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落着“红色玫瑰"的老城

 用字记录生活 2020-09-02

晨光里的广场,行人很少,鸽子们仰头,祈盼着。我不知谁给喂食?

我们住在萨拉热窝的土耳其老城区,步行到广场三、五分钟。

萨拉热窝曾经被奥斯曼帝国统治,期间建造的建筑带有明显的土耳其烙印,老城充满着伊斯兰风貌,被称之土耳其老城。保留着500年前的样貌,街巷纵横。鹅卵石铺就的街道,泛着幽幽的青光,两侧的店铺尚未开张,透明的橱窗里陈列着雕刻、打凿制做的铜质花瓶、咖啡壶,体现萨拉热窝老城风貌的装饰画,各种工艺品、日用品,琳琅满目,同样带着土耳其风格。我不知夜幕下的老街是何等模样,此时餐馆、酒吧都是静悄悄、羞嗒嗒的不肯示人。

老城区不大,转身间就能看到天主教堂、东正教堂、清真寺,紧挨在一起的。不同宗教建筑,不同的信仰,在同一片蓝天之下呈现的包容魅力,和谐之美,感动。

1531年建设的大清真寺,原是一座美丽的奥斯曼建筑。寺中有陵墓,波黑历史上多位伟大人物长眠于此。然而在波黑战争时期,清真寺成为了被攻击対象,受到了很大损害。战后开始了修复工作,被消去了色彩和装饰性要素,改为以白色为基调的建筑。2000年开始,为了让清真寺回到战争前的样子,开始了完全的修复工作。清真寺为波黑最大、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伊斯兰宗教中心。

圣心主教座堂、东正教堂,在巴尔干地区有着重要的地位,当然老城区还有不知其名的大小教堂,若看建筑还有奇特的市政厅可以看看。

停下脚步,看看铮亮发光的器皿,手艺人是如何从普通的金属板打造出来,抑或坐下来,喝杯咖啡。不经意间,钟楼、铁匠街、绿色的圆屋顶……前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里许多的场景,竟然都走到。

米里雅茨河蜿蜒由西向东流过萨拉热窝,高低起伏的山冈,依山而建的民居鳞次栉比,白屋红瓦在郁郁葱葱之中光彩醒目。清澈的河流之上有几座桥梁,连接着新老城区。

其中的一座叫拉丁桥,也是貌不惊人。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这座桥遇害。这也是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人们记忆最深的莫不过是残酷的战争。

波黑战争,是二战结束以来欧洲发生的最严重大屠杀。行走在城区中,抬头望见有些建筑还保留着弹痕,而低头则有“红色玫瑰”,那是迫击炮落在地面形成的小弹坑,战后被人们用红色油漆所填充。

不经意间,到达了一个喷泉广场。中间是绿色的雕塑,一旁是铁铸的圆筒,上面标刻着生卒年,都是未满18岁。原来这就是纪念在波黑内战时期萨拉热窝遇害的孩子的广场,见到自然沉重。

广场后面是一片小山丘,秋意正浓,落英缤纷。一只松鼠在大树下放下食物,用树叶覆盖完后又匆忙离去。老公好奇地上前,扒开树叶,见到了松鼠储存的食物,奇妙的动物世界。山丘部分也是一个小型公墓。而在萨拉热窝,墓地之多,同样让人惊愕,埋葬的多是那场战争中的受害者。

战争早已结束。这些残酷的风景,不仅揭示这个城市所受到的战乱的恐怖场面及带来的灾难,更为重要的是时刻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当珍惜! 

在拉丁桥附近有一个缆车,可以俯瞰萨拉热窝。然而我们还是选择去黄堡看落日,并且也可以俯瞰全城。站在用粗糙石头建造的、奥斯曼帝国时期的防御工事上,城里几个标志性的建筑物尽收眼帘。“看这座城市,这就是瓦尔特!”耳边似乎听到了德国军官在《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声音。

暮色中,广场的鸽子比早上更多些,也更为从容。

俩慕名来到一网红餐馆,一番比划,才知没预约,没座位。转身去了排名第五的餐厅。一角坐着三位男子,操着京腔。同往常一样,老公上前搭讪。一反常态,我竟然侃侃而谈,他们好奇我俩是如何自由行。

他们是公出,能说英语,在我听来还比较熟练。然而,也出了洋相。其中的两个人,各点了牛肉,竟然放在一个人的盘子里,那人吃完,惊呼量多。另一位,久等不上,跟服务生沟通,才知那一份早就上了。语言惹的祸,之前交流出了偏差。我等小人,当着他们的面可乐着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