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节的秋千与悄悄饭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清明节的秋千与悄悄饭

作者丨张玉红        编辑丨张旋

       梦里多少次,曾出现清明时节的秋千。阳光暖暖地照在身穿花衣的小女孩子们身上,头发上还不忘扎上一根红绸子。孩子们叽叽喳喳地等在院子内,仰头望着高大健壮的父亲在栓紧秋千绳子。绳子紧了又紧,拽了又拽,还不忘坐在秋千板上试一试。

      荡秋千是清明节的习俗之一。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过:蹴罢秋千,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据说清明节荡秋千源自异族,为了锻炼兵士的轻功,树丫上拴绳子,借助绳子的飘荡来达到飞速行进的目的。但我更愿意相信另一种传说,传说汉武帝为庆祝寿辰,令宫女在宫苑中玩耍绳戏,口呼千秋,以后每年春暖花开都要在宫苑中戏耍绳戏,口中高呼 “千秋”,声音连绵清脆,莺莺燕燕,就成了“秋千”,于是沿用至今。我更愿意相信后者是因为汉朝就是汉民族的源头,更接近我们现在的生活。

      清明的天气正是春暖风柔的时节。我们这里有这样的说法:清明不明,遍地生虫。农人们年年期盼清明节这天天气明朗,庄稼就不会遍生害虫了。可是老天爷总也不能遂人愿,“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场景倒也年年有。记忆里的清明节是一过就要过三天的。第一日称大寒食,第二日称二寒食,只有最后一日才叫清明。祭祖、踏青、荡秋千、做悄悄饭等习俗在这三日内也相继展开。

      父亲们把秋千架好后,孩子们一哄而上,每个人都在上边坐一坐,争着第一个爬上去。大家都想先荡起来,总有一个女孩子头出来说话,用剪刀石头布来决定谁来第一个上。

      第一个上的一般都是云。云长得很瘦小,身体轻,荡起秋千来很轻盈。秋千的绳子抓在她的小手里是那么粗,绳子高高地飘起来,真担心她会飘落下来。瘦小的云,秋千荡得最高。只见她双腿微蹲,双脚用力,屁股稍后蹲,秋千在云的脚下就飞起来了。眼看着她的头顶就要超过绑住绳子的横木了,地下的孩子们发出一声声的惊呼。下一个孩子在荡秋千的时候,云的高度就是标准,评出最佳,明天她还第一个站上秋千。

      最有意思的是双人荡秋千。两人面对面站立在秋千板上,四条腿交叉站立。有一人最先发力,我们叫“趋悠千”。由于是两人的重量,需更有力气方能“趋”动,此起彼伏,轮流发力,不一会秋千就会高过横梁了。最惬意的莫过于对方 “趋”到最高处是再往下落时,风声在耳畔呼呼响着,扎着红绸头绳的头发飘拂在脑后,仿佛一切都要飞起来般。秋千在悠悠荡荡中越落越矮,秋千上的小人也脸颊红红地跳下地来。

      我总是最后一个上,原因是我个子太高,腿太长,胆又太小,只要秋千高过地上的人,脑子就会发蒙,腿也开始哆嗦。就算这么短暂的飘飞也足以叫我心跳半天了,就连跳下地来双腿都不敢站直。就因为胆小又恐高,我家里是不绑秋千的,都是到后邻国英家里蹭秋千。国英胖嘟嘟的脸蛋上有一双好看的眼睛,这眼睛也忘记是大还是小了,只觉得很好看,也因为她每天都穿得干干净净。国英小学念完后就辍学了,不知道为什么。后来也听说是留级留够了,一直在村里上学,没有考上初中。现在已远嫁他乡,不知她现在好不好?

 小区内的游乐设施场地上,一架小小的秋千上坐着一个不到四五岁的孩子,踏板是软的,扶手是冰冷的铁链子,这样的秋千还能“趋”到天上去吗?

      现在回老家,大人们已经不在院子里埋下大大的树桩了,再也见不到秋千架了,更不见站在架下叽叽喳喳的孩子们了,她们还知道清明节有荡秋千这一传统习俗吗?

      清明节里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那就是吃悄悄饭。悄悄饭,顾名思义:静静地做,悄悄地吃。清明节前,好几家的女孩子聚在了一家里,这家的母亲必定是极有耐心而又极和善的主妇。好几家的主妇提前一天,将小米大米糯米红枣栗子桂圆等粮食,送到做饭的主家里。女孩子们白天找来高粱杆,剥掉外边一层硬硬的皮,露出白白软软的穰芯。硬的皮用来编成各种小东西,有算盘、锄头、官帽、秤等,等主家母亲验收合格后洗净备用。女孩子们 “趋”了一日的秋千,晚上就聚在了这家里,累极又困极,但又很想亲眼看看母亲怎样做悄悄饭,主要是很想看看母亲把做好的小玩意到底放进哪个碗底?夜晚的屋内静悄悄的,炕上躺了横七竖八的女孩子,有的熬不住了,就把下巴抵在枕头上,眼睛半睁半闭地沉沉睡去了。三更时分,母亲悄悄地起床了,淘米添水点火,不一会,一大锅黏糊糊散发着浓香的粥熬好了。碗底放进了女孩子们白天做好的小玩意。红枣红亮,桂圆饱满,大米小米完全地交融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挨挨挤挤地抢着落到大瓷碗里。母亲轻轻地唤醒熟睡的孩子们,每一个孩子选一碗粥,而这碗粥的的下面就藏着这个孩子的命运。选到官帽的孩子会高兴上好几天,她的家人也会对这个孩子格外的器重。如果选到了锄头,就会噘起嘴巴,会格外不好意思回家说给大人听。现在想来,寒食节自古就有忌火习俗,要三日之内不得生火,只吃冷食。在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要三日之内只吃冷食,孩子们的身体如何受得了。于是母亲们就想到了半夜生火熬粥,四更时分,悄悄唤醒孩子们,静静地吃完一碗热腾腾的八宝饭,等天明后熄火刷锅洗碗,不露丁点痕迹。这是多么聪明的母亲啊,在强大的世俗世界里寻了这样一个两全的办法。

      我家里没做过悄悄饭,原因是家里屋子少,姊妹少,父亲的威严面孔让女孩子们望而生畏。朋友家里有姊妹八人,个个长得水灵,母亲又和善又勤快,格外地招人亲近。也不知道朋友小时候吃过的悄悄饭里有哪一种玩意,善良和美丽也让周围的朋友们格外愿意亲近她。

      清明节的快乐,不在于吃那一个昨晚上煮好的鸡蛋,也不在于那一碗热乎乎的八宝饭。盼望寒食节的秋千,看父亲一根一根的木头架起来,绳子上系上五颜六色的布条,秋千架下那一群仰慕的的脸蛋,虔诚而又庄重的仪式让普普通通的节日有了神圣的意味。悄悄饭里的温暖,是母亲们送给孩子们最温馨的爱啊!吃悄悄饭的战战兢兢,寄托着母亲们多么美好的愿望啊。

      这几年,每逢过节,总能听到这样的慨叹,过节真没意思,就是过节放的那几天假,提醒着人们,该过节了。是节日的味道淡了吗?不是。庄重而又神圣的祭祖,为荡秋千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的大木头和彩绳,神秘而又令人期待的悄悄饭,无不在告诉我们,节日过的是一种有灵魂、有文化、有美好愿望的仪式。而没有了仪式感的节日,就像缺失了灵魂的流浪者,找不到真正的家了。

作者简介:张玉红,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从没用过笔名,只有网名:秋水伊人。喜欢这个网名是源于“秋水共长天一色”,“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读书不多,偶尔涂鸦,只为自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