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手把锄头?”——你也能

 野有雅兰 2020-09-02

前言

前几日,有友问:“空手把锄头,桥流水不流”  何意?

因所问不是按照原禅诗顺序,当时略加思索,便以“九齿钉耙理心田,心念如瀑复性天”两句回应。可惜对方因没能理解原诗出现的“空手”“锄头”“桥流”“水流”物象代表的禅意,以至于闹出了笑话。

今天偶然遇到多年前共同参此诗的友,没想到他还在参此诗——十几年了,毅力之坚令人动容。说实在的,初遇此诗,我也是恍兮惚兮惚兮恍兮。最大原因当然就是学识不足,以至于慧眼未开。因一向知道禅诗所要表达的东西具“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特点,修行不到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之境,是不敢随便纠缠禅诗的。故,思考了几天,就放弃了。说也奇怪,这么多年,婴孩看的书不可谓不多,但是却一直没看到此诗。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

既然是机缘再现,今天不妨一起参参这首禅诗——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此诗出于南北朝·齐明帝年间的傅翕,字玄风,号善慧。生于南北朝·齐明帝建武四年东阳郡乌伤县人,今浙江义乌人。寿七十三岁。他出家后,又名善慧大士,傅大士。著有《善慧大士语录》四卷,《傅大士颂金刚经》《傅大士心王铭》等。

因这首著名禅诗本身所蕴含的无上佛理及其中需逐层印证的修行层次和境界,在佛圈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参。

友情提示:禅诗表面看似违背常情的表达实为作者故意为之,目的就是让读者起疑。能疑,人之主动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在积极主动的思索中,造化该来就来了。(如果仅仅把这种违背常情的表达看成啥“颠倒梦想”,即使佛祖再现也难以拯救)

孙科:

有即是无,静即是动

婴孩:

“静动有无”“远离颠倒梦想”“中观空性”“自在无所不往”“观一切如梦幻泡影”……之说,出于不懂佛理的侥幸和学生猜题思维,纯属“玩文字概念游戏”,根本不在路上。见人、遇到任何问题都套之以这些原本具有特定语境、特定指向、特定意义的车轱辘话,是典型的宗教病。

高远: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孙科:

@高远

两首诗不是一个意向。

婴孩:

是的,不是一个档次。

唐·布袋和尚的《插秧》说的是另一个层次和人生境界遇到的问题,其诗旨若不能正确理解,对后世的影响比起傅大士这首,就是毒鸡汤级别了。

不分具体事件、具体性质,一味“低头”“退步”是不会换来“清净”的。清净是道,但非出于“低头”“退步”。“低头”“退即进”是为了保证“插秧”不被无谓纷争耽误农时,是权宜之计、和权谋一体两面。

赶农时插秧回避无聊扯淡——就是低头。为了快点结束扯淡,违心敷衍、奉承两句,就是“低头”,就是“退步”即进前。

这种局势下继续“低头插秧”就是自寻死路。唯有待时而动,把坏人赶出水田周边五百里,插秧才能继续。我们的文化有一句面对局势变化的总方针——贞而不谅。

学佛乃般若智慧的成就,从来不是出于不辨黑背是非的一味“包容”“兼容”,“忍辱”、“难得糊涂”。这些更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开悟”“得道”的指标。这个只要注意一下出现于佛经中的菩萨罗汉名号就能自己印证。

晨起对歌


回到傅大士禅诗

婴孩:

看了一下,网上对此诗解的那真是脑洞纷然——虽满篇佛学名词,但就是出现的地方不对()。

参傅大士此诗,需深入大乘经典佛理及有一定程度的如法修持经历,并同参“禅宗十牛图”。

没有实修经验,又不懂基本修持心法的,建议暂时搁置。因为此诗是实打实的修行理论指导,说的是修行正在或将要面对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空手把锄头

锄头,钉耙皆侍奉农田的农具。

空手,怎可把锄头?——那是“心”在拿,那个“能”(或法身)在拿。

心田,农田,一也。

为何只有“空手”才能拿起“锄头”?

“锄头”这一物象出现,言“心”体之功用,有为之形容。

“空手”这一物象则言此功用是因应而作。

法身无象,应物而形。般若无知,对缘而照。万几顿起之时,唯有“空手”方能不挠其神。“空手把锄头”所描绘禅境,正所谓无为之乡,幽谷之响,明镜之像。

“空手把锄头”,既是人生修行之陀罗尼,又是儒道佛“修身、修心”贯穿始终的通用(共法)总持之法。老聃之“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庄周之“心斋”、《圆觉经》“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心经》、《金刚经》、甚至一切大乘经典无非都是围绕如何修此“心”展开。

此外,“手”所秉,还指代人对功名利禄荣辱得失这些外物的现有当下执着和抓取。空其手,言 若想修行首先需“放下”这些对外物的追求,才能由外求变为向内求。这和《论语·学而》首篇一再强调君子务本,本立道生是一回事。君子之学以润身为本,治人应物皆为余事。佛家修行更是如此。空其手,就是为了“寻牛”以至于“见牛”。

在《禅宗十牛图》,“牛”这一物象比喻心之意。能“空手”、能“把锄头”、能“陆行”、能“骑水牛”还能“桥上过”的那个“能”则是“心”之体。形象化后成为“牧童”。

《西游记》,八戒这一人物形象,承荷着人的各种欲(妄念),所以,吴承恩给他的兵器是九尺钉耙——就是让人经常耙耙心中那块地,莫让各种欲望之草长满“心”田,以至于“茅塞于心”。

锄头钉耙,一也。

修行不外乎修心、修身。其中尤以修心为要。故首句即点出修行人始终要关注的重点在哪里——“空手把锄头”。

此句实需要诸位修行人终身细品、细品、再细品……

下期待续——“陆行骑水牛”的“神通”

计2356字


传承经典 传播美与安宁 尽在雅兰在世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