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到过广西旅游、或者工作的人们就会发现,在广西有很多人说的是客家话,也就是闽南语,甚至有些人的风俗习惯和生活特征都有强烈的闽南特色。如果你再仔细一点,和当地人搭上话,稍微多问一点就会发现,广西很多人的祖籍竟然是福建人。 这福建虽然和广西同属南方,但是中间还是隔了广东这个省份,那这两个地方人的人怎么会有交集呢?这其实主要与我国人口迁徙的历史有关了。 在早前,广西还只是百越人居住的地方。不过随着战国时代到来,诸侯分裂,各个诸侯国都有了争霸的的野心,而争霸最重要的就是地盘,于是诸侯之间相互侵占土地,希望能够实现强大。而在扩张到没地方扩张的时候,楚国则把目光盯在了当时还未开化的南方,于是当时的楚人便占领了桂林地区,并且和当地的土著开始杂居生活,日渐适应了当地的风俗文化,但这个杂居规模并不大。 真正意义上大量迁徙是从秦朝开始的,当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开始南征百越,秦兵分五路,五十万大军历时五年终于将百越之地变成了自己的郡县,而为了长久稳定,始皇帝并没有让他们班师回朝,而是让他们在这里驻扎下来,并开始大规模的与带当地人杂居生活,由于他们是从中原而来,也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时广西地区的发展。 在东汉时期,光武帝为了巩固当时的边疆和自己的政权,开始进行南征,而在南征的过程当中,也与秦时期一样留下了自己一批驻军。这些士兵在守护边疆的同时,再次因为与当地居民的相处,融合在一起了。 后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先有三国争霸,后有五胡乱华,政局异常动乱,人们的生活非常艰苦,于是有些人为了躲避这些战争和,就动了迁移的念头,他们大多数人迁移的地方都是向僻静的岭南一带,因为当时岭南几乎没有战争,社会也比较稳定,适合定居。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虽前后有三次大迁徙,但是广西的人口还是很少。 到了明朝末年,同样是一个战乱时期,因为战争全国人口普遍损失惨重,特别是四川省,于是当时皇帝颁布诏令,命令周围地区的人移民到四川等地。 当时有福建人前往四川,也有在广西扎根的。 以上都是因为历史政治因素——由于时局动荡,很多人为躲避当时的战争从而开始进行“迁徙”,这些人当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士兵,原意是当时皇上或者将军留下巩固边疆的,但因为当时交通不便以及信息传递不发达等原因,这片地方又偏僻,与中原很难保持密切联系,当中的士兵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的和当地居民融为一体,变成了当地人了。 在宋之前,福建等地还是蛮荒之带,经济并不繁荣,后随着港口贸易的发展,福建等沿海地方在明清时期逐渐发达了起来,人人安居乐业。而这也吸引了不少有头脑的人,开始来福建进行港口贸易。 但福建并不像中原,到处都是平原地带,可以容纳很多的人口,福建的很多地方都是丘陵,尽管地图上的福建算不上小,但是实际可以居住以及人类活动的地方因地形因素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因此,有的福建人便开始向广东或者广西迁徙。 而在后来,出于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需要,其便下令禁止进行港口贸易,并勒令沿海人民一律向内陆迁徙,只留下广州这个地方的港口,暂时进行必要的港口贸易。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沿海地区的人,尤其是福建地区的人选择迁移到了僻静的广西,因为广西未被开发的土地仍旧有不少,迁徙到广西,大多数人都可以获得土地,要知道当初他们大多都是以打鱼为业,完全是没有土地的,而这一闭关,不能出海了,相当于断了他们生路。因此,他们选择了广西的作为自己新生活的起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这样一来,广西便有了很多来自中国各个地方的人,当地土著反而有些少,也因为广西人口大部分是因为迁徙而来,所以广西也有“百家姓”一说。 广西最早土著人是百越人,他们的姓氏是任和骆,后来随着移民迁入,大量不同姓氏的人也随之而来,虽然他们适应当地生活习惯,但保留了自己的姓氏。 到了宋朝时期,广西姓氏的前几名已经变成:赵、刘、李、张、黄等,多数是壮族人和中原的汉族人,刚好对应这些人因为征战而驻扎广西的士兵的姓氏。再后来,姓氏便逐渐以闽南地区的姓氏为主了。 而为了显示出广西姓氏的繁多,甚至还有网友开玩笑作了一个段子,即:“一个男生喜欢和自己同一个姓氏的孩子,但在中国伦理观上,是不允许同姓人通婚的,因为同姓人繁衍的后代很可能因为两个人的血缘而出现不好的情况;但令人意外的是,女孩的一家的祖籍是福建,也就是女孩和男孩并无血缘关系,男生的父母很开明的接受两人在一起,但是男孩子的爷爷却坚持反对态度。男孩为此很苦恼。” 这样的情况其实在广西屡见不鲜,很多同姓人并不是同出一个祖宗,有的祖籍还在河南、四川等各个地方,从中可以看出广西真不愧是“百家姓”之地。 总的来说,广西的历史就是一部迁徙史,有很多人的祖籍是福建人的原因也主要归根于历史。首先是政治动荡,有人自发迁徙广西,也有皇帝、将军留下一些士兵驻守边疆,留下了一些汉族人;其次是因为战乱,导致迁徙;最后是清朝颁布退沿海线的政策,导致很多福建人迁往广西,而这次迁徙也是规模最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