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压在心底的故事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1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

压在心底的故事

作者丨东方雨   编辑丨文姐

那年大姐十一岁,二姐九岁,大哥六岁,二哥三岁,还没有我呢!
由于大跃进,村村吃食堂,家里的铁锅、鏊子、水壶、铲子等金属制品(除了劳动工具)统统拿去炼钢了。村里食堂的饭菜开始还不错,不久就开始瓜菜代了,慢慢的瓜菜代也不见了,食堂把谷糠、高粱外壳碾碎掺上野稗子面,蒸成圆溜溜、黑乎乎的东西,母亲说那叫“狗乞溜”。连狗都不愿吃的东西,却成为人们的主食,每人每天四两,下地干活的劳力每天八两。
当时,父亲远在四十里外的黄河岸边给生产队看种地屋子,那里有生产队的几百亩地。这可就苦了母亲了,她既要到生产队参加劳动,还要看护四个孩子,关键是吃不饱啊。有一次,二姐和大哥到食堂打饭,一人一勺看得见人影的玉米粥放在一个罐子里,大哥提着罐子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全家只好就着眼泪啃那干巴巴的“狗乞溜”。二哥年龄小,饿得嗷嗷直哭,吃饭时一截高粱梗卡在喉咙里,幸亏老中医刘耀年先生,凭着经验用镊子给夹了出来。
六零年麦收结束后,大部分青壮年劳力从黄河岸边回来了。母亲去姨妈家打听父亲的情况,表姐说父亲身体很好,除了种菜,还在伙房帮着做饭,表姐还夸父亲蒸得玉米饼子比别人蒸的掺的糠少,吃了有劲。一次,有个赶路人饿昏了,父亲倒了碗白开水给他,还背着队长偷偷送给那人一个玉米饼子,那人醒来就要给父亲下跪呢。
大姐知道父亲那儿有吃的,就动了心思,恳求母亲,让她找父亲去,为了吃母亲默许了。第二天一大早,大姐跟着瘸腿的李奶奶上路了,李奶奶不能出工,只是这儿一把,那儿一把地弄口吃的。大姐走得快,很快把李奶奶落在后面,她不知道种地屋子在哪,只知道就在黄河边上。走吧!心里揣着希望,路就是光明的。也不知道大姐路上是如何奔波的。晌午,大姐找到了种地屋子。
午饭刚过,十几个留下来管理大田的人正躺在院子里那棵大槐树下闭目养神。父亲吃得晚,半块玉米饼还捏在手里,大姐脚步怯生生地不敢向前。父亲给大姐舀了一碗水,把半块玉米饼递给大姐,大姐看着父亲,几口就把玉米饼吞进肚子里。父亲对大姐说:“快回家去吧,我很好。”说完就忙自己的事去了,人们继续闭目养神。
大姐转身,极不情愿地往回走,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来,这还是父亲吗?怎么这样冷淡啊?父亲三十岁才有的大姐,她可是父亲的掌上明珠啊。大姐越想越难过,亲情的冷漠,希望的幻灭,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色彩。
父亲很快把锅碗洗刷干净,找来一块笼布,把四个玉米饼包好揣进怀里,装作解手的样子,转身去了茅房。人们还在闭目养神,父亲见周围没人,猫下腰溜进春玉米地里,向着大姐回家的方向就追过去……
远远地看见大姐了,父亲大声叫着大姐的乳名。大姐听见了,但她没有回头,而是走得更快了。父亲终于追上了大姐,他把四个玉米饼塞到大姐怀里,双手捧起大姐瘦小的脸颊,用前额使劲亲了一下,大姐“哇”得一声大哭起来。父亲将大姐紧紧地抱在怀里:“快回家,我很好,见人躲着走,听娘的话。”说完转身就往回跑,很快就消失在大姐模糊的视线里。
大姐心里乐开了花,亲情失而复得,怀里抱着吃的,她觉着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幸福的孩子,脚步也欢快了。
太阳落山的时候大姐赶回村里,因为进出村子都会有人搜身,大姐就在村头玉米地里躲起来,天慢慢暗下来,她看到母亲抱着二哥站在村口,母亲踮起脚,着急地向远处张望。她没有动,等天完全黑下来,她悄悄溜回家中,把四个玉米饼偷偷交给母亲,母亲一把把大姐搂在怀里,眼泪扑簌簌地滴在大姐的脸上。大姐说母亲的眼泪热热的。
这个故事是父亲去世前几天大姐讲的,当时父亲还很清醒,叹息着作了补充,父亲哭了,大姐笑了。六年后母亲病重,大姐又讲了一遍,这回母亲哭了,大姐也哭了。
今天,把这个故事写出来讲给大家,我也几次掉下泪来。但愿那样的生活不会再有,幸福康乐的日子永远伴随着我们。






作者简介:东方雨,男,60后。烧过窑,种过地,出过伕,打过鱼,贩卖过粮食,当过民办教师。喜欢文字,也喜欢涂抹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