞台做出的最好的准备。 三、一部戏成功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到底是好剧本成就好演员,还是好演员成就好的剧本呢? 我的回答是:是相互的,是相互促进的。好的剧本与导演会让孩子快速地成长,好的孩子会促进剧本和导演的水平。 家庭的这部戏,真正的价值是为了提升演员真正的演艺能力,或成为更好的剧本或导演。 拍好一部戏需要不断反思、修改、磨合。家庭的这部戏是不能一言堂的,而且,不问实际照搬来的所谓好剧本是根本没用的。 一部好的家庭戏需要有基本的框架:主题、境界、剧情、节奏、表现手法、人物成长等等,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能涉及到其他的方方面面。 另外,时不时把拍过的内容拿出来,或欣赏或是评价,或是只是一个回忆,都会对进一步的拍戏有好处。或者拿来别人家的片子看看,一定也会很有帮助。 四、参与剧组的人员与围观的人 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戏常会有太多的导演参与,爷爷奶奶辈的、叔叔姨妈辈的都是直接的参与者,而且他们还有极强的主人翁精神。如果此时主笔者或责任导演岗位意识不强,那就会变成一团糟。还有时还会出现工作人员开小差、掉队或换人的情况,给原来应该顺利的工作带来不小的麻烦。这时非要有人主动挑起大梁,协调团队,重振士气,否则这个戏只能对付着拍下去了。 另外,还有很多围观的人,三叔二大爷,七大姑八大姨的,也乐于指手画脚,说三道四,且不负责。 五、提升的办法 一般来讲,看过很多剧本或分析过戏剧的人,特别是能反思自己演过剧本和自己表演的人,掌握一些相关理论和知识的人,大都能把育儿这部戏拍得更好一些,历史上成功的好剧本是不少的,但这里总有一些戏剧化的东西,育儿的这部戏中戏剧化或动人是没有意义的,它还真不能戏剧化。 所有的家长一定要知道你的小演员:1)有不同的不同天资,且各有不同的倾向;2)他们的思想是从父母的小家中开始的,需从认知到情商上跳出自己的小家的格局;3)他们的的真正世界是他们自己的社会圈子,而不是父母;4)他们需要一点点长大,着急让他们演更难的角色只能摧毁他们。 六、尾声 人生如戏。孩子在父母的舞台上一切表演是不公演的,但他们会把在这里形成的一切带入到社会的舞台上。离开父母后,孩子需要在社会上寻找适合自己的舞台,或者再次努力以适应原本不适应的社会舞台。当孩子有了社会舞台的角色后,父母可以慢慢地解散自己的家庭剧组,成为孩子的观众。这时父母会发现,即便是孩子在社会的舞台上多年后,他们身上仍带着在家庭舞台上的特点和风格,甚至在他们有一天为自己孩子写剧本时,还会带有父母们的剧本或导演的味道。 人生的确如戏,人必须要登上社会舞台,而且所有的社会舞台都是公演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