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说要杀人士子说我杀你,话毕十万人获救,秦国国策大变

 昵称71055831 2020-09-03

这是中国史上,最为雄壮对话之一。

他改变了秦始皇吞并六国一统天下方针,也几乎改变秦国国策。

这是一个士子,面对千古一帝喊出的最强音符,让一个从未将天下人看在眼里的帝王,第一次正视和体会到了万民威力。

秦始皇说要杀人士子说我杀你,话毕十万人获救,秦国国策大变

(雄壮的秦始皇)

这段对话就是秦始皇见唐雎。

出自于《战国策》中的这个故事,可谓意味深长,知晓的人第一反应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可真相真那么简单吗?今日我带读者回溯历史看看其中真意!

话说公元前225年也就是秦始皇22年,武力横绝天的秦国,统一六国步伐已接近尾声,唯一剩下的诸侯已经不多,三晋尽皆被灭。

某日志得意满的秦始皇,看着楚国和齐国貌似要准备良久才好打,可是喜欢日日交兵的秦王觉得闲下来比较不适应,于是就看地图研究还有没啥软柿子可以捏捏,这一看之下一个方圆50里的小地方“安陵”映入眼帘。

秦始皇说要杀人士子说我杀你,话毕十万人获救,秦国国策大变

(秦灭六国)

看到软柿子的秦始皇眉开眼笑。

就你了弹丸之地,旦夕可下,于是毫不忌讳的就准备发兵征讨。

后来想想又觉得,为50里地就兴师动众有点过,眼珠一转就有新想法。

他修书一封半带恐吓半代诱惑的对安陵君说:哥们,我用500里土地,换你50里土地,你搬个家地盘就大十倍愿不愿意啊?不愿意我就不谈了,等秦军驾到吧?

接到信后的安陵君诚惶诚恐,嬴政可不是口碑良好的人,杀人夺地那是分分钟事情,看看自己手下那群歪瓜裂枣一样的士兵,那有半点能打仗样子?可将祖宗之地给秦国(安陵君属魏国王室封地当时魏国已亡),心中又有不甘,咋办咧?

于是安陵君回信秦始皇说:感谢大王莫大恩惠,用大地盘换我这小地盘。你老实在啊,可我这地盘是祖先留下的遗产,哪能随便接受封地交换咧?不敢换啊!

秦始皇一听很是不爽,于是回信说:哥们我很不高兴,你自己看着办。

秦始皇说要杀人士子说我杀你,话毕十万人获救,秦国国策大变

(杀鸡何用牛刀)

安陵君感觉事情大条了,有点不知所措。

手下有个士子唐雎就出言说道:君上勿忧,容我出使据理力争,秦国即便势大也不能如此无所顾忌。

失去主意的安陵君只得让唐雎出使,心理想的却是守不住也罢,安安稳稳做个有钱人也行,这也成了唐雎谈判底线。

随后唐雎急匆匆出使秦国,一路都在算计见了秦王如何应对。

面见秦王后,会见气氛尚且融洽,一应礼仪后秦王开口说话了。

只见嬴政淡然说:哥们啊,我给你家主上安陵君的条件还不优厚吗?方圆500里地换你安陵50里地,安陵君不答应是何道理?

要知道韩魏皆灭,安陵50里土地能幸存,是因为我将安陵君看作忠厚知理长者,所以才给予如此优厚条件,你不答应是看不起我吗?

唐雎一看出言辩解说:大王啊,不对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继承封地,就要守护好先祖土地,这土地的价值即便方圆千里都不敢换,更何况区区五百里?

秦始皇说要杀人士子说我杀你,话毕十万人获救,秦国国策大变

(话不投机半句多)

这唐雎说话,技巧确不咋地,一谈就是要谈崩趋势。

果不其然,秦王面对如此不客气语言,勃然大怒,厉声喝道:先生可曾听说过天子发怒时的场景?

刚强的唐雎回话说:从未见过。

秦王说了一句名言:“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天子发怒时,会倒下数百万尸体,鲜血流淌千里)

面对秦始皇的愤怒,唐雎毫不畏惧,直接反问:“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大王曾听过百姓发怒吗?)

秦始皇语带轻蔑的说:“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老百姓发怒,不过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唐雎一见,毫不客气的说: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殿。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这是平庸之人发怒,不是有才有胆之人发怒。专诸刺吴王僚时,彗尾扫月,聂政刺韩傀时,白光直冲太阳;要离刺庆忌时,苍鹰扑殿。此三人,都是平民中有才有胆之人,心里愤怒还未发作,上天就降了吉凶征兆。这三人连同我,将成四人。假若有胆有能之人,都被逼得定要发怒,就让我们两人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穿丧服,现在就是时候。”

秦始皇说要杀人士子说我杀你,话毕十万人获救,秦国国策大变

(不服弄死你)

说完突然挺剑而起,剑锋直指秦王。

豪言壮语过后,面对尖锐剑锋,秦始皇终于放下轻视目光,站直身体。

对着唐雎直身而跪,出言道歉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先生请坐!那会到如此?我懂了,韩、魏灭亡,安陵仅方圆五十里却能幸存,就因有先生您在啊)

随后,在唐雎据理力争之下,安陵君土地得以保存,灭亡六国之后,秦始皇都未有灭安陵举动出现。

很多人看这段故事,都会想秦始皇前倨后恭态度,是因为遇见一个强悍勇敢玩命的士子唐雎,才行妥协退让之举。

秦始皇说要杀人士子说我杀你,话毕十万人获救,秦国国策大变

(春秋战国士子属中坚力量)

那么秦始皇的深层思考何在?其实这反映了当时的士子心态。

在战国时代,士子阶级属于社会中坚力量,他们对于秦始皇统一六国趋势非常反感,进而引申出对于秦始皇蛮霸的愤恨,这算士子独立精神的体现。

哪个时候的士子阶级,是最具有独立精神的团体,这个团体最大诉求就是学以致用成就功名。

而这一切存在的基础,从不是一个帝王君临天下,而是一群国家制衡抗争,一个帝王君临天下,只有一家饭可吃,士子前途堪忧。

一群君主争衡天下,才有百家饭吃,才是他们发挥的舞台。

面对士子代表的抗争,还有唐雎所言那无数的先辈如“专诸、聂政、要离”强悍如秦始皇也胆怯了。这群不要命的人,真要组团发起狠来,即便统一了天下也是有隐患的。

秦始皇说要杀人士子说我杀你,话毕十万人获救,秦国国策大变

(大秦一统)

这也是后期秦国,政策转向的开始!

面对士子阶级,还有士子阶级的主君,各国王族后裔,秦始皇并没赶尽杀绝,反而厚待有加,让无数士子有了继续效忠的对象,安抚了士子,也让暴乱的初心减少,随后秦始皇又命令将六国贵族,并豪商士子聚集于咸阳集中管理,将所有不安定因素置于自己眼皮底下。

这也是六国十多万贵族能存续的关键原因之一,嬴政害怕士子暴动。

可士子们的反抗精神依然存在,在建国之后,那著名的焚书坑儒,虽以敲打欺骗秦始皇的术士之名开启,何尝又不是在敲打百家士子,让他们乖乖听话?

可惜的是,秦始皇人力有尽时,深知士子危害的他,活着的时候能威压天下士子,但是当秦始皇驾鹤西去后,秦二世就没有了这样的能力,天下士子纷纷游走乱世,为求出人头地,不断辅佐雄主。

秦始皇说要杀人士子说我杀你,话毕十万人获救,秦国国策大变

(楚汉之争)

​由此才有秦末楚汉之争时候的无数士子出现。

范增、张良、蒯通、郦食其就连韩信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而这也成了汉朝初年施行分封制根源之一,这群人不喜欢吃一家饭,要给他们吃百家饭的空间,他们才不闹事。

诸侯王都有幕僚名额,有了诸侯王,士子能有地方安家,至少不会鼓动造反。

由此可见,这士子精神,是秦汉时期从未有办法绕开的精神,雄者如秦始皇都不得不慎重对待。

由此故事,出现的雄浑壮句。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也成了士子精神的象征,和中国人文精神的象征流传千年。

这才是背后的真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